APP下载

传统家训文化视野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究

2020-11-24张振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0期
关键词:家训家风价值观

文/张振

个人作为社会中的单个元素,个人素养与社会风气养成息息相关,个人是家庭的主要成员,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元,家庭文化建设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的构建,对构建和谐社会氛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由千家万户组成,各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特点,各个家庭培养的青少年也具有家庭的特点,青少年是时代的领军者,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储备军,因此,需要重视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高校作为培育现代社会主义人才的主阵地,实施文化育人是高校的主要职能和任务。因此,在家训文化视野下,重点探讨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应是一项重要课题。

一、家训文化的内涵

学校和家庭是培养学生的主要场所,学校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家庭主要侧重学生的心理建设和生活技能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思想层面的培育工作,正所谓“育人,德育为先”,同时,我国更加重视学校和家庭的纽带关系,鼓励学校和家庭加强交流,在学生成长的进程中共同扮演不同的角色[1]。我国历史渊源的家训文化加强了学校和家庭的纽带关系,家长在家庭环境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同时,学校也大力提倡家风文化教育。尤其是高校,我国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及家训文化的传播,提高学生个人层面的文化素质及道德修养等个人基本素养,以此践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著作众多,例如《母训》《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具有代表性。这三部传统著作都具有共同的中心思想,即家庭教育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基本素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其中,劝勉读书、修身立德、孝悌为基、教子明理、勤俭持家以及待人处世等家训都是中华民族历来家庭教育的重要观念。

二、在家训文化下培育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水源头——家风家教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新时代“国”与“家”的新理念。“国”是由千家万户共同组成的,每一个小家都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活水源头。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小型社会的组成元素是学生,学生的品行和素养决定着学校的风气和环境[2]。因此,我国高校非常注重学校风气建设,提倡家风家训,以德育人,构建和谐友好的校园氛围。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高校从源头出发关注学生生活和心理发展及家庭素质教育。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载体——家风家教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共创和谐友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由社会个体风气体现出来的。大学作为一个微型社会,是学生正式接触社会的中转站,高校也更为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工作。其中,推行家风家教系列活动,是大学广为开展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之一,从学生个人和家庭出发,把家风家教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载体。例如,学校开展家训征文活动,让万千学子用笔记录各自家庭的家风家训,回忆家训能让家庭观念更加深刻地印在记忆中。学生通过阅读优秀征文,也可以从其他家庭的家风家貌中,体会到各类家庭的优秀风气,并且与自己家庭相比较,不断改进自己在家庭中的行为,提高对家庭的责任感。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镜——家风家教

传统家训文化强调言传身教,父母起到优秀的示范作用,从小开展德育工作,重视孩子各方面的素养,家长志在建立和谐儒雅的家庭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建立美好社会,美化社会风气,传统优秀的家庭家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的一面明镜[3]。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也需要借鉴传统家训的影响,从道德和感化层面开展德育工作。例如,我国传统家训培养,强调训诫和戒条,即孩子做得不正确时需要及时训诫,孩子需要遵守多种戒条,并且父母从言传身教出发,父母具有良好的示范性,孝敬父母,关爱幼小等,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高校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工作时,常常以家训建设为明镜,恪尽职守,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行,体现示范性,从思想方面开展工作,引导学生品质建设。

(四)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领者——家风家教

上大学后,学生回家的时间减少,学校成为学生的主要成长环境,因此,学校校园文化及人文氛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我国各高校极其重视校风建设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融入家风家教观念,能够拉近学校和家庭的距离,共同合作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如今,大学生懒散、放弃学业的现象日益严重,而家长一味地宠爱、无条件地给予物质支持,让学生越来越依赖父母,导致他们成为“啃老族”。因此,针对这类学生,高校需要特别重视此类学生的家庭环境,与家庭密切联系,重视思想教育,鼓励家长构建良好的家风,推动孩子的自我发展,让他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家风建设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引导者,也是高校学风及学生成长环境建设的引导者。

三、开展家训文化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

(一)加强高校大学生对家风文化的认识

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强调“子不教,父之过”,即孩子犯错是因为父母疏于管教而致,这样的说法虽然过于武断,但现阶段在我国家风家教建设方面仍具有其积极的意义。家庭从小强调子女行为与父母的行为存在一定的关联,父母行为对子女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警醒作用。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多,子女和父母的羁绊也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大学阶段,父母在子女的生活中扮演着“提款机”的角色[4]。因此,高校为开展家训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需要重视学生个体的思想工作,加强与学生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情感各方面的情况,并定期开展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加强家长及大学生对我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二)开展高校大学生家长的道德思想建设工作

家长由于忙于工作,经常会疏忽学生成长及家庭教育,家训文化在社会家庭构建中的失位,使得整个社会家训文化建设的缺失,从而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同时,不良社会风气在高校也存在,不少家长从小灌输孩子只要考上了大学就可以尽情地玩。因此,许多大学生荒废学业,无所事事,严重地影响了大学学风[5]。而父母无法近距离接触孩子的生活,与孩子的交流往往通过手机等电子工具进行沟通,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一知半解,往往只注重孩子物质层面的需求,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层面成长。此不良风气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因此,高校为建设良好的学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在入学时要举办家长座谈会,开展高校学子家长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强家长的对学生的管理意识,并且强调各个家庭家风家训文化对学生成长影响的重要性,促进孩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三)高校组织开展推广家风思想系列活动

学校和家庭看似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实则关系紧密,而其中的枢纽就是学生。每一个“社会人”都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义务,高校作为一个小型社会,是预备“社会人”的成长基地,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培育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我国传统的家训文化是各高校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活动常用的主题,学校希望学生能够在参加家风家训系列活动时,加深个人家风家训的记忆,明确自己行为的标准[6]。同时,在体验他人家庭风貌时,对比自身家庭,与家长及时沟通,扬长避短。例如,开展家风家训文化交流会时,学生们可以在交流会中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家庭风貌的优缺点,并且设置会谈连线环节,和学生父母连线,及时沟通家庭建设的问题,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开展高校教师家风思想培育工作

高校教师往往有科研工作,除了任课时间,与学生接触较少。因此,我国高校实行教育职员制度,设置学校管理人员,例如辅导员。辅导员负责学生在校的生理、心理等生活问题,切身关心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学校管理人员。高校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往往需要组织辅导员安排思想建设班会,进行学生德育工作。为推行家风家训思想培育工作,需要各专业辅导员的思想层面达到一定高度,即开展高校教师家风思想培育工作,辅导员、科任老师的培育工作极为重要。高校还要组织各专业辅导员开展如何利用家训文化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并且不断设计推行家风家训文化主题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要求辅导员积极组织相关活动。

四、结语

传统家训文化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高校在传统家训文化视野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并且给予帮助和鼓励。为切实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关注学生和教师各层面的思想意识,并努力创造各种条件和氛围是做好培育工作的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家训家风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