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视角下的教师工作规范研究

2020-11-24徐姝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0期
关键词:办学课程教师

文/徐姝

近年来,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依然保持着较为迅猛的发展态势,开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我们深入思考提质增效的同时,中外合作办学也给我们提出了诸多要求,促使办学者不断思考中外合作办学运行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发挥好自己的作用这一核心问题[1]。从中外合作办学视角对教师工作规范进行探讨,对于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将中外合作办学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不断规范、完善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教师工作规范之“教师风范”

(一)政治立场坚定,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热情

课堂是神圣的,其指导性、政治性、思想性、传播性强,宣传责任重大。从事中外合作办学事业,更应时刻明确课堂讲授一定要站稳政治立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塑造人类思想灵魂的重任,教书育人是神圣和光荣的职业,教师是令人尊敬的群体,为此,一定要具备很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必须要讲党性、讲政治、讲立场、讲纪律,忠诚于党、国家和人民,忠诚于伟大的教育事业[2]。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旗帜鲜明、不遗余力地宣传讲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彰显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怀和情操,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信念,全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师德高尚,为人师表

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这是教师每天工作开始前应提醒自己的12 个字,也是教师伟大的事业追求!从事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实践里,会遇到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遇到很多课堂内外难以教化的学生,但只要心怀这12 个字,再大的困难也会找到解决办法。只要心中装着学生,热爱这份职业,全身心投入这份职业,并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事业追求,那种人民教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就会油然而生。当教师倾注热情与心力,成功地将学生培养为具有国际视野,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掌握扎实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时,教师的价值也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三)严谨笃学,创新协作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既要站稳讲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成为学生人格与品性修养的职业导师,又要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勤于钻研,并组建团队,形成研究的合力,形成具有社会效益、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优秀科研成果。教师应始终坚信“教书育人是根本,科学研究促教学”这一信念,积极研究学科前沿理论,并对接企业实践,将自己融入学校相关专业与学科团队建设,融入相关的科学研究基地及研究中心,与团队成员一起,创新协作,严谨治学,并将最新的研究心得、体会与成果带到课堂,与学生分享和交流。

二、教师工作规范之“教学思想与内容”

(一)教育思想理念与育人规律

与其他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与管理相比,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教育管理有其特点,教师必须认真体会和思考,才能寻找到正确的育人路径。

笔者所在的学校从2004 年开始进行中外合作办学“3+1”项目学生培养,学生前三年在学校修完专科教学计划后,获学校专科文凭,若毕业时雅思成绩达到出国深造语言要求,则可以去国外合作院校攻读大四,学业成绩合格后可获得国外高校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在10 多年的办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的障碍与困难,准确把握学生的基础与潜力,逐步找准了措施,不断推进国际型商务技能人才的培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育人理念与规律是: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提升学生人生高度,引领学生从追求人生自我价值向实现人生社会价值的转变;提升学生求知领域;提升学生求学空间,实现与国外高校专业教育的有效接轨;提升学生发展空间,以丰富的中西合璧的校园文化打造国际型人才培养平台;提升学生人生宽度,按“素质+英语+专业”所设置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适应改革开放时代的要求,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就业面广,适应性强。

(二)教学内容的适应性与前瞻性

结合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针对性地确定教学内容,注重讲授的条理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在课堂引进所学课程的热点问题与前沿知识。以中外合作办学“3+1”项目课程教学为例,以实用性和技能性作为授课目标导向,从教材选用开始,到教案设计,再到讲义撰写,习题编写,作业布置,考试形式等,都科学确定难度与讲授重点,引入的前沿知识重点在于展现最新的发展与应用情况,以实例穿插其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接受度,不仅要保证信息量充足,更要保证学生能较好地吸收并学会运用。

(三)中文、外文教学交叉递进

根据相关实践与总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教学涉及中文、中文与外文结合、全外文课程教学,涵盖专业基础课、核心主干课等课程,从中外文语言掌控和内容有机组织来看,教师须具备较好的外语语言驾驭能力,并能在专业上胜任这些课程的教学,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外语基础和专业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自信的前提下开展学习。

三、教师工作规范之“教学艺术与方法”

(一)注重学思结合与因材施教

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特点,严格贯穿“因材施教”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具体的做法应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为精英学生提供更高难度的知识,鼓励其探究与钻研知识前沿,并训练其思辨能力与逻辑分析问题能力;为潜力学生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让学生树立自信与强大的学习内驱力,为学生树立学习标杆,激发学生学习赶超的精神,并给予学生及时的正能量反馈;对于问题学生,给予足够的耐心和试错机会,帮助学生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其认识和挖掘自身潜力,在学生有良好表现时,给予足够的肯定与反馈,激发其学生愿意学习、愿意上进的热情与自主性,帮助学生成立传帮带团队,并由此带动班风、学风建设。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

根据学生学习特点,为了增强课堂吸引力,更形象生动地呈现课程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及难点,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非常必要。如授课中结合使用Prezi 制作课件,这样可以在使用PPT 课件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认识,有利于学生自己梳理所学章节的知识点;指导学生开展情景模拟、Panel Discussion、presentation 等活动,为学生自主性学习营造环境,提供平台;带领学生到企业考察学习,了解现代生产与服务运作与管理,为学生营造多维的学习与成长空间。

(三)带领学生以赛促学

教师不仅应针对课程教学需要,为学生组织课程竞赛,还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专业学科竞赛,主要目的在于以赛促学,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斗志,培养综合能力。以赛促学有助于夯实和拓展学生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训练其创新能力,为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更有学习的目标与动力。

四、教师工作规范之“教学效果”

(一)要追求教学效果

对于教师而言,不追求教学效果的教学是令人担忧的。这里所说的“教学效果”并非教师个人的评优评先,而是学生通过课程教学所获得的知识、体验和思考等。以双语课程为例,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应更多地关注到学生的接受度和学习困难。对于学生而言,专业双语课程的适应与接受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需从专业、外语、管理、心理等方面,为学生营造一个乐于学习和探索的环境,这个特别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也是保证双语课程效果的重要环节。

(二)要形成独特而有效的教学风格

教师需要不断回顾和反思自己的教学,以逐步形成自己独特而有效的教学风格。这里将多年的双语教学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和“三个三”的教学模式总结如下。“三步走”是指:第一步要求学生务必进行课前预习,通读外文专业教材相关章节内容;第二步要求学生自行设计预学案,并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强化知识点学习;第三步要求学生将一章节的内容用一个框图画出来,梳理所学知识点,形成明晰的逻辑框架,巩固所学知识。“三个三”是指:所有用于课程教学的时间(含自行设计的下班辅导时间),拿出1/3 的时间用于课堂讲授,拿出1/3 的时间用于学生运用、思考与讨论,再拿出1/3 的时间用于学生汇报与反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跟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从事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尤其是专业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定要明确学生培养的宗旨与目标。对于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而言,本文认为重在将高考中暂时失利的学生,重新拉回到学习正轨,让他们重新燃起希望的勇气,并努力实现人生的转折和飞跃。为此,跟进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既是对办学理念和宗旨进一步的实现,也是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无论是班主任老师,还是外语课、专业课老师,都应具备一个关注学生发展的长远、动态视野,将学生在校内、在社会上的发展均视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将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关注与引导视为自身事业进步的推动力,与学生共成长、共发展。

猜你喜欢

办学课程教师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