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思维维度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路径研究

2020-11-24唐紫微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0期
关键词:辅导员院校政治

文/唐紫微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论述,并提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我国一直致力于构建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网络空间。对于9.04 亿(截至2020 年3 月)的中国网民来说,网络空间使他们凝聚为了利益的共同体、风险的共同体、认识的共同体。在此时代背景之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理念亟需丰富创新,以回应现实的需求[1]。辅导员工作是以“人”为主体。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已成为一种时代特征和必然趋势时,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理念也需要随之革新,来更好地解释教育活动的本质、目标、精神、价值等问题,并用以指导教育过程,强化教育的实效性,为建立网络强国贡献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力量[2]。

一、互联网思维内涵与特征

互联网思维,是根植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衍生而来的,是指运用互联网的特征、方式和精神去思考的思维方式。一般而言,互联网思维具有以下六大特征:大数据、零距离、趋透明、惠分享、便操作、惠众生。

二、互联网与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关系

一方面,是互联网融入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探讨的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促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提高辅导员日常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凸显的是互联网的工具属性,将互联网作为工作、媒介、载体使用于辅导员工作中。

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融入互联网,探讨的是高职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知情意行”,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做到创新工作内容、教育载体和互动机制,真正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3,4]。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总数中20 岁~29 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21.5%,学生网民成为网民职业结构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比26.9%。这就意味着,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体——高职学生是当前网络空间中最活跃的主力军[5]。因此,一些高职院校辅导员主动回应新形势,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大胆创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网络技术深度融合。

这两种关系是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实际工作中发展而来的,成为二者当前最具代表性的关系。前一种关系,产生于我国互联网发展初期,辅导员工作仍处于传统模式,互联网作为新生事物功能单一,影响力小,仅仅作为工具被采纳和使用于辅导员工作中。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这个世界,顺应时代发展,辅导员主动适应互联网而产生了第二种关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理念建设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来说也同样如此。现在的高职学生多为“00 后”群体,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但同时也面临网络空间的巨大诱惑和风险。据第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相关数据显示:网络视频(不含短视频)和短视频应用占用了我国手机网民共计24.9%的使用时长,成为文化输出的重要平台。网民们偏爱在17 时~22 时使用短视频类APP,而这恰恰也是学生课后学习的黄金时间段。精彩的网络世界吸引着高职学生一度沉迷其中,甚至有学生说道,“老师,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拿起手机就跟失去了理智一样,不玩到眼睛睁不开我是不会放下手机的,可真的这几个小时我又学到了什么吗?并没有,手机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掏空了我的时间,消磨掉了我的上进和生命。”在此现实基础上,高职院校辅导员应突破传统思维局限,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建立基于互联网思维维度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理念,实现辅导员管理工作数据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联网化——互联网思维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层级递进,切实做到情系学生成长,做好良师益友。

(一)管理工作数据化

一是运用大数据,描绘学生个性成长画像。辅导员通过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评优评先信息、学业信息等各个层面信息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大量多样真实有价值的数据中生成个体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成长画像;二是通过大数据,从繁杂的事物化管理向人性的体验式管理转变。大数据的存储与提取技术运用让学生的自助服务成为现实。例如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统一门户服务大厅数据终端提供学生一卡通系统、学习中心、教务管理系统、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离校办理等服务。往年学生毕业领取毕业证需要三头两地签字盖章,今年该校创新采用微信公众号离校系统,仅需10min,便可完成成绩审核——离寝办理——资产办理——财务办理——图书归还等一系列程序,然后到辅导员处领取毕业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节约了师生家长的时间,获得了人性化的体验和服务;三是借助大数据,助力实现学生精准扶贫和创业就业。通过学生在校期间消费记录数据分析,合理确定认定标准,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借助学生在校期间成长画像等数据,帮助学生准确认知自身职业能力素养,合理准确定位就业目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联网化

一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引领建设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互联网以摧枯拉朽之势入侵至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来,并深刻地改变了他们的交流和思维方式。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中,而是学生的思想走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做到哪里。辅导员要着力建设班级或专业名站名栏,加强与学生的网上互动交流,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高效地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学生政治上的旗帜、品行上的典范、学业上的导师、情感上的朋友。

二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在互联网上,学生有了独立获取信息的便利渠道。互联网是一种“去中心”“去权威”架构,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个平等的节点,都是“人的网络实践活动中不容置疑的主体”。传统的“老师说学生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每个人都是网络空间的参与者、发声者。从这个现实来看,辅导员不应只是简单的重复观点或单一的信息传播,应会讲故事,增强教育内容的魅力、吸引力和公信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辅导员应做好发声者,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帮助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自身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同时,辅导员还应留意学生身边的平凡人的不平凡人生,这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好素材。多宣扬这些人和事,学生愿意看、能还原、有参照,思想政治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基于互联网思维维度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一种技术从工具属性至社会生活至群体价值观的变化,往往需要经历很长的过程。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将管理工作数据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联网化,关键还需建立基于互联网思维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一方面,辅导员要强化网络意识,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要更加自觉和主动的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作,同时监督和管理好相关网站和平台,守好“责任田”。引导学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近年来,高职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网络贷款,网络赌博的事件层出不穷,更有学生参与网络赌博金额达数万元。尤其对于刚入校的新生,他们刚刚进入大学,一切都是新鲜和充满魅力的,更容易成为网络安全事件的受害者,更应该及时地接受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媒介素养,辅导员的新媒体素养是辅导员在媒介接触和运用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多层面素养的综合体现,是伴随辅导员终身学习和工作过程的始终的一项系统工程。辅导员应主动的参与新媒体素养培训,绕过“思维误区”、破除“身份禁锢”、跨越“平台高墙”,系统提升自身媒介认知素养、媒介意识素养、媒介能力素养。在工作中,还应注重对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教育,提升他们对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对媒介负面影响的抵御能力和正确传播媒介信息的时代责任感。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强国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为辅导员基于互联网思维维度提升实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利用好互联网思维的工具属性和社会属性,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让自己真正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猜你喜欢

辅导员院校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