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

2020-11-24周永宏

小学生 2020年11期
关键词:法治教学内容生活化

周永宏

生活化教学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中发挥的效果非常明显。这不仅在于这门课程和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这也在于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共鸣,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吸收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一、利用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

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融入中,教师还可以尝试利用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体验来做经验分享与交流,进而为相关教学主题的引入提供依托。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的教学内容普遍有着很强的生活化色彩,不少内容都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展开对于学生行为方式和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构建。教师可以在讲到一些特定内容时,有意识的挖掘利用学生的生活体会。让学生透过对于自己生活经历的回顾与分享,快速融入到学习主题中。同时,教师在进行一些价值传导或者教学内容的渗透时,也可以多借助生活化的范例展开。这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且可以参照自己的生活加以感受。这才是生活化教学背景下更值得提倡的教学实施方法,也会丰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

比如,在教学《假期有收获》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在假期里参与的有意义的活动照片,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也来说一说自己在假期里做了哪些事情,举手说一说自己的暑假生活。这个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首先以多媒体图片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结合教师的生活实例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有的学生说暑假去农村爷爷家体验生活,见到了满天繁星和萤火虫,午后和小伙伴们去捕蝉,回来后还上网百度了关于蝉和萤火虫的习性,整个假期非常愉快。班上其他同学听到这位同学的分享后都非常投入,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当时的场景中。随后,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进行自己假期生活的分享,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大家都梳理总结了自己假期的收获。这样的交流分享环节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让教学主题有效融入到课堂中,并且给学生形成与建立了很好的课堂学习感受。

教师在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时要尽可能避免进入不必要的误区,尽可能的多了解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并且透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来丰富课堂,让学生更快建立就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的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的功效才会得到真正发挥,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加轻松,这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教学实施效果。

二、规范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方式

随着学生逐渐成长,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在不断增多。小学生在行为规范和认知标注还没有完全形成与建立前,很容易在生活中产生一些不当的言行,甚至会养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些都是要引起教学充分注意,并且要引导学生改善与更正的问题。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讲到一些特定内容时有意识的规范学生的言行,让学生认识到哪些行为方式是不合理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标准。同样,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的方式展开。比如,可以透过一些生活场景与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来分析其中的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挖掘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的范例,并且引导学生就这些例子做分析讨论,从中做相应的归纳总结,进而规范学生的言行。从真实的生活出发来组织与构建课堂,这会让教学的效果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印象也会更为深刻。

比如,在教学《大家排好队》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由于不遵守规则秩序出现的校园踩踏事件,随后让学生思考问题:出现这种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说一说我们在哪些地方和哪些场合需要排队?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的情境中人们的做法有哪些不妥之处,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做?在讨论交流中推动课堂教学进程有效开展,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随着学生之间问题讨论的慢慢深入,大家不仅充分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也在自己的观念中建立了正确的行为准则,教学知识点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渗透。

三、激发学生就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并不是要一味的给学生做出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约束,有的教学内容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善于透过情感教育的融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共鸣。这样才会让大家就教学内容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也会更快的被学生理解与吸收。同样,教师可以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出发,透过挖掘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调动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感,让学生快速融入到学习情境中。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与交流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做感受的分享。这在表达学生内在体验的共同,也能够激起更多学生的情感共鸣。有了这些良好的教学实践基础后,教师再来引入相应的教学主题,学生不仅接受起来更加轻松,就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实质也会有更好的把握程度,这才是要取得的良好教学成效。

比如,在教学《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一课时,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可以基于一些灵活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产生热爱与自豪。除了在课堂上渗透,教师还可以组织其他教学活动将这种意识内化于心,如可以通过与语文教师联合,组织一场写话练习,让学生针对家乡的某一个新变化写一写,说一说。这个具备一定开放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真实的观察和感受来进行表达,不少学生都在写话练习中融入了对于家乡很深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组织与设计方法在有效渗透情感的过程中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才是合理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要达到的综合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法治教学内容生活化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