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爱生活爱写作”教学实践探究

2020-11-24

小学生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女孩作业文章

赖 辉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头疼,感觉无从下手。听、说、读、写是一个不可割的整体,而写又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探究有效的作文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下面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熟,不解说自晓其义也。”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文本,只有在读中有所感悟,才能在读中培养语感。

如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课本中的经典选文,对于这篇童话很多人熟知,可是要感悟其中含义,就得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对于生活在幸福年代的这些孩子们来说,他们对小主人公的那种悲惨遭遇很难产生共鸣。教学时,如何让今天的孩子们体会到当年小女孩地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应该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我尝试将学生的读、思、议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在阅读时提出: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还在街头卖火柴?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要求用文中一个词说明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你是从哪些课文中的哪些片断感受到了?在自读自悟中,不少同学能从“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小女孩只好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等这些语句中,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以及现实生活的悲惨与痛苦。如文章中的“红一块青一块的”“哆哆嗦嗦地向前走”是作者细心观察的结果,学生对这些词语也懂得快。由此展开读写,“小明骑自行车不小心,跌倒在地,以至于腿部青一块紫一导块的”,“清晨北风刮得厉害,小林穿着单薄的衣服,哆哆嗦嗦地走进了教室”,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语文教学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

二、引导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处处留心皆学问,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只有通过观察,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一定数量的好词好句,在下笔时就不会觉得难了。法国十九世纪的两大文豪福楼拜和莫泊桑就是很好的例子。莫泊桑拜小说大师福楼拜为师,福楼拜却从不教他任何写作技法,只是让他天天到街上去观察,有时让他观察某一个小商贩,有时又让他观察一个老太婆,让莫泊桑去发现他们的特点,围绕某个特点来描写人物。天长日入,莫泊桑在生活中学会了写作,成为一代小说大师。

如这样一篇学生习作《涛哥小传》的片断:涛哥作为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很是尽职尽责。自习课上,谁要是不遵守纪律,他就会忽地站起来,叉着腰、嘟起嘴、劈头盖脸地训斥,直训得那同学将脑袋缩在衣领中,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才算完事。收作业时,他更是一遍又一遍地清点份数,然后不停地追着不按时交作业的同学讨要作业。你别说,这种“追债”的方式还真管用,一些“老赖”不胜其烦,如今已能在涛哥追讨作业前,就早早地把作业交上去了。选段先是描写涛哥维持纪律时的动作细节,“站起来,叉着腰、嘟起嘴”,再描写其收作业时的“一遍又一遍”“不停地追着”等细节,写出了他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和作为班干部的尽职尽责的精神,这是经过观察,把涛哥活灵活现的形象写出来了。要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离不开生活的观察与体验。语文教师要引导多学生观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观动作”,生动逼真,“画外貌”,以形传神。

三、精选生活素材,服务写作

“写作来源于生活”,只有从生活中撷取有趣的、有意义的素材,写出的文章才能真情实感。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不是所有的生活素材都可以成为写作材料。我们要从许多的素材中选取最有意义的、最能打动人的、最典型的材料,避免写成一本流水帐。如《忘不了和妈妈的那次争吵》一文,一同学一开始就以生活素材直接点题:“你怎么又买了一条新裤子?”妈妈愤怒地问道。我急忙辩解:“同学们哪一个不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我只不过是买了一条新裤子而已。”妈妈的唠叨声仍不断在我的耳畔响起,什么“裤子已经够穿了、大人挣钱容易吗”……我简直快要崩溃了,于是,我狠狠地摔上门,跑了出去。就此片断,通过语言对话,动作描写,把“我”内心的愤怒以及对妈妈的强烈不满表达出来了,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真情流露。

同样是写妈妈的爱,一个是说健康的妈妈将肉夹进自己的饭碗里,一个是说生病在床的妈妈将肉夹进自己的饭碗里。两个素材比较起来,显然是后者更具典型性。素材也在于真实,当我们手头上有许多素材时,我们还要针对主题、重视主题的需要对素材进行详略方面的处理,让材料更好地为主旨服务。以一篇写同桌情的作文,要详写“我”和同桌间的故事,而对于单纯表现同桌个性特点的素材再多,根据作文的需要,为了呈现“同桌情”,在选材上就可以略写了。

四、渗透写作手法,为文增色

好的作文不但选材要好,而且在语言表达上也可圈可点。如果我们能学点使用写作技巧,那么写作就会变得更容易、有内涵了。所以在课文教学时,我就更加注意文本中写作技法的引领。如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时,我就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注重习作者的“写作”技法,积累写景按顺序着笔的手法,引导学生积累文章每段段首也是先总说,在分说,给人的感觉思路特别清晰。由此引导学生写景文章,必须在头脑中构思好景物描写的顺序。在以后的记叙或游记文章的写作可以按时间的推移、观察的先后为顺序进行写作。又如在《颐和园》的教学时,先让阅读时感受到作者叙述得非常有条理,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长廊的美和大。在赏析之后,就可渗透观察景物的写法,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似如通过鲜活的细节来表现人物、通过对比等多种描写方法、让修辞来巧妙传情等常见的写作手法都可以在阅读课文中帮助学生梳理,在习作中加以应用,为文章增色。

猜你喜欢

小女孩作业文章
大扫除
可爱的小女孩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女孩的三、六、九
作业
穿格子裙的小女孩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