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舞蹈教学创新性研究

2020-11-24刘长征夏海燕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灌篮 2020年6期
关键词:舞蹈体育教学模式

刘长征 夏海燕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国际性舞蹈,其中包含了拉丁舞与摩登舞两个小项,每个小项中又包含了五只舞种,将体育的运动美与舞蹈的艺术美完美结合在一起。同时汇集了各个国家艺术、各处地域文化、各族民族特色。拉丁舞的激情澎湃,摩登舞的高贵优雅,伴随着贴身切合的舞曲跳出青春朝气,展现出优雅的身姿,使人身临其境,弥漫在舞蹈与音乐所能触及到的每一处角落,感受着最美好的快乐。随着科学技术的多元化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体育舞蹈发展也面临着创新与改革。相较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足以支撑现代教育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需求。由此,体育舞蹈迫切需要进行创新性改革,才能更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一、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创新点

(一)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起源于美国的一所高中,由于其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并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因此获得了全球范围内大部分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在对翻转课堂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之后,被应用到了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模式中[1]。传统教学模式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导致课堂学习氛围、学习效果等方面欠佳,最终使得课堂学习氛围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效果相对较差,师生间交流沟通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继而学生失去了继续学习舞蹈的兴趣与热情,形成厌倦的心理态度,使之学习效率不高。

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是指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性转交给学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由学生主导课堂,使得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领悟更加透彻,同时也多方面的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课堂设计来看,整个课堂由学生进行设计并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深刻体会课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在整节课堂所处的时间位置,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相当程度上提升体育舞蹈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了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氛围,并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传统教学观念有所改观,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简单意义上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

(二)体育舞蹈教学中科学信息技术的融入

在传统体育舞蹈教学中,舞蹈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弊端是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上只是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学生的自由练习和领悟,最后是展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匮乏,使得体育舞蹈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激情,致使多数学生对体育舞蹈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大打折扣,最终表现为“不想学”和“学不会”的现象。如今对体育舞蹈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将科学信息技术融入体育舞蹈课堂的教学中,比如集体观看黑池舞蹈节中专业选手的体育舞蹈专业比赛的画面,聆听最高级别体育舞蹈赛场舞台上的音乐,感受着犹如现场般的氛围,更加有效的引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跳舞的欲望。采用观看体育舞蹈视频等也是体育舞蹈教学中相对新颖的一种教学手段。

教职人员在教学前应提前录制一段舞蹈教学视频,时间应在15min以内为最佳,并通过视频剪辑功能对重点与难点进行重复性剪辑,在重要节点处对其舞蹈速度调节至最慢的程度,以便学生在观摩的时候对难点动作进行更好的掌握与研究[2]。学生在观摩体育舞蹈视频的同时会跟随舞蹈视频进行模仿练习,这也是对其自我表现性、自觉主动性和自信心的培养。也会使学生随之产生一系列的感悟与想法,之后学生在进行模仿练习时会进行不同样式话语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与不足,同学之间共同进步。随着舞蹈技术动作的深入练习与领悟,自身对于音乐和舞蹈动作的感悟也会发生质的改变,从而不断的进步与提升,提高自身对体育舞蹈的感悟,形成自己对舞蹈的见解。

融入科学信息技术对视频和音乐进行剪辑整理,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更加直观的进行学习。在模仿学习中,专业体育舞蹈视频是重中之重;在平时练习中,舞动音也是最为关键。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只有剪辑、改编出更加富有情感的音乐或是更加符合自己所要展现舞种的音乐抑或是贴合自己演出的舞蹈作品的音乐时,体育舞蹈表演者才能更深入地做到身临其境,将自己与音乐和舞蹈融为一个整体,给出一场令人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学习效果。

(三)体育舞蹈教学需要创新型教学模式

体育舞蹈课堂虽然已有较为丰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但只能满足与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实施,相比非体育舞蹈专业的群众来讲,现已有的多数体育舞蹈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与非专业群众,因此体育舞蹈课堂急需创新型教学模式,在传统体育舞蹈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多关注体育舞蹈专业性发展,主打专业性,相对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虽然较为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但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结果使得学生的舞蹈专业水平最终呈两极分化,整体舞蹈专业水平提升较为缓慢。因此需要多加关注学生在体育舞蹈专业水平的持续性发展,不能只依赖于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效果。

纵观当下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教学改革的浪潮,唯有不断创新。只能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才能满足当下体育舞蹈课堂中所需要的火热氛围。即兴展现教学模式也可以更加巧妙的运用在体育舞蹈课堂教学中,对体育舞蹈课堂教学效果有较为可观的改善。相比在传统体育舞蹈教学中,从师生交流互动方面看,传统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示范、讲解后,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最后集中展示,在此教学模式中多为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指导,并未产生较为丰富的交流。在即兴展现教学模式中,虽为即兴展现,但教师与学生也会准备相对充分,在准备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即兴展现教学模式中所产生的师生交流互动多为双向交流。即兴展现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编舞、排舞以及创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学生对于音乐与舞蹈的融合、舞蹈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以及对音乐的切分能力,而不只是简单地追求体育舞蹈技术动作,还可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符合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艺术的本质是想象,想象的本质是未来”,只有来源生活、高于现实和不断革新的拉丁舞,才能达到人们对于艺术美的不断追求的理想[3]。想象力也是需要在舞蹈教学中需要体现的一个重要观念,舞蹈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使学生思维活跃,更加有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体育舞蹈创新型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加符合新时代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中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成果,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下体育舞蹈创新型教学模式则是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更加符合当今时代学生的健康学习、健康成长。

二、符合当下时代的体育舞蹈教学发展趋势

(一)疫情期间的“以舞战疫”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暴发,多数医生、军人等奋斗在疫情一线,普通市民足不出户协助抗战疫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几乎所有文艺工作者齐聚一心,以舞蹈艺术为标志敲响了时代的声音,展现出舞蹈艺术工作者的使命感。在这一特殊创作背景下,基于网络媒介创作的舞蹈作品形式多样、导向鲜明、时效性强,更带有“互联网+舞蹈”的显著特征。虽然在此之前也一直存在网络媒介等方式对体育舞蹈进行教学或展示,但从没有过完全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展现形式。以此可以看出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体育舞蹈创作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平台,给广大文艺工作者带来了新灵感、新体会和新挑战。

体育舞蹈在以互联网形式中进行发展和教学,充分体现了参与无界的观念,为整个体育舞蹈圈,甚至是为舞蹈圈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融合发展基础,各个不同的舞种之间可以更好的做到交叉融合发展,为体育舞蹈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在互联网中,手机、电脑等互联网媒介数量的增多,互联网短视频APP的兴起也为体育舞蹈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传播渠道。以互联网形式为传播中心,使得线下娱乐人群逐步发展为忠实的线上学习者、观赏者和评价者,并且使更多的文化精英和知识分子可以与更多的体育舞蹈演员形成双向交流互动,在各自领域增添新的元素与活力,将使自己对所处领域有进一步的发现与领悟。

(二)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三化”课程改革

自实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以来,上海已全面实施了“小学兴趣化、中学多样化以及高中专项化”,尤其是高中专项化开展时间最长、普及率最高[4]。体育舞蹈项目对于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三化”课程改革将会是又一个较好的突破口,体育舞蹈较为符合当下上海市中小学所实施的兴趣化与多样化的政策,中小学中,体育舞蹈相比其他项目会更为容易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更多学生进入到体育舞蹈教学中,进入到体育课堂中,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培养学生在体育和艺术等方面所需要的基础,例如运动锻炼、身体健康、自信心、表现力、想象力、创作力、个人气质等,也可以通过体育舞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同时可以使体育舞蹈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开展不一样的、新颖的活动,更好地实施创新型教学模式,让课程教学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三化”课程改革对于师资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如师资数量、学科专业对口、项目分布均衡等。相比其他专业项目毕业生来说,体育舞蹈专业学生毕业后去向大多为体育舞蹈俱乐部、体育舞蹈艺术学校或体育舞蹈培训中心等,很少有毕业生进入到中小学,而且也少有中小学会招收体育舞蹈教师,从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缺失,造成了双向的亏损,可以将体育舞蹈专业学生、教师和教练员纳入中小学体育教学系统中去,既增加了师资数量,且专业学科对口,也为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学中增添了体育舞蹈项目,且可以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为学校体育增添一份活力。相当程度上为学校体育的改革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物质基础。

体育舞蹈专业教师、专业教练员和专业学生也符合兼职教师的要求,由于现阶段社会对体育舞蹈的重视度不足,社会多方面忽视体育舞蹈项目所能呈现出的学习效果,最终造成体育舞蹈的发展较为缓慢。中小学中学校体育与体育舞蹈进行融合,对这两部分领域资源进行整合,较大程度上可以激发体育舞蹈的后续发展活力,也可为学校体育提供较为新颖的理念与观点,使学校体育紧跟时代潮流,促使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发展。

(三)推进全民健身,建设体育强国

2008年于中国竞技体育是极度辉煌的一年。当烟花散尽,繁华消退,全民奥运热潮渐渐褪去时,中国体育也悄然回归本位。在“后奥运时代”,群众体育必将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身健体的需求,国务院批准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将健康向上的大众体育精神传达给公众,推广健康生活的理念。

在此之前,我国社会群众参与运动率相对较低,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能达到合格者为少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众群体比例不达半数,从而导致大多数国民体质达不到合格标准,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所造成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可以促进社会群众的身心健康,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医疗消费,是实现全民健康最简单、最有效的一大手段。

当下,体育舞蹈项目不仅可以作为专业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也可以被当作具有大众性和全民性的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体育运动项目,如体育舞蹈广场舞、体育舞蹈健身操等,对于体育舞蹈改编成的广场舞和健身操等项目来看,是体育舞蹈的大众化,技术动作简化、音乐节奏清晰、观赏度也同样不失优雅,体育舞蹈的大众化使体育舞蹈项目再一次得到广泛传播,体育舞蹈教学不仅只局限于教师与学生在舞蹈教室内进行的教与学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还增添了这种非常规教学的广场上的体育舞蹈教学,热爱体育舞蹈大众化的学生去学习体育舞蹈广场舞,并对体育舞蹈广场舞的爱好者进行教学,将体育舞蹈广场舞爱好者组建成富有凝聚力的小团体,最后达到一起表演和演出的成果。

体育舞蹈的大众化,相比专业化的体育舞蹈来说,技术动作相对较为简单,视觉效果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观点,学习难易程度也会更加容易被非体育舞蹈专业社会群众所接受。由此形成一波体育舞蹈热潮,在一段时间内全民体育舞蹈风靡各大健身广场等,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参与,并有效促进社会群体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对于体育舞蹈大众化的兴起,必然会吸引更多人群参与到体育舞蹈广场舞和体育舞蹈健身操这个体育运动中来,体育舞蹈的学习可以非常有效的改善人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态度。推动全民健身,建设体育强国。做好自己的健康,坚决树立健身意识、健康意识,树立终身体育精神和终身体育观念,形成终身体育习惯,最终实现全民健身,达到全民健康,建设体育强国。

三、小结

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性研究,是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大关键。创新型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随着体育舞蹈教学中翻转课堂、科学信息技术、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改善了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课堂氛围、师生互动、学习效果等,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体育舞蹈也在时代发展中寻求机遇与挑战,创新型教学模式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体育舞蹈教学模式,创新型教学模式更多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课堂学习效率,但绝不能缺少传统体育舞蹈课堂中纯粹的技术动作的打磨与精细化。只有不断改善和发展,并且将传统体育舞蹈教学模式与创新型教学模式融会贯通,并紧跟时代潮流发展,与时俱进,才能使体育舞蹈、体育舞蹈教学进一步发展,并更加有效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舞蹈体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我们的“体育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