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中学开展太极拳的可行性分析

2020-11-24苏思李萌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3期
关键词:太极拳武术体育教师

苏思李萌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北京 100008)

中学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表现在体育课的学习中,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更趋于个性化和灵活性。这一阶段,体育课程如果能够满足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诉求,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喜爱程度会加大,身体锻炼的效果会更好。而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教育的重要部分,在身心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适宜在普通中学推广。

1 太极拳在中学课堂开展的意义

1.1 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体育文化

清朝末期,瑞士体操、德国体操等西方竞技性运动逐步进入中国,作为我国传统强健身体项目的武术发展逐步停滞。现代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文化实力受到重视,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武术作为我国文化的国粹,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从修身养性、医学治疗方面看,太极拳都有利于身心健康发育,有利于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传承,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太极拳进入中学体育课堂,是太极拳普及的重要渠道之一。

1.2 促进中学生心理、生理健康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焦急、敏感、浮躁等负面情绪。练习太极拳,要求排除杂念、意念集中,有利于平和学生的心态、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习惯。练习太极拳可以调节精神系统指标,有效预防中学生因为课业压力大造成的抑郁心理,同时提高心脏活力、促进血液循环等。中医学认为,学习太极拳可以调节身心、清心养神,进而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太极拳平衡人体阴阳,消除心理紧张感。中医学认为,阴阳不调则百病滋生,人体阴阳调和后,疾病自然消除。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面对学业的压力和成长的困惑,极易出现生理和心理的不调和。练习太极拳,身心放松,可以调节身体平衡,身体散发出正气,使中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积极面对学业。

1.3 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太极拳是武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体育活动,练习太极拳可以加深中学生对美学的理解。中学生在具体的拳式肢体运动中,配合舒缓的音乐,展示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将乐曲和形体完美呈现,正是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学生在舒缓的太极拳动作中,释放身心,领悟到舒缓的美的意境,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得到升华。

2 太极拳进入中学课程面临的困难

2.1 教育主管部门不重视,制度规程不健全

中学校主管部门领导普遍对太极拳的锻炼价值认识不足,导致对太极拳的不重视。太极拳融合中国哲学、武术、艺术和中医学等,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体育运动。中学教育主管部门注重文化课忽略体育课,许多中学执行所谓“人才储备”战略,这其中的“人才”是指语文、英语及数学等应试科目的教师。太极拳的开展缺少学校主管领导的重视,推广不利是可以想象的。

2.2 中学武术专业教师缺乏,太极拳理论知识匮乏

中学教育面临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体育作为副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学体育教师缺编具有普遍性。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缺编近30 万人,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编制总体超编100 多万人。体育教师缺编不仅影响体育课程的正常运行,也影响太极拳项目的开展。在缺编的中学体育教师中,由于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关于传统武术的教学内容很少,因此具有武术教学能力的教师比例更少。太极拳理论知识在体育理论中,与其他课程关联较少,相对独立,没有武学的基础,很难短时间学会学通,在体育教师的培养计划中不是主干课程,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太极拳理论基础薄弱可想而知。

2.3 中学武术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太极拳练习不是队列队形练习,太极拳的调息、调心及意境需要在教学中一点一滴体现。太极拳套路的动作特点是连绵不断、连贯均匀,目前的武术教学较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解示范法,教学策略和教学技术的合理安排才是好的教学方法。太极拳训练特点是有节奏、有停顿,所以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在太极拳教学中要合理运用。比如,在教授24 式太极拳时,应当先示范和讲解完成动作,让学生在记忆区建立完整的动作模型,之后进行分解教学。部分教师提出快学慢练法或者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尝试何种教学方法,只要适合学生尽快领会太极拳动作就是好方法。

3 推进太极拳在普通中学发展的建议

3.1 积极引进武术人才,健全体育师资队伍

中学太极拳的长期稳定发展,武术专业的师资力量是重要的保障因素。中学教师招聘时倾向招聘体育教师,招聘体育教师时倾向于招聘武术教师,倾向于引进武术的专业人才。目前中学体育教师普遍缺乏太极拳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学习太极拳。太极拳理论知识博大精深,中学教师需要利用假期时间,补充太极拳理论知识,只有具备深厚的太极拳理论知识,才能在课堂上传播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3.2 加强太极拳理论教学,养生理念贯穿始终

太极拳的特点是连贯均匀、协调完整、前后连贯,连贯柔和、时刻划弧的拳架特殊性,决定了太极拳的教学不宜采用分解练习法。要想达到太极拳教学的理想效果,就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创新。利用学校的学报、黑板报、视频、音乐等途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和宣传家校合作的潜力,利用微信和视频增加中学生练习太极拳的效率。

3.3 重视拳式含义教学,加强武德文化教育

武德是习练武术者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或者群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规范。中华武术在形成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育人的道德体系。习武之人通过武术训练形成进取、奉献、正直的品格。中学武术教学可以通过武德、太极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三者巧妙的结合,融会贯通,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确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完善学生人格。

3.4 举办太极拳比赛,营造校园太极文化氛围

太极拳在一招一式中均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让中学生领悟太极拳的魅力,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太极拳文化活动和太极拳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中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对表现优异的中学生颁发奖状,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自己制定太极拳协会的章程,吸收更广泛的中学生积极参与。

猜你喜欢

太极拳武术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