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区古建筑防火对策研究

2020-11-23吕静

今日消防 2020年10期
关键词:峨眉山古建筑景区

吕静

摘要:近年来,我国文物古建筑和宗教寺庙火灾时有发生。而位于景区的古建筑一般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情感等多方面价值,一旦发生火灾,其经济和精神损失都不可估量,有的甚至会在国内外造成巨大的政治影响。本文以峨眉山景区古建筑为例,就本人在峨眉山景区从事防火工作的有关经验,结合国内古建筑在消防安全保护方面的一些做法,浅析景区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研究探索相应的防火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峨眉山;景区;古建筑;防火策略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主峰为金顶,最高峰万佛顶,海拔高3099米,相对高差近2600米。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普贤菩萨的道场,被誉为“仙山佛国”。景区占地154平方公里,全山现有大小寺庙26座,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峨眉山古建筑群,含报国寺、伏虎寺、万年寺、清音阁、洪椿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和大多古建筑景区一样,峨眉山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宗教文物,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多数古建筑的消防基础设施薄弱,消防安全条件不足,现就景区古建筑消防隐患和解决策略进行探讨。

1 景区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1.1古建筑本身的耐火等级低

古建筑建于古代,由于受历史、地理、技术等条件限制,多数建造材料就地取材,以木构架结构为主,砖石结构为辅,其耐火等级属于三、四级。峨眉山景区的国家级重点寺院均是木质结构,其防火等级为四级。古建筑中的木材经过多年的干燥后,含水量很低,因此极易燃烧。相当于建筑本身就是一个现成的可燃物,火突危险性极大。

1.2裝修装饰可燃物多,火灾荷载量大

为了进行宗教氛围烘托或增加可观赏价值,景区的古建筑大多会进行装饰,装饰多采用室内悬挂、张贴、摆放等方式,材质多为绸缎、织布、纸张等易燃物品,内部或堆放有经书、纸画、贡品、塑像、屏风、案台等物。除此以外,部分古建筑提供内部人士居住,大量生活用品堆积在内,这给本就不耐火的建筑大大增加了火灾荷载。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轰燃现象。

1.3用火用电管控难,火灾突发性强

一是用火管控难。绝大部分的文物古建筑是宗教活动场所,游客香客较多,长期燃烛、烧香、供灯,明火点多且频繁。加之厨房用火、游客违规吸烟、小孩景区玩火、犯罪分子纵火等情况,火源管理困难。二是电气管控难。据统计,电气故障已成为威胁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罪魁祸首。景区古建筑内生产生活用电量大,而多数古建筑的敷设电线时期较早,未经专业设计,未进行绝缘保护,未及时进行电气线路定期检测工作,导致电气线路破损老化,加之部分内部人员私拉乱接电线,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短路或超荷载情况,从而引发火灾。三是木质结构的建筑和众多可燃物,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也容易导致堆积物自燃,从而引发火灾。

1.4水源缺乏,消防供水困难

古建筑由于历史背景及长期变迁等原因,大多数建造在远离城镇的高山深谷中,偏僻的地理位置远离市政管网供水范围,天然水源也十分稀缺,消防用水难以保证。峨眉山景区仅位于低山区的报国寺消火栓为市政供水管网供水,其余寺庙的消防用水只能依靠与生活用水水池合用,可靠性不强。

1.5未设消防通道,交通条件差

古建筑一般建造在山腰、山顶或者深山怀抱中,人员徒步到达都十分困难,更遑论消防车通行。古建筑大多重重台阶,门槛层叠,即使到达也无法驶近。峨眉山景区目前仅有6座寺庙通公路,寺庙公路开通率仅为寺庙总数的23%,其余寺庙均只能徒步前往,并且道路崎岖,弯大坡陡,部分寺庙即使开车也需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到达现场,早已错过最佳救援时间,导致发生火灾时专业救援队伍不能迅速赶赴施救。

1.6与森林防火依存度高

古建筑大多依山建造,身处森林怀抱中,周围可燃物多。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1]。而山岭多风,火势蔓延条件良好,一旦周围林区发生火灾,古建筑就会形成“唇亡齿寒”的态势。加之处于山岭地带,容易遭受雷电灾害,古今也多见古建筑遭雷击或因雷电起火被焚毀的事件。

1.7游客消防意识淡薄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不确定的火灾因素。游客往往只顾游玩,防火意识淡薄,容易出现吸烟、乱扔烟头、小孩玩火、不按规范敬香添油等现象。气候干燥的季节,哪怕是一点点火星,也会引燃室内可燃物,酿成大祸。游客数量众多,且对安全疏散路线不熟悉,加之管理人员有限,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出现因撤退不及时导致的伤亡情况。

1.8管理部门多,职责不明

古建筑的管理部门及组织一般众多,特殊情况下容易出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扯皮、推诿现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以峨眉山景区为例,除景区消防救援大队外,景区管理处、应急管理局、民族宗教事务局、文物保护管理所、佛教协会、派出所等部门均负责景区文物古建筑的管理工作,存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防火责任未明文划分,解决隐患需上报多级审批等问题。

2 景区古建筑防火工作对策

针对景区古建筑特定的火灾危险性,笔者认为应当以实现景区古建筑火灾形势的高度稳定为目标,从人防、物防、技防和心防四个方面着手,“四防一体”,打造火灾防控一体化新模式。

2.1人防为基础,群防群治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古建筑的自防自救能力。首先,应明确相关角色的职责。例如文物古建筑的各级管理部门、文物古建筑负责人、各级日常管理人、使用人等角色的消防职责,并依法依规履行。例如制定消防工作计划,定期进行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定期开展防火巡查、火灾隐患检查及整改、进行消防宣传培训等工作的分配。其次,根据古建筑数量和地理位置应建立一支或多支景区古建筑消防专职队或志愿队。队员可由内部常驻人员兼任,定期开展防火巡查和灭火救援训练,保证一旦发生火灾,有可用的专职救援队伍实施救援。用于参观、游览和经营场所的文物古建筑,要切实采取人员的安全保障措施。再次,应完善相关消防安全制度,例如明火管理制度、可燃物储量管理制度、电气线路维护保养制度、消防安全巡查制度等等。以大型活动为例,整个寺庙可以宗教用火点为依据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名僧人和一名消防员负责,每日对外参观结束后进行例行巡查检查,确保火源完全熄灭。

2.2物防为关键,先利其器

首先,对文物古建筑应根据防火需要和实际情况,配置必要的消防给水系统,建立消防水池,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确定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防火间距,尽量确定消防车通道。可参考乐山市大佛景区,针对文物特点,配备细水雾灭火装置和火钩,既能灭火,又能最大限度保护文物。其次,对文物建筑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要加强日常保养维护和定期检测,确保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最后,在景区设立消防标志标牌,注重消防氛围的营造。例如有寺庙特色的消防安全三字经;请香的摊位设置消防警示语;香烛可用特制的消防宣传纸包裹,印有消防安全提示语,时刻提醒游客关注消防、注意防火。这样抓住细节,对游客进行宣传引导,增强游客消防意识。

2.3技防为核心,稳扎稳控

首先,采取措施增强古建筑耐火等级。在对原有建筑艺术风格没有大的影响的基础上,对可燃性建筑构件进行处理,可在其表面涂刷或喷涂防火涂料进行阻燃处理。但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符合现有规范要求。其次,采用可行方法解决防火间距问题,开辟消防通道。“对于历史上造成的防火间距问题尽可能的参照现有消防技术规范,对确实无法解决的防火间距,可组织有关专家对其进行性能化设计、评审,实行有效的防火分隔”[2]。再次,加大投入力度,安装先进专业防火系统。例如针对文物古建筑与森林防火的依存度高的特点,可建立覆盖全景区的火警预警系统,系统能够实现景区的全天候火灾检测、预警、联动和指挥;针对古建筑容易发生电气火灾的特性,古建筑内的电器选型、配电设备、电气线路的安装等应符合相关规范和防火要求,并配备适用的电器火灾防控装置,比如峨眉山景区选择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针对人员不足问题,可安装相关监控设施、可视图像早期火灾报警系统等先进专业防火系统;针对雷电起火特性,可安装相关避雷设施等等。

2.4心防为根本,筑牢防线

以心防建设为重点,将心防意识融入到消防工作的各个环节。首先,文物建筑产权单位和管理使用单位应当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增强防火安全意识,掌握防火技能,增强“四个意识”。其次,定期进行消防警示教育,从鲜活案例中对照职责、居安思危,筑牢心防这一道防线。最后,注重消防氛围营造,结合实际利用景区多种媒介对公众开展消防宣传,在醒目位置设立消防安全警示标识,让防火意识深入人心。

3 对景区古建筑防火策略的进一步探索

3.1探索设立古建筑旅游市场消防合格准入制度

古建筑作为景区开发,投入开放之前,应在原建筑基础上参考上文积极改善消防条件,消防执法机构进行消防条件检查,参考一般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前的检查方式,检查合格后颁发“景区古建筑投入开放前消防安全条件合格证书”,方能作为景点开放。从源头上改善古建筑的消防条件,以达到相关要求。

3.2出台宗教特色内部消防安全责任制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对于宗教特色古建筑,可根据宗教内部组织关系,理清从上至下内部人员各个角色的消防职责、列出各自消防安全责任清单,探索出台依托各宗教派别固有组织关系、具有宗教特色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确保消防责任在宗教内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出台此责任制,对推动新时代景区消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3探索建立简洁可行的多层级管理及响应机制

对于景区古建筑的防灭火工作,除本辖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机构外,其他管理机构或人员应明确一个多层级管理及响应机制。一级:古建筑内部常驻人员。作为古建筑直接使用者,内部人员的作用非常关键,必须熟悉本场所火灾危险性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主要负责日常细微防范与处理初期火苗。二级: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定期对古建筑消防隐患进行排查、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在发生火灾时作为第一支专职性救援队伍,将对初期火灾的扑灭起到重要作用。三级:政府相关部门。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举行消防联动演练,按照《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各司其职,发生火灾时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指挥部,有序救援。

3.4建立经验共享平台、投诉隐患曝光平台

古建筑因有其共同火灾危险特性,防火对策大同小异,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古建筑防火经验共享平台,各地可分享有效、先进、创意的古建筑防火之道,达到高效率资源共享。另现有景区投诉多为综合性平台,可参考上文专门设立一个全国性的古建筑火灾隐患曝光平台,设立举报奖励机制,既能共享信息敲响警钟,进而对照整改,又能鼓励游客关注消防,提高全民防火意识。

3.5探索多种形式的景区特色消防宣传方式

景区可利用自身宗教特色、人流量大、容易引起群体效益等特点,探索更多形式的消防宣传方式,加大消防宣传的影响力度。例如,峨眉山景区每年借助“11.9”消防宣传月的契机,在报国寺举行极具特色的“僧众消防技能比武竞赛”,寓教于乐,得到了良好的反响;乐山市大佛景区则公示印有佛教特色的消防安全“三字经”展板、将具有消防元素的图示标语印于游客所用香烛等包装纸上,从细微处进行宣传警示。同时建议可将全国性的宗教界名人作为消防宣传大使,利用大型宗教活动等契机,进行消防安全演讲,加深防火意识。

4 结语

本文从剖析景区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入手,对照研究工作对策,进而探索景区特色防火策略。新形势下古建筑的防火探索任重道遠,但也并非远不可及,消防安全,人人有责,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不仅是政府各部门的重要职责,更是每个公民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笔者相信只要人人重视消防,思索消防,定能让历史免毁于星火,让文明免逝于过失。

参考资料:

[1] 张丹,马赫辰神奇动物之峨眉山灵猴[J].食品与健康,2018      (5):51-59.

[2] 任国栋,韩瑛浅谈古建筑防火[J].科技与经济,2006(9):79-80.

猜你喜欢

峨眉山古建筑景区
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古建筑文物现代防火保护的有效措施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下
“摘牌”
中国古建筑
刍议古建筑保护中的档案工作分析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峨眉山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