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郑月娥:香港如何再出发

2020-11-23刘辰瑶

新传奇 2020年43期
关键词:月娥林郑深圳

刘辰瑶

未来的发展,内地是国内外双循环的经济布局。林郑月娥希望,香港的企业能融入内地发展的格局,参与到国内市场;对于外循环,则是用好香港与国际的联系,提供更好的平台给内地企业,到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去发展。

日前,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香港与深圳一河之隔,经济发展枝干相持,深圳这40年迅速崛起与香港息息相关。深圳的“生日大礼”会对香港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香港将如何抓住新的改革开放机遇再出发?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近日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作出权威回应。

坚持“一国两制”,把握改革机遇

2020年10月14日,林郑月娥受邀出席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这次大会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说,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词语,一个是“坚持”,一个是“改革”。

林郑月娥说,在40年前,国家改革开放没多久,在一个边陲小镇要搞一个特区,肯定会有很多人反对。“有人说是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所以当时我觉得中央肯定要有一份坚持。40年过后,所有的人都见到深圳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出了世界经济奇迹。在这一刻依然要坚持。对的事情,就要坚持。”

就香港而言,“堅持”这个词对林郑月娥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过去一年多,尽管香港发生了很多事情,但她表示香港仍然要坚持对“一国两制”制度的贯彻落实,仍要坚持香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部分,要坚持维护国家安全,“所以我觉得坚持是很重要的”。

就“改革”而言,林郑月娥说:“改革的路还要走下去。因为不改革,在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很容易失去竞争力和独特优势,对于香港也是适用的。”

不过,她也指出,香港历来是一个比较开放自由的经济体。香港面对的改革情况跟内地不一样,但是每一个制度、每一个体系、每一个政策,都要不断地重新看一看,根据新的发展情势来决定有没有改革的必要。“我觉得香港未来的经济发展,应该更深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握国家发展带给我们的改革机遇。”

如何看待深圳和香港的关系

深圳和香港只有一河之隔,该如何看待两地的关系?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有哪些不可撼动的优势?这将在今后的双城关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对于这些问题,林郑月娥又是怎样看待的呢?

首先,林郑月娥指出,深圳与香港毗邻,在深圳改革开放的40年间,香港是一个很积极的参与者。在最初的时候,香港的企业到深圳投资设厂,有了一定的发展。要把内地的企业与国际市场联系起来,需要一个平台把资金引进来,香港恰好扮演了一个很好的联系人角色。

其次,她表示,未来深圳会走科技创新的路,而香港希望经济多元化,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的发展机会,跟深圳紧密合作,就给了香港很大的助力,两地的优势可以互补。

“40年前香港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但在土地、人力资源方面有局限。当时深圳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方法——把制造业放到深圳。所以,香港能在过去几十年发展成为全球国际金融中心、商贸中心、航运中心。现在在科技创新方面,香港很有优势,但由于我们基本没有制造业了,所以科研的转化、商业化,就要靠深圳了……但两地互补的前提是要坚持‘一国两制。我们同属一个国家,中央支持,两地合作就更有动力。而香港保留了一些本身的制度,可以为深圳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动力。”林郑月娥说。

以自身的独特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40周年庆祝大会上作的重要讲话,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那么,对于香港而言,应该如何抓住改革开放的新机遇再出发呢?

林郑月娥表示,“一直以来,香港的发展都和内地是分不开的。也不单是深圳,我到很多地方去,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当地的书记、市长都告诉我,香港是他们这里最大的外资来源地。由此可以看到,香港的企业家非常灵活,能够及时看到商机,能够作为先行者去探路”。

未来的发展,内地是国内外双循环的经济布局。林郑月娥希望,香港的企业能融入内地发展的格局,参与到国内市场;对于外循环,则是用好香港与国际的联系,提供更好的平台给内地企业,到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去发展。

“总的来说,我觉得内地经济在疫情之后会不断增长,这对香港来说是一个好机会。所以,怎么用好我们独特的优势,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我未来的工作重点。”林郑月娥说。

猜你喜欢

月娥林郑深圳
大棚内外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香港:不能称呼林郑夫妇为“伉俪”
第二届深圳时装周永不止步的时尚舞台
最珍贵的生日礼物
袖珍女为母传奇:一边生子一边“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