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对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的启示

2020-11-23陈昱星何雅琴杨麟松邓传远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乡村建设美丽乡村

陈昱星 何雅琴 杨麟松 邓传远

摘要:在乡村逐渐城镇化和空心化严重的现实以及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对建设荚丽乡村景观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探究中国古典园林对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的启示,以中国古典园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思想梳理和观点提炼,简单地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特点、影响、造景手法及传统园林的局限性,针对目前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范围的迅速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进行对策分析,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理论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因地制宜的设计现、朴素天然的色彩现的分析,提出中国古典园林也需继承创新,顺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推陈出新,建设荚丽乡村,激活荚丽经济,建设美丽中国。以期为荚丽乡村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建设;美丽乡村;中国古典园林;启示

美丽乡村是具备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人们居住环境舒适、经济发展繁荣且可持续性、社会文明程度高、人与人和谐共处和公共秩序和谐特点的乡村。美丽乡村深刻内涵主要体现在环境、经济和人文等方面。可见,美丽乡村的建设深层意义上是加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新农村不断深入建设的集中体现。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全面实施的今天,习总书记指出中国风貌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前提是治理基础,改善乡村环境,提升乡村的面貌。因此,研究美丽乡村的景观建设对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各省积极组织开展美丽乡村景观的建设,但众多乡村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出现了严重的大拆大建,盲目模仿城市景观和借鉴固定的“安吉模式”,而忽视了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出现“千村一面”“统一立面”的现象,导致人居环境缺乏意境、生机和活力。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缺乏专业系统的建设策略以及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的科学指导。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导致环境严重破坏,引起了人们对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关注和重视。中国古典园林讲求“师法自然”就地取材地营造自然生态居住环境.形成“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天人合一”景观,追求“形外之意、象外之象”的景观意境,符合美丽乡村的特点。顺应了人们可游、可居、可赏和可持续性的需求。可见,中国古典园林理论对于我国现代的美丽乡村景观建设具有借鉴指导的价值。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在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创新,以及如何将中国古典园林理论与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两者相结合并应用于实践中,为中国现代美丽乡村景观理论建设发展提供新思想。

1 中国古典园林之魅

中国古典园林是全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体现了我国传统精神文化魅力值得学习借鉴。中国古典园林在发展历程中充分吸收了政治文化思想、艺术、科技和自然观念的精髓。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源于自然但高于自然,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建筑美和自然美的融糅。其中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对山体、水体、植物这些构景要素进行精炼概括、艺术提升再创作的过程,这一特点常应用于人工山水园中的叠山理水、植物搭配。无论建筑的数量大小、形式风格、性质功能多样,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将山水、植物与建筑三者组织协调到一个和谐统一的风景画面。园林中通过将古代人经典的诗词歌赋和绘画艺术具象复现到园林景观来赋予诗画的情趣。意境的蕴涵是将生活中客观的景物赋予人们主观的情感理念,可以借助诗文绘画、花草树木和场景设置来获取视觉、听觉和嗅觉来感受意境,如雨打芭蕉、丹桂飘香等,注入灵魂活力,产生隋景共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主要有“小中见大”、借景、漏景、障景、隔景等。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特色体现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展现自然又融于自然,形成情景交融、形神合一、意境和谐、动静虚实结合的天然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是“世界园林之母”,凭借其永恒的艺术生命力、独特的景观设计技巧、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专业系统的造园实践理念。在公元六、七世纪,随着宗教文化的传播,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魅力感染了东亚其他地区。其中日本园林受唐宋时期山水园的影响,综合自身自然条件的局限性和文化内涵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枯山水园林景观。枯山水主要特点是以沙代水,以石代山,搭配树木、绿苔、草坪等自然元素,这一特点恰是综合了中国古典园林“师法自然”艺术魅力再次创新。18世纪,随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迅速传播,英国受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重大影响,这也促成了当时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出现。英国园林中出现了大量的中国亭台楼阁、桥梁假山等景物,完全是在模仿中国古典园林“师法自然”园林理念。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特点、要素和理念已经渗透到西方现代园林中。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对我国现代园林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还对世界园林发展和成熟都起到推动作用。

2 乡村景观建设之“痛”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如乡村城市化和空心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缺乏景观多样性、地域文化特色不明显、设计中忽视“以人为本”、乡村景观实施困难等各种问题。人口城市化和乡村空心化衍生出众多乡村留守人群,浪费土地资源问题。因此,出现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人员力量薄弱、“人走屋空”日渐萧条的现象。同时在农村普遍存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者严重冲突的现象影响人们生活水平”。原因在于部分乡村产业分布不集中,大量工厂废气废水废渣随意排放,盲目引进外来人侵种破坏物种多样性,农民大面积砍伐天然林作为燃料或者加工进行外销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平衡。乡村过度开发,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开发旅游业,由于其基础设施落后而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乡村布局规划不合理,刻意仿古作旧而“反复拆建”事件频发,盲目模仿追求其他乡村建设风格,采用固定模式和设计方法,不注重传统建筑、地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由于缺乏专业景观建设理论指导,不仅导致很多村庄失去了原有的乡土特色,传承的生态自然景观也日渐消失。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监管部门执行力度不够,实施方偷工减料质量不过关,设计理念与当地居民传统观念的冲突等问题导致乡村景观实施十分困难。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理论指导需要更具创新性、科學性和系统性。对待不同区域的乡村建设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根据当地历史文化内涵、自然优势、生态元素、村民需求等全方面来打造乡村特色景观。

3 当代与传统的对话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地面积紧张,开始在周边进行工厂生产,污水废气废渣没有经过处理就随意地排放,污水流到池塘和河流直接影响乡村农产品质量和人们的生活用水。因修建马路肆意砍伐树木、填湖造地等行为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坏境和人居环境。在现代乡村里,自然景观及传统的人文景观正慢慢消失,随处可见的是统一的“立面之美”、模板式的“面子景观。针对上述问题,对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四宜”策略,其中宜居是指拥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合理规划、个性的生态景观的居住地;宜业是指集中开发特色产业和旅游发展经济;宜游是指挖掘乡土自然景观提升美感;宜文是指对民俗民风和本地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通过“四宜”策略实施能够尽快实现乡村整体规划布局合理、村容村貌美丽整洁、农民家庭收入提高、乡风文明和谐的目标。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和中华民族的“光环”。从历史上看,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影响了日本、朝鲜,还有18世纪的欧洲,出现模仿中国园林的造园热潮。在国内,有学者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经典专著《园冶》提炼相关观点指引美丽乡村的建设。还有涉及到中国古典园林对生态文明的启示。应用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可使乡村住宅区更具人文与社会价值.同时也使美丽乡村建设更具特色。这些都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持久魅力和生命力。虽然新时代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营造理念和方法仍然被国内外广大学者所学习研究和欣赏。这不仅是因为它所蕴涵的艺术魅力,还因为这些作品中积累的情理结构与当今中国人的心理结构相呼应。现存中国古典园林的价值在于它是经过反复探索实践、不断积累沉淀、批判继承的历史形象,承载了我国五千年丰富的文明史。在面对前辈留下珍贵园林遗产,我们应该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光大,探索现代中国美丽乡村景观的建设,从而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这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4 对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的启示

人们普遍认为传统和过去两个词之间可以划等号,把传统文化认为是一种在过去自然而然形成的东西。但是,传统文化绝不是一个既定的概念,而是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流动的人类创造,是一种不可逆转的遗产需要我们传承发扬光大。尽管现代很多艺术家和设计师尝试摆脱传统文化的桎梏,创造自己的艺术里程碑,然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现代设计并产生巨大的影响。魏晋以来.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从“山居”到“园居”、由“可观可望”到“可居可游”的变化,但永恒不变的是古人对诗意栖居的探究和追求。这种诗意栖居是肉体和精神的居住。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帮助现代人们通过对当地的景观资源和历史传统有更深刻的了解来实现身体和精神有地可栖。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当地传统民风民俗体现景观特色,还要满足村民的生活习惯、内心真实需求、景观环境的审美趣味,建设能够容纳身体和精神愉悦居住的家园。

4.1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自然素材一直以来深受园林创作者的喜爱。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者热衷于运用自然素材,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西方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都是以自然为对象和材料进行园林创作。西方园林力求对自然表达不完美的地方进行修饰改造再人工加工,而我国古典园林强调尊重自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英国的自然式风景景观在借鉴中国园林理念的同时,也过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如今,人们的认识开始回归传统,逐渐认识到园林源于自然但高于自然。但是当代的乡村景观设计中最常见的缺陷就是运用人工堆砌和矫揉造作的手法来盲目模仿城市景观。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生态文明理念的出现使人类从自然的主体变成了自然的客体。人们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在过去,大自然被视为一种原材料。现在被认为是景观设计的主体。人类活动也是景观的一部分。因此,在乡村建设中,设计者应充分考虑人们身心需求,利用当地山水、植物、地形、气候等自然资源的基础进行修饰,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以促进乡村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国古典园林思想精准地诠释了生态环境优美与人居环境优美的融糅,达到乡情共鸣的境界。

4.2因地制宜的设计观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式山水园林,在自然山水为园林的基本构架上进行艺术概括、高度提炼。乡村景观建设可以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效法自然的布局,从客观实际情况考虑,顺自然之势,因势造景。但是国内很多景观设计者和决策者往往容易忽视地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缺失传统文化自信,忽视对文化背景和理论系统的研究。目前,农业农村部提出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景观建设可以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因地制宜,尊重现状,合理布局就地取材的处理。自南北朝以来,古人根据南北方的自然条件并发挥各自优势打造形成了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岭南园林等设计风格多样的园林。“因地制宜”的设计观是“因势造景”“借景生色”的巧妙实践。中国古典园林中提出的因地制宜要求我们深人考察当地气候条件、地理位置条件、肌理文脉,探索居民内心需求,挖掘本土的自然资源,发挥地域优势,制定适宜的规划方案,合理布局,再现本土自然景观。“因地制宜”的设计观不仅指出了现代美丽乡村景观艺术与设计的基本途径,还减少建设成本提升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旅游业发展形成绿色经济,带来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3朴素天然的色彩观

由于我国古典园林中运用了大量自然素材。可见,自然的色彩在园林景观的应用具有重要地位。园林空间中的色彩主要由山石的灰或黄,植物的绿,水的蓝色构成,而建筑的色彩常根据风格而定。在园林景观中色彩的应用起到修饰美化和营造氛围的作用。不同风格形式的园林在颜色运用上具有差异性。皇家园林的规模庞大,自然素材可以直接运用真山真水,因此皇家园林主要色彩由山的绿色和水的蓝色构成,主体建筑常用朱红、黄色,形成大气和谐的皇家气派。而江南的私家园林面积空间相对较小,因此设计师需要高度概括和提炼山体和水体的色彩进行创作,偏山水本色,私家园林的建筑多使用白色和灰色,整体色彩清新朴素。两者形成了中国园林区域色彩风格的鲜明对比。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色彩规划理论参考,色彩应用的杂乱无序,导致乡村景观建设既丢失共性又缺乏个性。在色彩选择上,凭借地形特征、山石的颜色、花草树木的色彩以及原始建筑的装饰来赋予乡村景观色彩的个性和活力。经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中颜色综合运用的全面剖析,以期建立美丽乡村景观的色彩应用新模式,为现代新农村和美丽中国建设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5 结语

面对美丽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众多尖锐问题,我们应共同努力建设独具中国特色的美丽乡村景观。现在越来越多专业的景观设计师参与到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充分利用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来合理规划设计乡村景观,设计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同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以提升当地村民的人居环境生态素养。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因地制宜的设计观、朴素天然的色彩观来建设出有地域文化特色、社会和谐文明的美丽乡村。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和设计原则对现代美丽乡村景观规划及各个专业的单项设計都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美丽乡村景观建设对整个环境的提升改造是做艺术化提升和生态文明的建设。我们需要吸收和挖掘中国古典园林思想的精华,将其应用到中国现代美丽乡村景观建设。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园林乡村建设美丽乡村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浅析中国新旧城乡建筑景观的建设与继承
中国古典园林漏窗的艺术应用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