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朝花夕拾》的阅读教学价值

2020-11-23黄治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29期

黄治华

【摘要】语文学科一直倡导的整本书阅读在这次的语文教学改革中终于得以真正实现。整本书的阅读可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这里的思维更多地倾向于思想方法,通过思想方法来提升学生思想的和文化的品质。如果说到提升学生思想的和文化的品质,那么,鲁迅的《朝花夕拾》这部不朽著作,是当代青少年不可不读的一部经典作品。在最新部编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里共编入鲁迅作品七篇文章及一本集子。按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顺序,他们依次是《从百草园但三味书屋》(七·上)、《阿长与<山海经>》(七·下)、《藤野先生》(八·上)、《社戏》(八·下)、《故乡》(九·上)、《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九·上)、《孔乙己》(九·下)和七年级第一学期前半学期必读必考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结合高中阶段的作品,深入了解可以发现,这些作品的编排是按“初始——走进——理解”这样梯度来编排的。初识阶段——初识鲁迅,激发兴趣,亲近鲁迅及其作品;走进阶段——走进鲁迅生活及其背景,初步认识作品思想主题;理解阶段——较深层次地理解作品内涵,挖掘作品思想主题的深度和广度。在初中阶段,对鲁迅作品的学习要求主要在前两个阶段。本文将谈谈《朝花夕拾》有哪些阅读教学价值。

【关键词】鲁迅作品;朝花夕拾;阅读教学价值

在《朝花夕拾》的阅读中,粗读跳读,七年级的少年能感受鲁迅童年的乐趣与不幸;精读深读,能获得文学修养,特别是遣词造句方面的滋养;通读透读,能感悟作品丰富的内涵,感受文章中主人公的人格美以及鲁迅对他们的情感,领略鲁迅写文章时那颗天马行空般飞翔的自由心灵。然后,联系生活,阅读它能从中悟得人性的社会的洞达……通过《朝花夕拾》的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提升文学素养,可以激励学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鲁迅,从鲁迅身上学做人,学做一个有德行、有修养、有思想、有担当的人。

一、读《朝花夕拾》——奠基

学生阅读《朝花夕拾》,特别是刚告别小学的七年级学生,童年仍未走远。童年趣事对他们更是别有一番吸引力。他们对其中的乐趣也是有独特的体会。此时他们——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孩子,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作者鲁迅的童年趣事更是津津乐道。

对于大多数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作叙事的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在教学百草园这个鲁迅童年的乐园部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积累词汇和写作手法,并学会运用。如,关键词“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使用,还有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的掌握等等。这些语文双基知识都是能为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的。

另外阅读好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为《旧事重提》)是阅读和理解鲁迅的小说诗歌等其他体裁作品的前提。它虽然不是一本系统的回忆录,却也记录了鲁迅童年、青少年事期的学习和生活,全书能让读者充分地认识到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心理历程,认识那个时代的教育体制,认识那时的社会结构、国民心态和革命运动等。这些“认识”是鲁迅创作的背景,了解这些背景方能更好地理解作品。

总的来说,《朝花夕拾》的阅读是学生提高文学素养的奠基活动。这是其阅读教学的价值之一。

二、读《朝花夕拾》——励志

在《朝花夕拾》里,鲁迅较详细地回忆了他读书生活,交代了他求学历程。如在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五猖会》中,读者可以了解到他读过的书籍,了解旧时读书学习的主要方法——背诵。读者在文中可以感受到鲁迅面对“背诵”的厌烦、无奈和痛苦情绪。这种情感与现今很多学生读书背诵时的感受是相通的,能引起情感共鸣。让学生和鲁迅一起体会读书的心酸,在感受读书“苦”的情感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那时的鲁迅觉得“背书烦”“背书苦”根源。真正的原因是鲁迅不爱学习吗,是他成绩差、基础薄吗?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是旧时的封建教材多是太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正如他在《五猖会》中叙述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接着引导学生认识鲁迅在描绘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是批判封建教育的弊端,同时提倡白话文——现在的语言雏形。

与此同时,让学生查阅资料去了解鲁迅的读书成绩情况。相信学生查阅资料后能得到这样的结论:鲁迅虽然讨厌背书,但是他的学习成绩是很好的——以至于家里后来变拮据了,他就考取了免费的南京军校,并且因为成绩好获得官方资助的保送日本留学的名额。

以至于让学生明白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封建教育不科学——鲁迅背书“苦”——但背书好,成绩棒——留学见识广——创作作品成就高。最终让学生明白:背书总得来说是有益的,它为鲁迅的创作奠定了牢固的基石。通过这样来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背诵、诵好书,奋发学习。

三、读《朝花夕拾》——养德

《朝花夕拾》的字里行间充满了鲁迅对他接触过的人,遇到过的事的真切情感。有对保姆阿长——一个善良、质朴、关爱“自己”,给“自己”买《山海经》却又迷信唠叨的底层劳动者的无限同情、感激和怀念;有对一脸威严总是强迫“自己”背书的父亲的“困惑和无奈”。对于鲁迅来说,这样的父亲,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一位好父亲,但在文中我们却找不到埋怨父亲的只言片语。从中我们可以读出鲁迅身上善待至亲的美德。对于没有民族偏见的恩师日本教授藤野先生,鲁迅则是十分地怀念和感激;对于专门唆使小孩学坏的长舌妇衍太太,在认清她真面目后,那是彻彻底底的痛恨。鲁迅可谓是一个确确实实爱憎分明的人。

当然,阅读《朝花夕拾》这部经典作品,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并传承上述美德之外,首要的是引导学生感悟鲁迅对国家对民族的深爱与担当。这是鲁迅用毕生的精力去践行的最重要的德行。不管是弃医从文,还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不管是揭露封建虚伪孝道的残忍没有人性,还是关心儿童教育批判封建强权教育等等,都是一代伟人在深爱国家、深爱民族驱使下对国家对民族的担当。这些爱国主义精神,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都可以在阅读《朝花夕拾》过程中引领学生去学习、去领悟,或发扬,或传承。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朝花夕拾》可以奠定学生的文学素养基石,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自强不息,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鲁迅.黄桥生导读.朝花夕拾导读(插图版)[M]成都:天地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