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云南少数民族特色菜肴英译

2020-11-23任正巧胡燕娜

文教资料 2020年23期
关键词:英译

任正巧 胡燕娜

摘   要: 本文分析云南少數民族的饮食文化和英译其特色菜肴的策略和方法,并借助深描法对其深入探究,用深度翻译法英译云南少数民族特色菜肴,让云南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特色菜肴   英译   深描法   深度翻译

一、引言

中国有句古话:“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云南是一个由2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省份,饮食文化是组成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从饮食上反映出了各民族人民的性格特征、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族风情等。丰富多彩的云南少数民族菜名不仅反映出了菜肴的主料、配料、配汁、烹饪方法、菜肴的味型,还反映出了该菜肴的创始人、发源地、盛放该菜肴的容器、蕴含的寓意和典故,甚至菜肴的命名方法。因为英汉翻译的差异甚大,云南少数民族特色菜肴具有独特性、民族性,所以在翻译云南少数民族特色菜肴时会出现很多问题。曾有国外友人说,以为吃“过桥米线”得真的过一座桥。翻译地方特色菜肴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笔者认为采用深度翻译,掌握一些菜肴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能把云南少数民族的菜肴翻译准确,从而有力地宣传具有当地特色的饮食文化,让外国友人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我们的民族特色文化。

二、深描法及其在描述云南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中的应用

深描法(Thick Description)就是对所观察或研究的对象作细致入微的、深入内层的描写和解释,它是人类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以云南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藏族和傣族的饮食文化为研究对象,运用深描法加以阐释。

(一)藏族饮食文化。

云南藏族人民主要分布在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族人民的主食是糌粑(roasted barley flour),“糌粑”是藏语词汇,是炒面的意思,它是藏族人们每天都吃的主食。由青稞磨制而成,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把糌粑搅拌在一起,用手捏成团或者各种形状就可以吃了。青稞酒(qingke beer)是用当地的青稞酿制的,度数很低,带着浓浓的醇香,男女老少都喜欢喝,如果你到藏族人家里做客,好客的主人必定会热情地招待你,双手给你递上香喷喷的奶茶和青稞炒面。藏族人民的酥油茶(buttered tea)更是别具一格,酥油茶是把茶叶倒入一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再加上食盐和酥油,用长筒上下左右摇晃,使它的各成分混合均匀,呈乳状即可。藏族同胞们常说:“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日无酥油茶。”

(二)傣族饮食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的分布主要呈“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色,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和德宏地区,西双版纳地区降水量丰富、阳光充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气候常年温暖湿润,适合大米生长,以产米而著称,他们以大米为主食,即一日三餐皆吃米饭。傣族地区所产的粳米和糯米不仅颗粒大,而且富有油性,色泽白润如玉,做饭香软可口,煮粥黏而不腻,营养丰富。西双版纳的傣族人喜欢吃糯米,德宏地区的傣族人喜欢吃粳米,一般都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舂现吃才能保持原来的色泽和香味,所以他们不吃或很少吃隔夜饭。此外,云南傣族竹筒饭(Dai bamboo rice)是一道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钟后,用干净的甘蔗叶或芭蕉叶塞住筒口,用火烧烤若干分钟,直到把水汽蒸发为止,然后取出便是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家菜有生、鲜、酸、辣、野的特点,傣族人民认为吃生的,菜肴鲜美、味道可口;他们也很爱吃酸的,傣家菜肴以酸为美味之首,如酸笋、酸豌豆粉等。因这里气候常年湿润,吃辣可以大开胃口、增强食欲、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伤风感冒。

三、云南少数民族特色菜肴译成英文时常出现的问题

(一)对菜肴理解不准确,导致翻译错误。

翻译是一种信息的传递。为了便于外国友人理解,现在餐馆里各式各样的菜肴一般都有英语译名,但是五花八门,有很多菜肴的翻译让外国人难以理解,并且会弄出很大的笑话。如“大救驾”,曾被翻译为“big rescue”,云南本地人看到这样的翻译都会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这道菜究竟是什么菜,它的主料是什么,外国人就更不能理解了。“大救驾”其实来自于一个典故。传说,在清朝初期,吴三桂率清军打进昆明,明朝的永历皇帝逃往滇西,清军紧紧追赶,农民起义军大西军的领袖李定国命令大将靳统武护送永历皇帝到腾冲。当时天快要黑了,他们走了一天的山路,又累又饿,便找到一家农户歇脚。主人做了一道由青菜、饵块、鸡蛋、火腿组合的菜。永历皇帝吃后赞不绝口地说:“炒饵块救了朕的大驾。”因此,腾冲炒饵块就被称作“大救驾”。“大救驾”就是炒饵块,根据直译法便可翻译为Fried Rice Cake.

(二)同一道菜有多种译名。

在翻译菜肴时,很多人没有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认为随意翻译即可,所以同一道菜出现了多种译法。如“过桥米线”被翻译成crossing-the-bridge noodles,cross-bridge rice noodles,best house noodle,rice noodle。过桥米线其实来自于一个典故。传闻在清朝时,云南蒙自的城外有一座小岛,有一个生员到岛上念书,生员的妻子经常做米线送去给他当饭吃,但是等她到岛上时,热乎乎的米线已经凉了。后来,妻子有次做好米线送去,生员妻子发现在鸡汤上面的那层油可以维持汤的温度,所以她先把汤做好,在上面覆盖一层鸡油,在家把米线、配料做好,到了岛上再加入米线和配料。这一做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效仿。因为去岛上要经过一座桥,为了纪念这位生员的妻子,人们便把它叫做“过桥米线”。经过深描法阐释,可以用直译法加注释法进行翻译:Crossing-over Bridge Rice Noodles(Crossing-over Bridge Rice Noodles are composed of four parts: first is the soup covered with a layer of oil; second is seasoning,oil chili,monosodium glutamate, pepper and salt; third is the major ingredient,which is a variety of meat. Auxiliary ingredient has green pea, Chinese chives,onion, ginger,etc; fourth is the staple food,which is the rice noodles.)

(三)因未掌握当地语言引起的翻译失误。

由于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传统文化和不同的语言,有些菜名涉及少数民族的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很难找到对等的词汇。如“喃咪”(Nan Mi),“喃咪”是一个傣语词汇,是“酱菜”的意思。再如怒族人民的传统佳肴“斜拉”(Xie La),怒族语“斜”是肉的意思,“拉”是酒的意思。“斜拉”就是将酒和肉混合在一起炒。还有壮族的一道独具风味的传统美味佳肴“岜夯鸡”(Ba Hang Ji),“岜夯”是壮语,是酸汤的意思,岜夯就是用青菜制作的一种酸菜汤。这些菜名都涉及少数民族的语言,翻译时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就极易导致翻译失误。

四、英译云南少数民族特色菜肴的基本原则

(一)理解菜肴的全部含义。

在翻译每道菜肴之前,应该正确理解菜肴的名称,对这道菜的食材、做法、营养价值、象征意义、历史典故等都要有详细的了解,这样翻译起来才能游刃有余。如酸菜红豆汤(Sour Pickled Vegetable Soup with Snap Bean)中含酸菜( Sour Pickled Vegetable),汤( Soup),红豆(Snap Bean),人们看到这个译名便一目了然,它的主料是酸菜和红豆,味型是酸味,并且是一个汤菜。

(二)充分传达出菜肴信息,力求准确通顺。

早在1896年,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讲道:“译事三难:信(faithfulness)、达(expressiveness)、雅(elegance)。”也就是说在翻译时内容要忠于原文,译文要准确,不随意增减意思,也不能拘于原文形式,译文要通顺明了,并且翻译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在翻译云南少数民族特色菜肴時,可借鉴严复的“三原则”,译名应力求做到“信”“达”“雅”。

(三)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的信仰文化、宗教文化、传统习俗等不一样,在翻译云南少数民族特色菜肴时,应考虑这种差异。例如云南地区很常见的“龙爪菜”,属于植物界的蕨类植物,也就是蕨菜,喜欢生长在湿润、凉爽的地方,因为形状像龙的爪子,所以叫龙爪菜。在翻译这道菜时,要了解“龙”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代表意义完全不同,“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如意,是一种可以除邪、避灾、祈福的神圣生物,在西方文化中,“龙(dragon)”代表着邪恶、恶魔、怪物、可怕的敌人等,在翻译龙爪菜时,就不能直接翻译为Vegetable Like Dragons Claws。倘若这样翻译,容易引起误解和不适感,事实上,直接翻译为Fern即可。

(四)力求语言简洁,突出菜肴的文化内涵。

英语语言的一大特点是简洁性。像汉语中的排比句,翻译为英文时可能是一句简单的话。与西方的菜名相比,中式菜肴名称可能会稍微长些。如果逐字逐句翻译,那么外国人可能因为菜肴名太长而失去耐心,因此对菜肴、饮食文化失去兴趣。在翻译菜肴时,尽可能做到译文简洁明了,同时把菜肴的文化内涵表达出来。

五、翻译云南少数民族特色菜肴的方法和策略

(一)根据食物材料翻译。

根据食物材料的方法翻译云南少数民族特色菜肴,能直接反映出菜肴的主配料。如怒族的“肉拌饭”,它的食材主要是糯米和肉末,按直译法直接翻译为Glutinous Rice with Minced Meat,客人看到便一目了然。再如纳西族著名的“虫草鸭”,它是采用名贵的药材冬虫夏草和老雄鸭烹制而成的,既是一道特色菜肴,又是药膳,该药膳并没有药味之苦,但能达到有病治病的效果,根据食材,便可翻译为Duck Cooked with Chinese Caterpillar Fungus;冬虫夏草的英文解释为:Ophiocordyceps sinensis is a fungus that parasitize larvae of ghost moths and produces a fruiting body valued as a herbal remedy. The fungus germinates in the living larva, kills and mummifies it,and then the stalk-like fruiting body emerges from the corpse. It is known in English colloquially as caterpillar fungus.译者可以采用深描法对菜肴进行深度理解,并运用深度翻译理论,对菜肴深度翻译,使菜肴的各项信息得到充分传递。

(二)根据烹饪方法和味型翻译。

云南少数民族菜肴的烹饪方法主要有炒(saute)、炸(fry)、蒸(steam)、煮(boil)、炖(braise)、腌(pickle)等,味型主要有酸辣(sour and hot flavored)、五香(five flavored)、麻辣(spicy and hot)等。可以根据菜肴的烹饪方法及味型翻译云南少数民族菜肴。如炒鸡枞,“鸡枞(collybia albuminosa)”是一种和白蚁共生的野生菌,可以翻译为Fried Collybia Albuminosa或 Fried Collybia Mushroom。再如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炸竹虫,竹虫又叫竹蜂,专门寄生在竹筒内,吃嫩的竹子,可以翻译为Deep-Fried Bamboo Worms。酸菜炒饵块这道菜可以翻译为 Sauted Rice Cake with Sour Pickled Vegetable,既体现出了此道菜肴的味型(酸味),又体现出了它的烹饪方法(炒)。

(三)根据烹制器具翻译。

现在大多数人用的烹饪器具包括电饭煲、高压锅、烤箱、蒸锅、炒锅等,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用的器具很独特。他们直接使用大自然的产物,如哈尼族传统菜肴竹筒鸡,就是利用竹筒烹饪而成的。因为当地竹子很多,满山的翠竹,用竹子烹饪出来的食物清香可口,云南的部分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这种烹饪方法。“竹筒鸡”如果用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翻译为 Bamboo Chicken便体现不出它的独特之处,而根据烹饪器具则可翻译为Chicken Cooked in Bamboo Tube;还有曾被评为“中国菜”之云南十大经典名菜之一的“汽锅鸡”曾被翻译成the Chicken of Boiler。这道菜因用汽锅蒸制而得名,笔者认为翻译为 Steamed Chicken in Clay Pot更合适,因为这样更精确地传递了烹制这道菜肴时所用的器具极富地方特色。再如“铜锅洋芋饭(洋芋即土豆 potatoes)”可以翻译为 Stewed Potatoes Rice in Copper Pot,理由同上。

(四)音译法(transliteration)+注释法(method of annotation)。

云南少数民族的菜肴具有民族性,在翻译时有些困难,一些特殊菜肴可以用音译法翻译再在后面加上注释。如云南拉祜族传统节日的菜肴“俄朴”,主要食材是糯米,将糯米淘洗干净后泡四至五个小时,然后放在甑子里蒸熟即可,根据音译法可以翻译为Eup( Sticky Rice Cake);普米、纳西族的“琵琶肉”,主要食材是猪肉,是将猪宰杀后,去掉它的内脏和头骨,用食盐和花椒撒在腹腔内,将猪缝合起来,风腌成完整的腊猪,外形像琵琶,所以叫“琵琶肉”,可翻译为 Pi Pa Rou( To make Pi Pa Rou, it involves several steps. Remove the internal organs and bones of the slaughtered pigs, sprinkle salt and pepper in the abdominal cavity, sew up the pigs, and marinate them into complete pigs, which look like pipa, hence the name.)

以上幾种翻译方法,根据食材、烹饪方法、味型、烹饪器具翻译和音译法加注释法,都运用了深描法对云南少数民族特色菜肴深入研究,然后通过深度翻译,让外国友人更好地理解每道菜肴的内涵和外延。

六、结语

云南少数民族特色菜肴形形色色、各式各样,一想到便让人垂涎欲滴,准确地翻译这些菜肴是我们的初衷,能让外国友人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饮食文化和风土人情。本文分析了翻译云南少数民族特色菜肴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基本原则,通过借助深描法和深度翻译,总结了一些翻译云南少数民族特色菜肴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为英译云南少数民族特色菜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侯丽香,王志雄.从“文化传播”视角看云南民族菜名的英文翻译[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12):112-116.

[2]余书齐.浅析云南少数民族特色菜肴翻译[J].人间,2015(18):188-189.

[3]许健.以“达”为尊,既“信”且“雅”——严复“译例言”及严译《天演论》重读[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28-35.

[4]张建英,罗杨.云南昭通地方特色小吃与翻译策略[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9-11.

[5]陈萍.云南独有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在对外口译中的传承[J].文教资料,2011(35):35-36.

[6]刘彩霞.民族特色菜肴翻译研究——以苗族菜肴为个案[J].中国翻译,2015(01):110-113.

[7]卢巧丹,卢燕飞.中西菜肴命名对比及中式菜肴英译方法探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07-610.

基金项目:浙江树人大学2019年教学研究与改革实验室开放项目,项目编号:2019JS3018;2017年浙江树人大学校第五批立项建设优秀应用性课程《英汉互译》课程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英译
《论语》英译选登
《论语》英译选登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从“最贴近的自然对等”看“君子”和“小人”的英译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孔子之道及其英译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