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力量对速滑运动员成绩的影响

2020-11-23花煜睿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0年3期
关键词:单腿标志物下肢

花煜睿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速滑是较受大众欢迎的运动项目,趣味性强,富于刺激性和观赏性。速滑运动的控制力主要来自于运动员下肢肌肉的力量,因此,速滑运动员必须重视和加强下肢肌肉力量训练。冰面光滑,速度难以控制,运动员只有具备强大的下肢力量,才能保持身体平衡运动,为各种高难度动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冰上快速移动。本文以吉林体育学院10名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下肢力量训练,分析实验前后力量变化及其对速滑成绩的影响,为我国速滑运动员进一步提升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吉林体育学院男子速滑专项班学生1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速滑力量训练”为主题词,通过中国知网搜集资料并进行归类整理。

1.2.2 实验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名。对照组按日常训练方法练习,实验组进行下肢力量训练,然后将2组的速滑技术、力量素质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2.2.1 下肢力量训练方法

(1) 仰卧式单腿内拉训练。训练者平躺,身体挺直,两眼向上,双手置于体侧,左腿直立向外侧伸展至固定标志物,把训练皮筋一头固定在固定标志物上,另一头固定在训练者脚踝。训练者用力往相反方向拉皮筋至极限再缩回,1 min,尽全力不停地拉,再换腿练习1 min。该方法可以训练股薄肌、半膜肌、阔筋膜张肌、缝匠肌等小肌肉群[1]。

(2) 仰卧式单腿外拉训练。训练者平躺,身体挺直,两眼向上,双手放于体侧,左腿向内侧伸展至固定标志物,将训练筋一头固定在标志物上,另一头固定在训练者脚踝上。训练者用力向相反方向拉至极限后缩回,持续1 min,再换腿练习1 min。该方法以训练下肢小肌肉群为主。

(3) 蹲踞式单腿内收训练。身体上部向前倾,肩比臀部略高,呈滑冰的基本姿势,左腿(右腿)弯成蹲踞姿势,右腿(左腿)做侧蹬动作,向外侧至固定标志物。把训练皮筋一头系在固定标志物上,另一头固定在训练者脚踝上。训练者用力内收,将侧蹬腿与支撑腿紧靠起来,然后恢复至原状,如此持续1 min,换腿训练1 min。该方法主要训练股薄肌、半膜肌等小肌肉群。

(4) 蹲踞式单腿外蹬训练。身体呈滑冰姿势,上身前倾,肩部稍高于臀部,左腿(右腿)形成蹲踞姿势,右腿(左腿)做侧蹬动作,向内侧至固定标志物。把训练皮筋一头固定在标志物上,另一头固定在训练者脚踝上。用力将侧蹬腿与支撑腿连续收靠和退回,持续1 min,再换腿练习1 min。该方法主要训练缝匠肌、短收肌等小肌肉群。

1.2.2.2 冰上测试指标

(1) 全力滑跑500 m。500 m短距离速滑可有效测试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和滑行技术,这是影响运动员滑行速度的关键因素,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全面训练,才能更快提高运动员的滑行速度。短距离滑行要求运动员滑行过程全力以赴,将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充分展现出来,特别是下肢力量。这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强大的下肢肌肉群力量。

(2) 10圈滑行。每一圈的标准跑道周长为111.12 m,要求运动员进行10圈速滑,每圈的完成时间控制在11.5 s以内,在该速度基础上测试训练者每个弯道的平均步数。该项目既可测试训练者中距离滑行技术与速度,还能体现蹬冰效果。蹬冰效果是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的重要表现,蹬冰力量越大,滑行速度提高得越快。

(3) 20圈滑行。在标准圈周长为111.12 m的跑道上进行20圈滑行,每圈滑行的完成时间最多为12.5 s,在该速度的基础上测试训练者每个弯道的平均步数。该项目调动运动员下肢的所有肌群参与运动,反映训练者长距离滑行中的技术与速度情况,还能体现蹬冰效果,而且长距离滑行更能体现下肢力量的持久性。

1.2.3 逻辑分析法

将整理好的资料进行认真阅读、分类比较,通过演绎等逻辑方法得出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500 m速滑成绩对比

起跑对中短距离速滑成绩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速滑运动员和教练员都非常重视起跑。统计可知,对照组和实验组训练后的500 m短道速滑成绩都有显著提高。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成绩可知,实验组成绩提高幅度大。由此可知,加强运动员下肢小肌群训练对提高短道速滑成绩作用显著。

2.2 10圈滑行成绩对比

弯道滑行技术是速滑运动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关键技术。运动员可以在弯道实施各种超越与反超越技术,扭转比赛局面,因此,弯道滑行格外受到运动员的重视。运动员加强下肢力量,可以有效避免身体重心失控,提高平衡能力,快速滑行时做到掌控自如。统计可知,训练后实验组的10圈滑行成绩与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实验前后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下肢小肌群训练对提高运动员中距离弯道滑行成绩作用明显。

2.3 20圈滑行成绩对比

长距离弯道滑行对速滑运动员的耐力,特别是下肢肌肉耐力要求较高,因此速滑运动员加强下肢小肌群训练不仅是为了增强肌肉力量,而且是为了增强肌肉耐力,顺利完成20圈的弯道滑行,保持弯道滑行的稳定性,防止被对手超越。20圈滑行测试每圈要在12.5 s内完成,运动员需保证整个滑行过程速度的稳定性[2]。统计可知,对照组训练前后的成绩虽有提高,但不如实验组显著,说明实验组的成绩提高更快。可见,下肢小肌群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下肢肌肉耐力作用显著,有助于提高其长距离弯道滑行成绩。

3 小 结

仰卧式单腿内拉、仰卧式单腿外拉、蹲踞式单腿内收、蹲踞式单腿外蹬等训练,可增强速滑运动员的下肢肌肉力量,且训练效果显著。因此,应调动速滑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训练积极性,增强训练过程中的愉悦感,学习借鉴国外速滑训练经验,改善我国速滑训练方法,积极挖掘优秀速滑人才,进一步认识下肢力量在速滑运动中的重要地位,重视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及小肌群训练,快速提高其竞技能力。

猜你喜欢

单腿标志物下肢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抱单腿技术在自由式摔跤训练中的应用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下肢最怕“凉、麻、痛”
火烈鸟单腿站立更“节能”
单腿跳治头晕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