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2020-11-22翁慧艳梧州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实训

■翁慧艳/梧州职业学院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云计算、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财政部印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这份文件也明确指出:“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推动会计工作从传统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要适应经济发展市场的需要,响应国家的政策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应同步改革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课程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实践的操作,要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都能达到标准得到锻炼,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现在高校会计电算化是考试课,教学周是16周,周课时为4课时,一个学期总课时为64课时,这样繁重的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完成理论性的学习后,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任务,学生对于完整的一套电脑账及报表的核算没办法独立完成,并且不知道是什么原理,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要这么操作。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学习停留在机械化的会计软件的操作,学得快忘得快。没有深度学习会计软件与会计手工综合实训联系在一起,课程学习没有涉及到企业业务的管理、财务数据如何进行分析,财务决策的分析,加之现在教学软件由于各种原因版本都是比较陈旧的,没有时时升级,与时俱进,总的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完这门课程仍是一知半解。

(二)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双师型”教师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财务会计相融合的综合性课程,知识涵盖内容广,专业操作性强,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要求都比较高。然而当前高校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进行授课的老师结构比较单一,要么是会计专业毕业的学者,要么是计算机方向的老师,而且还存在一种趋向,目前授课老师大部分是学校对学校,缺少企业的工作经历,缺少社会实践,对目前会计岗位的岗位要求、财务软件缺少认识,在进行授课时无法很好地进行讲解介绍。教师的经验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整体学习成果下降。种种情况表明“双师型”教师对高校的重要性。

(三)课程考核形式单一

目前大多高校的课程期末考核形式主要都是以“平时成绩+卷面成绩”为主,对于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虽是有“上机操作考核”,但是考核的内容表面化,没有相对应的难度,针对性不强。期末考试成绩往往以最基础的部分知识点进行简单操作,学生没有理解这门课程的内容只是机械地操作,卷面成绩普遍良好甚至优秀,这样的考核往往没有体现出学生掌握电算化的内容,无法体现过程考核。妨碍了对于高质量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四)教材内容滞后

目前的电算化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比较单一,目前高校用的基本是金蝶软件和用友软件的教材,这两种教材涉及到的版本内容都比较陈旧,跟不上当今企业所使用的软件版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是根据现有的教材进行授课,对于当下热门的模块在软件中的操作,以及模块之间相互联系影响,如何进行操作,由于教材缺乏此类内容,并没有进行讲解。除此之外,社会比较热门的财务软件如:财税软件、决策分析软件等都没有相应的教材,高校即使有此软件,由于没有得到相应的培训,没有相应的教材,老师不会使用,或者不知如何把软件的操作运用到课堂之上,造成被动的局面;再且大部分教材案例陈旧,无法反映最新的财税法规政策的变化,即使学生进行练习,也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设置课程实训多元化

在设置课程体系时模拟企业实际会计流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边操作边学习,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加深理解理论知识,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进行班级分小组,小组分岗位,模拟企业的财务实际的工作岗位,模拟真账进行实践操作,多元化教学,精简教学内容,把握重点,便于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思考,与老师多进行交流沟通,培养自主思考解答疑惑的能力。教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对操作掌握的熟练程度,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只单纯地看最后的考试结果,要进行多角度的评价,打破传统的“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占比考核形式,完善合理的考核方式。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促进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而任课教师缺乏会计专业信息化的系统培养则会阻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其一可以聘请企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与高校教师进行同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授课,高校教师与兼职教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获取更多的实际经验;同时邀请企事业单位中高层会计管理人员进行讲座,让校内老师了解最前沿的会计电算化技术,在企业中如何应用软件进行实际工作的操作,培养教师的专业意识和品质;还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的关系,除了学生到合作企业中去实践锻炼外,更多的是让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参与挂职实践,掌握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为企业的节源开流,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其二,鼓励专业教师除本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外,多涉及企业管理、电子商务、ERP、云计算等计算机前沿知识,利用“互联网+”的科技手段,把传统的授课方式转变成新兴的授课方式,不再局限课堂,线上线下多元化

教学的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重复观看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条件,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再局限于老师教学生才学,老师不说学生不会的局面。

(三)电算化软件配置多元化,加快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

随着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财务信息一体化的背景下,传统单一的电算化软件完全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对现有的教学软件进行升级或更新;保证与企业财务岗位工作所应用的软件相适应,保证现有的软件能够通过核算企业的采购、销售、库存、应收应付等模块及一系列环节能够适应要求,同时进行财务的分析和决策。多元化的配置可以使学生实习工作时能快速熟悉不同岗位的软件操作。同时加大建设电算化实训基地的力度,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高校通过电算化实训基地的建设,指定相应的学校政策,促进相关企业参与会计电算化实训教育,同时也促进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的积极沟通交流,争取为学生创造到企业内部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的机会,拓宽学生的眼界和专业知识;相关企业在参与实训教育的同时也能培养符合实际的职员,直接减少对新入职员工有关电算化的培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紧密和保密性。形成双赢的局面。

(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电算化技能大赛

近年来,各种会计电算化技能大赛在不同地区如火如荼的举行,进一步推动了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步伐。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通过比赛,可以加强学生对信息化软件的理解,锻炼学生对电算化软件的操作应用,提高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操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指导培训学生参赛的同时也能启发课程改革的思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三、结语

社会的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特别是电算化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改革不容忽视,否则会计毕业生会因不适应市场的需求被淘汰。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它承载着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岗位手工实训的相融合。课程培养的是高质量技术型人才,通过专业实训教学的改革能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所提高;提高毕业生的岗位竞争力,满足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实训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对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的研究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探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