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美术专业儿童美术创作教学实践研究

2020-11-22叶春荣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长江丛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美术专业美术创作

■叶春荣/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一、前言

在高师美术教学课堂,教师要重视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科学的开展美术实践教学研究,才能不断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在分析过程中,本文以儿童美术创作教学为主,通过对教学课程设置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具体分析,提出了有效的教学模式,希望通过进一步阐述能够提高美术专业儿童美术创作教学水平。

二、重视儿童美术创作课程设置

课程中需包含下述主要内容:一是“线描写生”。即绘画者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单线条形式呈现绘画对象外观造型的一种方式。在开展儿童美术创作教学时,需紧密结合该阶段美术的特征,倾向于使用拼弃的手法,实现对绘画对象,如静态物体、动物或人物等对象的勾勒。这并不表明素描不具有重要意义,是由于儿童在空间与体积等方面的感知能力还未达到更为理想的状态,在具体描摹事物时难以达到更为准确的表述效果。而线描则主要从描绘事物的外形着手,难度更适合儿童的能力。二是色彩运用方面。色彩在美术学科中具有难以替代的感染力,能够给观看者带来更强烈、更直观的感官刺激,是创作者与欣赏者精神交流的重要媒介。通过对儿童进行色彩方面的理论及实践培养,使其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色彩的调配、对比等方面的应用,从而提升使用色彩完成情感、意境等方面内容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选择更为适合的工具进行色彩填充。在以往的美术创作教学中可见,由于部分儿童的素描功底不够扎实,因此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写实画法的准确把握,因此若从装饰性的色彩教学方面着手培养,更容易辅助学生形成创作的探索欲和自信心,这也基本能够符合儿童主观意识较强的心理特征。三是儿童画创作。该类画种能够较为明显地体现出画作含有的想象和创意方面的特征,表现形式较为夸张,场景变化多样,运用的绘画技巧也较为丰富。学生在练习线描的基础上,还可借助儿童画的特征、画面结构及色彩方面的运用倾向,来提高命题创作的能力,使高师美术专业的学生能够顺利达到未来的岗位要求。应打破以往针对造型、用色及工具选择方面的指导模式,加强对儿童形式美感方面的引导和培养,从而切实提升儿童在构图和想象方面的能力。四是在儿童美术创作实践部分,把美术创作的一些传统形式作为基础的实践性知识,同时根据儿童的特点整理了诸如纸箱创意、纸的干塑、石玩等利用生活中废旧材料或者自然物进行创造的内容,还将软陶、黏土、太空泥等新材料的创作放入课堂中,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选修课内容可主要针对绘画工具的使用进行延伸性的讲解。不同种类的绘画工具在绘画者的控制下,能够表达出不同的审美效果,虽然其重要性不及构图、色彩等明显,但对于儿童而言,不断尝试形式各异的表现手段也会为其投入创作增添更多的兴趣和动力。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国画、版画等创作原理与技巧,同时将自身的兴趣倾向和实际条件,能够创作出更多富于个性化的作品。如在西洋画中便可广泛选择油画棒、蜡笔、丙烯等工具。中国画有山水画、写意画及花鸟画等种类,版画则有纸版画、丝网版等形式选择。装饰画也有沥粉画、磨漆画等多种类型。

三、加强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高师美术专业学生从教后,应更为关注学生的综合审美与创新能力创造培养途径,充分依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让其掌握发现与评价艺术美感的方法。对于审美能力的锻炼和提高,首先应从感知能力锻炼着手,先让学生通过对真实环境及艺术作品的感受来提炼艺术元素,以更为广阔的视角来达到对艺术敏感力的锻炼。如教师可引导学生集中观察研究经典的艺术作品,从作品的色彩、线条刻画等方面进行讨论,从而将作品的内在情感和主题进行透彻的分析,最终实现让学生在建立情感的基础上提升鉴赏能力。此外,应尽量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拘囿,为学生创造更为自由的表达环境,让学生在此环境中提高对学科的实践兴趣,获得理想的审美体验。教师也可通过形式丰富的绘画工具,对作品的构图、色彩等元素进行审美和研究,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进行儿童画教学时,在学生基本能够准确勾勒形象、在结构与造型方面也实现较为合理的布局后,便可对学生开展绘本或故事方面的绘画创作教学。也可拓展儿童的实践途径,带领学生尝试教具或者玩具等物品的制作。借助小学等教育机构的实习机会,高师美术专业的学生可更为深入地了解和归纳教学经验,掌握不同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在美术方面的成熟规律,从而紧密结合客观规律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美术专业学生能够更为明确地设置学习目标,结合教育对象来调整自身的观念和教学方式,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与专业技能,让专业知识成为儿童美术创作教学的有力工具。在实习期间,教师可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备课、教学等全过程的观摩和评价,并形成完整的实习总结。

四、要挖掘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需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侧重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个体的兴趣倾向应用于学习和创作中,让学生以足够的自信对自己的所看所想进行表达,充分发挥自身的创作才华,从而逐步实现对技能的获取、熟练掌握和运用,最终能够通过学生的创作反映出他们的潜在精神和情感的表达。教师应从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形成新颖的创作思路,形成更有新意的创作思维。要在作品中表现出差异性的特征,使用特殊的表现符号来完成创作,从而给人以新奇感。优秀的作品一定以创新意识为前提,创意也是衡量作品水准的重要条件,可见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主动调整以往的教学观念,不但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还需着重为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搭建平台。当前多数学生的创作水平还停留在对原物的描摹上,仅能够实现对描摹对象的原景呈现。因此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与能力,便成为美术专业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教师首先需在教学内容与手段方面实施创新,从基础训练着手,带领学生以不同的视角获取事物的信息,基于此对事物的信息进行重构,从而形成全新的作品,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潜能,通过实际操作呈现不同手法的特征,在教学中也可对材料的属性方面进行适当的延伸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如绘画用纸具有一定的柔韧度,更容易折叠,若经过一定的加工,增加纸的硬度,则会呈现出另外的艺术效果。通过改变纸张的属性来进行创作,更具有艺术创作的新意和美感。

五、重视目标提炼能力、环节设计能力及课堂表现力的培养

(一)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把握实践教学的目标维度

对美术专业学生开展逻辑思维训练,能顾有效提升其学科的综合能力水平,在设置课程教学模式方面,下述两种模式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一是创设虚拟化的儿童美术创作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设计。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训练,让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中选择开展教学设计,并在模拟教学后完成总结和反思。教学内容的随机性考察了学生的应变及教学技巧应用能力,此外还需学生使用较为严谨的逻辑思维确定教学内容所要达成的目标。二是使用角色互换手段来达到思维锻炼的效果。此模式是让学生在接受训练的过程中,增加教学互评的内容,即学生成为教师,对同学实施评价。这样能够进一步对教学目标的定位进行重新审视,有利于逻辑思维的提高。两种模式不但可拓展学生的知识掌握范围,同时对运用逻辑思维锁定教学目标的能力也有一定的锻炼作用,学生可从教材内容的题目、图例等部分总结出教学的重点和实施线索,从而辅助学生在教学设计中完成更为合理的教学规划,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方式的选择并没有标准的参考依据,但凡是符合教学目标和实际条件的教学手段,便均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让高师美术专业的学生意识到,只有富于变化且适合的教学方式,才最具思维培养效果,也是设置适用性更强的教学过程的基础。教师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应有意识地搭建教学反思与交流的平台,如结合儿童美术创作的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准确辨别并分析出不同方面的教学目标,结合自身接受美术教育的经历,进行换位体验,归纳出理想的教学过程。学生可通过想象预测课堂上儿童可能出现的反应,并对问题进行详细记录,通过集体探究或实验的方式总结出更具科学性的教学方法,让儿童在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下完成美术学科的学习。

当前信息技术已全面渗透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借助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和素材,通过视频、图像等多种信息形式丰富课堂内容。如教师可使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形式更为丰富的画作,让学生在观察后进行创作,或者使用微课总结教学内容的核心和难点,从而提高学生课外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广泛应用校内活动中心、学生会等资源,开展画展或者征文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尽量使教学手段多样化。最后教师还可带领学生置身于自然之中,以自然的美感熏陶学生,从而使其大幅提升审美能力和创作才能。

六、结语

总之,随着高师美术专业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在有效的进行教学实践研究过程,应该从培养学生实践水平入手,积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从而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儿童美术创作能力。通过结合以上分析,具体总结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分析能够不断提高儿童美术创作教学研究水平。

猜你喜欢

美术专业美术创作
习作《水粉画静物》
美术篇
作品赏析(3)
《一墙之隔》创作谈
李瑞龙、李少军、何欣、梁赵飞作品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