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匹配性分析
——以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为例

2020-11-21王婵颜

关键词:经营规模秦州天水市

王婵颜

(甘肃省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双层经营联产承包制度的效率有目共睹,但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不同步[1]。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农业机械化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规模农业机械的发展,实行土地经营规模成为必然[2]。对农村而言,农业机械化的推行既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又受耕地规模化、资金投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从农地经营规模视角出发,对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条件及与之相匹配的投入条件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于维系农村农民问题、农村稳定、农民切身利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关于农地经营规模问题,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了相关研究,如有些学者对农地经营规模的必要性[3]、相关政策[4]以及途径[5]等方做了研究;还有学者从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收入[6]、农业生产[7]、农业生产率[8]、农地利用强度和效率[9]等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针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的关系研究方面,董涵英从现实农地经营状况出发,研究其可能的发展变化趋势,定性地研究了两者的关系[10],还鲜有学者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的关系进行量化研究,再加上有些地区在实践生产中,在缺乏前期经验和条件的情况下盲目投入农业机械,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却没有顾及当地的实际条件、地理条件、环境条件以及自身的农业经营条件,最后导致农业机械的闲置、浪费严重、效率不高。因此,有必要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的匹配性进行研究。本文以天水市秦州区为例,从农地经营规模角度出发,对二者关系进行研究,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及农业的综合效益,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业适度经营规模提供参考、指导意义。

一、研究区概况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秦州区是天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地处秦巴山区西秦岭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区,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属大陆性半高寒半湿润气候,多样的地形和气候为秦州区提供了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自古是中国著名的农牧业综合发展区,海拔在1 130~2 700 m,年均降水量530 mm,年均蒸发量1 294 mm,年均气温7~11 ℃。秦州区是天水市经济实力最强、人口最为密集的核心地区,全区总面积2 442 km2,总人口是63.86 万人,辖10 镇6 乡,共420 个行政村,乡镇总人口447 395 人,农业总人口339 848 人。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为了对天水市秦州区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现状及发展进行详尽了解,2014 年8 月和2014 年11 月,对天水市秦州区进行两次实地调查,总体采用了实地抽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整理。

1.问卷调查

随机对秦州区6 个乡镇即皂郊镇、秦岭乡、中梁乡、华岐乡进行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 份,收回问卷113 份,经室内核查校正,剔除无效问卷5 份,有效问卷108 份,有效收回率为90%。问卷内容包括农户基本特征,各乡镇农户家庭情况、耕地规模现状以及农业机械化现状以及资金投入状况等情况。

2.访谈

了解目前乡镇农户农业机械使用情况、农户农地经营规模化水平现状。访谈对象为耕地面积大的种植户、农业大型机械使用较多的农户以及农技站相关工作人员等,为问卷调查内容的完善以及之后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的匹配性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访谈所涉及的内容有:近几年农业机械投入情况及这种生产资料的投入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效益、农业机械的投入对耕地的要求、政府在鼓励规模化经营及农业机械的投入使用方面的相关政策。

3.年鉴法

通过查取年鉴,即天水市《统计年鉴》(2007—2016)、天水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告》(2007—2016)获得2007—2016年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衡量指标相关数据。利用Excel 对被调查农户基本特征进行初步统计(表1)。

表1 被调查农户的基本特征

由表1 可知,参与调查的大部分人年龄主要集中在41~50 岁,占到总样本的62%;女性所占比率较大,约为58.3%;务农人数约占83.3%。

(二)研究方法

以天水市秦州区为例,虽然研究范围较大,但是通过抽样方式进行研究,对该地区农地经营规模的实践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该地区实际调研结果,建立农地经营规模综合水平与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指标衡量体系并运用耦合模型法,即依据系统内部一系列原始数据,通过构建数学公式群,析出各系统间复杂且多变的非线性关系,从而使各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数量化、直观化[11]。这种耦合模型可以应用到匹配性分析中,故可以应用耦合模型法来研究该地区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的匹配程度。

1.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评价指标选取,着重点在于评价指标在评价中所起到的作用的大小。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需要对指标与元系统的相关程度进行考虑,以充分反映元系统的主要特征[12]。综合指标选取的全面性、简洁性、科学性、可比性以及可操作性的原则[13]。本研究精选出天水市农地经营规模方面的规模效益两个一级指标,即产出投入比与农地规模化水平,在此一级指标下遴选出若干个二级指标,即有“土地产出率”[14]、劳动生产率及投资产出率与劳均耕地面积共计4 个二级指标对天水市农地经营规模状况进行评价;在农业机械化水平方面,精选出“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业及农业机械化保证率等3 个一级指标”[13],每个一级指标下拣选出若干二级指标,总计5 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评价体系(表2)。

2.数据处理

(1)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数据标准化处理是数据挖掘的一项基础工作,基于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同评价指标往往具有不同的量纲和量纲单位,因此,有必要运用特定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而常用的标准化处理的方法一般有“最小—最大标准化”“Z-score 标准化”和“按小数定标标准化”等[15]。本研究采用极值处理法进行标准化处理。

(2)二级指标权重确定

指标权重是指标在评价过程中不同重要程度的反映,是决策(或评估)问题中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一种主观评价和客观反映的综合度量。综合参考文献及不同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本研究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16]。熵权法赋权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在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中,通过对熵的差异程度,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17]。熵权法确定权重包括原始数据矩阵进行标准化、定义熵和定义熵权3 个步骤。依据熵权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思路,在对评价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计算熵值和熵权,最终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值大小。最终得到的指标权重如表3 所示。

表2 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综合指标体系

3.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匹配性评价

(1)综合指数水平计算

综合指数水平的计算公式是以标准化值与权重值的加权求和[12]。假定农地经营规模综合指数水平为Fi,农业机械化综合指数水平为Gi,其第j个指标所对应的权重值可以表示为Wj,农地经营规模综合指数水平Fi和农业机械化综合指数水平Gi的综合数学模型由以下式子表示:

式(1)(2)中,χij为第i年第j个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Gi和Fi的取值范围为[0,1]。

(2)耦合模型运用

耦合度就是描述系统或要素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程度[18]。由此,可以把农地经营规模化与农业机械化水平两个系统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彼此产生影响的程度定义为农地–机械耦合度,它的大小反映了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协调程度。根据耦合模型的普遍适用性与系统间的动态发展性原则,本文结合天水市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实际情况,在借鉴关于城市化与水资源保护耦合度模型基础上[19],建立本研究的“耦合模型”。模型表达式如下:

表3 指标权重表

在式(3)中,Qκ表示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协调度。通常情况下,k为调节系数,且只能取整数[2,3,4],在本研究中k的取值为2。(4)(5)式中,D 表示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耦合程度;T为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数;α和为 β待定参数,鉴于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水平二者在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条件下促进农业规模效益的提高,因此,本文选取α=β=0.5。其中耦合协调度的取值范围为Qκ⊆(0,1]。具体计算结果见表4。

(3)匹配性关系的确定

依据对匹配性的取值范围值的分析及相关文献中前人的划分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对匹配性的等级的划分见表5。

三、结果与分析

(一)综合指数水平分析

根据模型计算得出天水市秦州区农地经营规模综合水平Fi与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Gi(表6)并绘制出曲线图(图1)。

从图1 可以得出,秦州区2007—2016 年10 年间农地经营规模Fi与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Gi呈现出以下特点。

(1)2015 年二者均呈现出小幅度波动,并且秦州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综合指数高于农地经营规模综合指数水平。2007—2010 年,农业机械化水平呈现出增长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而农地经营规模水平呈现出平稳增长趋势,增长幅度甚小;2014—2015 年,农业机械化水平呈现缓慢增长 趋势,使得Gi由2014 年的0.476 3 增长到2015 年的0.502 2。但这一阶段,农地经营规模水平呈下降趋势,使得Fi由2014 年的0.177 0 下降到2015 年的0.166 9。因为这一阶段秦州区农地流转难度较大。一方面是因为规模流转涉及的农户多、农户之间的差异大,协调难度大,并且租金与农民自种收益有差距,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特别是专业蔬菜地、公路沿线的好土良田,农民不愿流转;另一方面,一些城郊由于国家征地等原因,人均耕地普遍偏少,农民恋土情节较为严重,认为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宁可粗放经营,甚至撂荒,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并且农村缺少具有现代化经营理念的致富带头人,真正懂经营、善管理、有带头作用的能人少,也有的因受资金、技术等限制影响规模经营的发展。2015—2016 年,Fi和Gi二 者均呈增长趋势,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由2015 年的0.502 2 上升到2016 年的0.579 9,本阶段秦州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在这个阶段,农业机械总动力有了大的增加,这为农机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农机作业水平也不断提高,农业机械作业开始由“量”的增加转为了“质”的提高。并且,在本阶段,农机惠农政策得到了全面实施,农机补贴程度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更进一步推动了农地经营规模的实现,农地经营规模综合水平由2015 年的0.166 9 上升到2016 年的0.200 6。

表4 2006—2016 年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水平指标值

表5 匹配性的划分标准

(2)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及其增幅高于农地经营规模综合水平及其增幅。根据回归曲线理论对农地经营规模综合水平Fi与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Gi进行分析可知,在Fi的线性回归曲线Fi(x)=k1x+b1与Gi的线性回归曲线Gi(y)=k2y+b2中,Gi(y)=k2y+b2的曲线从总体来看位于Fi(χ)=k1x+b1的曲线的上方,并且两个曲线的斜率k2>k1,也就是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高于农地经营规模综合水平,且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增幅高于农地经营规模综合水平。

表6 农地经营规模综合水平与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及其匹配性变化值

(二)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关系匹配性分析

根据表6 绘制出秦州区2007—2016 年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关系匹配性的曲线图(图2)。从图2 可看出,10 年来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关系匹配性处在0.246 5~0.477 2 之间,呈现波式增长趋势。

2007—2008 年匹配性缓慢下降。由表6 可知,秦州区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关系匹配性在2007—2008 年处于低度失调阶段,并且结合不同时期匹配关系的阶段性特征,可知该时期秦州区农地经营规模水平低,较低的农地经营规模水平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农业机械投入降低了农业产出效率;2008—2010 年匹配性相对偏低。2008—2010 年,秦州区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匹配性在这10 年间处于最低水平,介于0.249 4~0.250 6 之间。虽然如同2007—2008 年一样处于轻度失调阶段,但处在该时期的中低等水平;2010—2011 年二者关系匹配性从轻度失调跨入到勉强匹配阶段,2011—2016 年呈现出稳步上升状态,但在2015—2016 年处于勉强匹配最佳状态,2015 年匹配性数值为0.433 1 上升到2016 年的0.477 2 为这10 年之最。

四、讨论与结论

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和资金、技术等的制约,天水市秦州区农地经营规模小、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之前还没有学者对秦州区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的匹配性进行过相关研究。文中选取天水市秦州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相关指标,运用耦合模型对2007—2016 年的农地经营规模综合与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的匹配性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十年间二者之间的匹配度呈波动式增长状态,二者匹配度从轻度失调跨越到勉强匹配了两个阶段,二者之间的匹配性不高。研究适度经营规模确定方法,根据河西走廊实际情况以及承包者的素质状况等条件确定经营规模最优度及其与劳动力、资本的匹配性是当务之急,对河西走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指导作用[20]。这一观点从侧面宏观地印证了文中研究结果的重要性。对于如何构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有待解决;一定的耕地面积和有效农时下农机满负荷运转下的数量及在一定的规模下农机缺乏或闲置等情况下的农业生产率问题,也有待进行深入研究。综上所述,得出如下结论。

(1)在2007—2016 年,农地经营规模综合水平均低于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农业机械闲置情况比较严重,当前应加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2)在2015—2016 年,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值在1.00~6.00 间呈持续增长趋势,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值最大达到0.579 9。

(3)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水平两者匹配性低,10 年间二者关系匹配性从轻度失调跨入到勉强匹配状态,二者匹配性不高。农地经营农机的投入中,依据指标农机装备配置合理度指标值均大于1,可知,秦州区固定资本投入存在闲置现象。因此,应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完善农地流转机制以及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同时应加强农户间的合作,减少购买农机的投入,充分利用农机及其配套农具,提高其利用率。

猜你喜欢

经营规模秦州天水市
三个好朋友
地方志的继承与创新论议*
——以清代与民国“秦州志”编纂为例
A home-grown ballet academy leaps into the spotlight
包装设计创意在流通领域的品牌溢出效应分析
——评《产品包装设计( 第2 版)》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秦州是姜堰高新区 “四通八助”奏响企业发展最强音
杜甫秦州行踪简述
发电集团技术监督创新的思考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效率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