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调阅读和背诵的语文教学

2020-11-20宋亮

教育·综合视线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教材课文

宋亮

语文教师习经典、勤诵读,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诵读因语文而温润,语文因诵读而精彩。

2017年新版语文教材突出传统文化。高中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从14篇增加至72篇,中小学阶段也不同程度增加了背诵要求,修订后的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于2018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直至今天,在更多背诵中进行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了哪些变化?

增加背诵突出特点

据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介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相关内容。语文课传统教学特点鲜明就是重视背诵。结合学科特点,语文课标要求增加了背诵内容。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表示:不要认为要求背就是负担,要根据学科特点。对于语文来讲,过去推荐了14篇,现在变成了72篇,是在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上,对加强传统文化的具体落实。从学习方式上看,如果孩子每天忙的方式和成长关联贡献不是那么大,比如天天做题,对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实际帮助,那就是负担;减负要减这些负担,不是简单地谈减负就是少学习、不学习。

申继亮提到,课程在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的依据有三个方面。传统文化教育不是简单地开一门课,要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全科渗透,在修订启动大会上就部署了这个任务,14个学科,各科都要结合学科特点,有机地、自然地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进去。

相对义务教育阶段,比重进一步增加。高中语文课标里有一句话,课内必读书目中,传统的经典作品必须应占一半以上,因为高中孩子学习古诗文的能力还是增强了。

要求更高,不是简单的“知道”,要从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汲取营养,真正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打上中国底色。古诗文学习,就得背诵名篇佳作,那些词句就得记下来,因为要用。但是有些学科不能死记硬背,比如思想政治课,除了学概念以外,除了记下来,还要实践,去体验。比如说物理、化学、通用技术,更多的不是去背,是动手去做。

现在语文要求背诵篇目比过去大增,是在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上,对加强传统文化的具体落实。另外比如历史课程中文化方面的学习,要求也提高了,高中要在初中的基础上,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華文化的贡献,角度不一样了,要求都不一样了,所以要求有提高。

重庆外国语学校教务处主任、语文高级教师童朝阳表示:对于教师来说,新的语文课程离不开阅读教学。“目前重庆语文教材还是一篇一篇单独教学,而实施新课标后,同一内容,会以任务群的方式呈现。例如,教师会引导学生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或者相关书籍。”

语文教学日益提倡整本书阅读,例如北京中考会考查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完整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新课标提出整本书任务群,由于信息量大、篇幅较多,学生就需要边阅读边记录,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研读、探究。

教师诵读促教学

2018年8月,天津市东丽区委宣传部联合东丽区教育局共同举办“‘和兑之吉·芭而蒂2018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课文诵读邀请赛暨2018年华明文化节”。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146名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在各地辅导诵读学习的志愿者前来天津参加比赛。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文化活动是天津东丽区充分挖掘区域文化特色,主动引进来、走出去,积极举办全国性文化活动的一次有益尝试,是实现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转变的重要举措,对提升东丽区的文化影响力、营造书香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2019年4月,为展示教师风采,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丰富教师精神生活,营造书香氛围,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宜宾实验外国语学校举行首届“驻春杯”语文教师课文朗诵比赛。比赛教师举止得体,落落大方,感情真挚、充沛,在这小小的舞台上用声音演绎文学经典,用文字倾诉着教师衷肠,展示学校教师独有的风采。小学部语文教师马艳克在发言时指出,课文朗读比赛所展示的不仅是青年教师的演讲和朗读能力,更是大家的学识与对课文的理解,展现了学校师资队伍整体形象。

2019年5月,吉林省通化市直初中语文教师诵读展示活动在通钢三中举行。市直初中师生6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展示活动以“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主题,通过独诵、合诵、唱诵等多种形式,弘扬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语文教师的诵读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激发了教师们的诵读热情,提高了教师的人文素养,推动了“初中生经常性诵读实践”课题的深入开展。活动在中华经典《诗经》悠扬的吟诵中拉开帷幕。一篇篇经典名篇,经过教师们的吟诵与演绎,达到了文学与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统一。

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黄堤小学语文教师侯艳芹认为: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思维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预先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创设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情境,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情感是教学过程中头等重要的心理因素,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说,应抓住情感,寓情于教,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文章承载着多种情感信息。教师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备课时首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带领学生诵读,有助于将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融入教学当中,引发学生共鸣,使教学情境进入最佳状态。

加强个性成长与体验

小学语文课堂高耗低效是困扰教学研究者的难题。在诸多因素之中,“教师过度讲析”是高耗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教师以大量内容分析加提问进行课堂教学,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有课堂掌控能力,也不是所有的分析引导都是准确和必要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过度讲析。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征像便是教师的“政治思想分析式”;80年代出现“课文情节烦琐分析”,把语文课上成故事课,症像就成了教师的“课文情节分析式”;在强调语文教学人文性的语境中,又带来了语文的“泛人文”化倾向,征像便变为教师的“人文内容分析式”。

有专家指出,新的教材大量增加背诵内容,有效减少了过度讲析的课堂用时,快刀斩乱麻地解决了过度讲析导致的高耗低效问题:很多时候,与其乱讲一通,不如直接背诵原文。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既是目标,又是手段;既是能力,更是过程。

学习语文根本在于用课文的典范语言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质,并积淀为语感。读和背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是最为重要的手段,胜过教师可有可无的讲析。化“析”为“读”是教师克服過度讲析,强化学生学习实践的一项智慧选择。《鞋匠的儿子》记述的是林肯总统在就职演说时与看不起他鞋匠出身的参议员之间的一场辩说,其中的主要部分就是林肯的演说辞。根据课文的特点,一位教师以读好演说辞来代替教师的讲析,让学生讨论:“读演说辞应注意什么?”(口语化,富有情感,可以适当的姿势辅助说话)“课文中哪几段是演讲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去反复练读作准备。准备好了,就让学生上讲台演说,演说后组织现场评议,评议后再请学生演说。然后再让学生将课文补充完善为一篇有头有尾的演说辞进行演说。整节课就以学生读演说辞为活动主体,化教师讲析为学生演读,使大家的兴趣大增,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好的演说肯定是要脱稿的,背诵是脱稿的前提。

背诵代替分析,这个做法符合教学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关于文学作品的理解,“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短短一堂课上,靠老师一个人的分析引领,带动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指向和内涵,确实是信息量少了一些。对于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来说,由于社会经验非常少,对于文学和社会人生的理解,范围十分狭窄。如果能自由背诵,长大以后随时可以补充新的理解,比懵懂无知的时候胡乱分析一番,然后快速遗忘,要好得多。以诵读引领的课堂教学,印象会更深刻。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将书本看作“死”的东西,并不注重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交流,学生接受教师教条式讲解,对中心思想做单一把握,在对段落、层意的理解上众口一词,缺乏新意,导致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没能够让读者自己与作者本身建立交流渠道。新课标要求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对文学作品研读要求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区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灵魂,是创新的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飞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可以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实现语文教学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传统教材课文
教材精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