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阳市封山育林类型、成效探析

2020-11-20谢晓丽

绿色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封山育林朝阳市面积

谢晓丽

(朝阳市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管理站,辽宁 朝阳 122000)

1 引言

朝阳地处内蒙古南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重要的生态建设区,由于该区长期受到内蒙古高原干旱冷空气侵入,形成了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地区,风沙大,水土流失严重[1]。境内植被稀少,建国初期全市仅保存残次林10.03万hm2,森林覆被率仅5.4%。迅速恢复该区生态,建立科学的封育体系对改善朝阳以至京、津、唐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且具有重大意义。

2 宜封区的选择与确定

建国后朝阳市封山育林工作由于未能应用科学的封育手段,封育林地选择不当,封育后任期自然生长长期弃管,不予人工抚育,大部分封山几年后作为柴山全面平茬,封育目的不明确,造成成效林少,封育效果低下。“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以后,封山育林纳入大自然自我修复林业的重要育林手段之一,纳入科学育林轨道。

2.1 宜封区的选择

20世纪80年代后全市普遍开展了封山育林大调查,共在封育区设计了800多块标准地,通过对13个自然因子和2个社会因子的统计分析,筛选出母岩、坡向和人均林地面积这三个因子是构成适封条件和影响封育效果的主导因子。适宜封育条件的成土母质为花岗岩、基性岩、石灰岩、适宜封育的坡向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适宜封育的地方为人均林地面积在3500 m2以上的村屯。应用这一调查成果确定全市封山育林的乡(镇),在3个主导因子的控制下,全市由154个乡(镇)封育控制到了85个乡(镇),实现普遍封育到重点封育的转变。

2.2 宜封区地点的确定

2.2.1 外业

对已选入的宜封区的85个乡(镇)进行逐次登记编号,各县(市)区林业局技术人员与乡(镇)林业站的同志携带1:10000地形图到计划封山育林现场按坡向因子和封山育林适宜条件进行外业调绘。主要内容包括勾绘封育区四至,并明确权属,调查并填写封山育林小班外业调查表;查明土层厚度、侵蚀程度、海拔高度、坡向、坡度,主要木本和草本植物,活立木数,萌蘖数量,植被盖度等。

2.2.2 内业

将外业勾绘的封育图制图求积,完善相关的图表资料,制定封山育林乡规民约。

3 封山育林规划建档

根据朝阳市植物类型的差异,从1978年开始全市封山育林共定向划分为5种类型,对各种类型采取不同的封育技术,达到很好封育效果。

3.1 制定封山育林总体规划和阶段计划

根据外业调查绘制的地形图和宜封区调查报告,由乡(镇),县(市)区分别制定本乡(镇)本县(市)区封山育林总体规划和分阶段编制封育设计书。并视本乡(镇)、本县(市)区的具体宜封条件规划确定适宜的封育类型,分阶段予以实施。

3.2 建立封育档案

为实施封山育林科学化管理,以封育乡(镇)为单位建立封育档案,根据外业调查和封育管理要求每块封育林地都形成一套完整的图表,文字资料,包括二图、一卡、四表、五个合同。二图是指通过现场勾绘的1∶10000封山育林面积图,由县林业局保存;1∶25000标明乡村封山地块封育示意图由乡(镇)保存。一卡是封山育林卡(小班卡)一式两份,县(市)区、乡(镇)各一份。封山育林卡注明封育区四至、权属、土层厚度、海拔高度、坡向、面积、植被等情况。四表包括封山育林小班外业调查表,封山育林规划设计表,封山育林成林外业调查表,封山育林成林小班内业统计表。五个合同是:县(市)区林业局与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乡(镇)政府与乡(镇)护林大队,乡(镇)护林大队与护林员,护林员与荒山所有者签订的封山育林合同书,合同书中明确规定责任范围、成林标准、管护制度和奖惩办法等。

4 封育类型定向划分及技术路线

4.1 乔木林型

这一类型主要划分在以花岗岩和基性岩为母质的山地阴坡,半阴坡和石灰岩山地的阴坡,有一定数量的根桩和萌蘖苗木。通过抚育促进大部分林分由逆行演替发育成进展演替,植物群落逐渐由原生植物的灌木丛、蒿草向珍贵乔木更替。

这一类型主要经营技术是:封育3~5年后,封育目的乔木树种(蒙古栎、辽东栎、椴树、糖椴、紫椴、花曲柳、水曲柳、核桃楸、黄菠萝、桦树、山杨、柏树等),已明显高于周围灌草丛时,采取“带状抚育、割灌留乔、间密留稀、去劣留优”的透光抚育技术,突出乔木树种,促其透风透气,抚育带宽10~15 m。抚育3~5年后再进行定株抚育。

4.2 乔灌混交型

这一类型在花岗岩、基性岩母质的阴坡、半阴坡、半阳坡和石灰岩山地的阴坡,半阴坡和沙岩母质山地的阴坡。

这一类型主要经营技术是:封育3~5年后采取“带状抚育,看乔留灌”的经营技术,即对乔木幼苗一律保留,两乔幼苗之间大于2 m的无论东西南北都有保留一丛灌木,3年后对幼树实行定株除蘖,抚育宽度10~15 m,封育5~8年后,1 hm2保留乔木2100株、灌木2700丛左右,形成乔灌混交林。

4.3 生态经济林型

这一类型划分在花岗岩、基性岩、石灰岩、沙岩母质山地阳坡、半阳坡和半阴坡。

这一类型经营技术是:封育5~8年后,形成了稳定的山杏、酸枣、榛子等特规型生态经济林。采取 “清除杂草、灌丛按适宜的株行距,保留山杏,酸枣、榛子等”,1 hm2保留1200~1700株,进行单株穴状垦抚,有条件的情况下施入有机肥,有序将山杏、酸枣、榛子逐渐改接成大扁杏、枣、大果榛子等栽培种,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4 灌木林型

主要划分在花岗岩、基性岩母质山地阴坡上腹和石灰岩、沙岩母质山地的半阴坡和半阳坡。

这一类型经营技术是:就是采取 “死封”通过5~8年封育促其灌草丛演变成灌木丛及特灌丛,封育目的树种占比达65%以上,盖度65%以上。

4.5 封造型

这一类型主要划分在沙岩母质山地半阴坡、半阳坡和石灰岩山地的阳坡。

这一类经营技术是:封育3~5年后,采取”见缝插针,隔带割灌,带状造林”的办法,栽植油松、侧柏、樟子松营养钵大苗或栽植山杏、刺槐等阔叶树苗,形成封造型的水土保持林。

5 封育区保障措施

5.1 建立管护队伍

为搞好封山育林工作,朝阳市把封山育林工作作为恢复植被的重点工程来抓,封育乡(镇)、国有林场全部成立了30~50人的专职、半专职护林大队,监护林地100多万hm2。

5.2 严明封山育林制度

5.2.1 封山育林区实施了十不准

①不准放牧;②不准打柴、割草;③不准开荒;④不准取土;⑤不准用火或野外烧荒;⑥不准埋坟烧纸;⑦不准撸树叶;⑧不准毁山林搞副业;⑨不准打猎;⑩不准放蚕。并在封育区显著位置设立永久性的标牌。各乡(镇)又根据自己的封育区情况制定了“乡规民约”以作警示,各级政府,各主管部门层层签定了责任状,把封山育林工作一抓到底,不留死角。

5.2.2 封山禁牧

2011年,朝阳市人民政府发布了《朝阳市封山禁牧实施办法》,规定了在全市范围内从2011年5月27日起实施封山禁牧,封山禁牧范围包括境内所有山林(有林地和无林地),退耕还林地、铁路公路两侧的绿化带,特种用途林地。封山禁牧区内严禁采、修枝、开垦、放牧、放蚕、狩猎和采挖树疙瘩等一切不利于树木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从此杜绝了有史以来放牧毁林的现象的发生[3]。

6 封育效果

朝阳市封山育林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解放前为自然封育,保存封育面积7.68万hm2,其中保存天然次生林2.47万hm2,灌木林5.21万hm2。第二阶段建国后到1978年为以柴山为目的的封山育林,保存封育面积8.43万hm2,其中保存天然次生林1.18万hm2,灌木7.25万hm2。第三阶段是1978年到现在为工程封育阶段,总封育30.48万hm2,保存封育面积16.99万hm2,其中保存天然次生林10.91万hm2,灌木林6.08万hm2。三个阶段全市累计封育成林面积33.11万hm2。

6.1 工程封育计划

全市从1978年进入工程封育时期,经历“三北”一、二、三、四期工程封育,中德合作造林工程封育,退耕还林封育,市级自封工程。工程封育从1978~2019年历经40年,总封育面积为30.479万hm2,各工程封育计划见表1。

表1 朝阳市1978~2019年分阶段分工程项目封山育林任务 hm2

6.2 封育成效

1978~2019年,全市共实施了工程封山育林作业30.48万hm2,封育成效见表2[3]。

表2 朝阳市封山育林成效面积调查统计 hm2

朝阳市历史以来,共实施封山育林作业面积46.59万hm2,其中解放前自然封育7.68万hm2,解放后至1978年以封育柴山为目的的封山育林8.43万hm2,1978~2019年实施工程封山30.48万hm2,封育成效面积为16.99万hm2,其中成林面积为10.27万hm2。其中1978~2019年工程乔木封山成林面积2.44万hm2,特灌林面积7.83万hm2,成林面积占该期封育总面积的33.71%,成效面积16.99万hm2,占该封育期封育面积的55.74%。

6.3 重点封育区

工程封山育林后,全市采取了由普遍封育到重点封育的封育手段,使封育成效大幅提升,封育效果更加显著,更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重点封育区成效见表3[3]。

表3 朝阳市重点封山育林区封育成效调查

7 封育区效果分析

朝阳市分别于1984年、1993年、2005年、2013年开展了4次森林资源调查和封山育林成果自查,封山育林的效果十分显著。

7.1 封山育林成本低、效果好

一是封山育林保存率高,1978~2019年全市统计的人工造林成活率85%以上上报面积55.11万hm2,经过历年调查核实,实际保存面积14.57万hm2,保存率为27.4%,1978~2019年全市封山育林面积30.48hm2,经调查已形成天然林面积10.27万hm2,保存率为33.7%,封山育林比人工造林提高保存率63%。二是封山育林成本低,人工造林要经过工程整地、苗木培育、人工栽植、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诸多育林环节和措施,育林成本高。而封山育林只要护林人员精心看护,幼林期简单抚育即可达到育林效果。经测算,封山育林未成林阶段投入的成本仅为人工林投入的16%;成林阶段仅为人工林投入的6.7%[4,5]。

7.2 封育区自然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动植物种群快速增加。一是封山育林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局部小气候得到改善。据林业和水利、气象等部门调查,凌源的青龙河、朝阳的努鲁儿虎山、刘炮手沟,孙家店等重点封育区,由于持续封育,形成了大面积天然次生林,1990年以后,这些地方很少发生雹灾,而周围地区每年都要发生多次雹灾,严重年造成农业绝收;封育区风沙危害由封育前年发生60多d降低到现在35 d左右;封育区年降雨量由封育前的450~500 mm增加封育成林后的550~600 mm;并流传着“小雨不下山,中雨流清泉,大雨缓成川”之说,年土壤侵蚀模数由封育前5000 t/(km2·a)降低到封育后1000 t/(km2·a)。二是生物链开始恢复,全市封育区现有各种植物近100科,400属近1000种。其中有国家珍贵树种黄菠萝、核桃楸、蒙古栎、紫椴、水曲柳、野大豆等10余种,罕见珍稀植物重瓣花山杏—辽梅山杏,华北植物区系代表植物有辽东栎、元宝槭、鹅尔枥、小叶朴、油松、侧柏荆条、酸枣等。长白山植物区系代表有紫椴、糠椴、核桃楸、暴马丁香、黄菠萝、落叶松等;内蒙植物区系代表有山杏、小叶锦鸡、蒙古栎、甘草、贝叶尔针茅、百里香、黄芪等。地方性植物新种、变种、新变型,新记录的有辽西朴树、辽西杜鹃、北票元宝槭、心叶元宝槭、球序绒胡枝子、黄花阴山胡枝子、短序胡枝子、垂枝胡枝子、糯心椴、小叶椴、圆形花木兰、小叶花曲柳、矮形黄榆等。到2019年全市封山育林区陆生野生动物358种,其中两栖有5种,爬行类16种,鸟类295种,兽类4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鸟类有:黑鹤、白鹤、丹顶鹤、金雕、大、白肩雕、白尾海雕8种,兽类有:梅花鹿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41种,其中代表性有高山秃鹫、小天鹅、大天鹅、苍鹰、秃鹫、马鹿、草原雕等。

7.3 提高了封育区农民收入,提升了生活质量

封山育林为封育区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林副产品,增加人们的收入,全市封山育林区每年除提供木材,柴材外,每年产各类蘑菇2000多万kg,山杏,酸枣800多万kg,黄白草150多万kg,各种中药材近100种,封育区人们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极大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生活。同时封山育林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许多封育区已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北票市大黑山封育区、凤凰山封育区);省级公园(喀左县楼子山封育区、凌源市金花山封育区、建平县小平房封育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票市大黑山自然保护区、朝阳县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凌源市青龙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喀左县娄子山自然保护区),还有一批省级、市级、县级自然保护区。这些森林景观资源、地貌景观资源、水体景观资源和人为景观资源形成了自然清幽、野趣古朴、壮美秀丽的森林特色,成为人们生态旅游、观光休闲渡假的大氧吧,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增加了绿化收入,还极大地提高了精神慰藉和生活质量。

8 结语

朝阳市自人工定向工程封育以来,生态自然修复步伐开始加快,特别是运用不同封育类型采取的不同的封育技术路线,提高了封育质量和封育数量,而且实现了绿化成本低、速度快、质量好、效率高,兼顾了生态、社会、经济,景观四大效益,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多快好省的生态恢复捷径。

猜你喜欢

封山育林朝阳市面积
怎样围面积最大
雾霾产生原因及朝阳市雾霾成因初探
朝阳市重污染天气预报系统建立意义浅析
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浅谈冬奥会前期朝阳市空气质量及细颗粒物变化及成因
封山育林在森林资源培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浅论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面积最少的国家
封山育林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