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20-11-19董尚文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针对性实效性课程思政

董尚文

摘 要:随着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出台,我国高校纷纷启动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如何增强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事关哲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育人质量的重要课题之一,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笔者从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阐述了增强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针对性的途径,并且从教学原则、方法传授、教学法改革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增强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针对性;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20)07-0082-05

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国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所谓“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让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统一,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已经把哲学通识教育视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哲学导论、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等哲学通识教育课程作为全校所有专业和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来开设。在这种课程体系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如何增强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成为事关哲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育人质量的重要课题之一,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一、增强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针对性

一切课程思政教学都必须讲求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是盲目的。哲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其所涉及的哲学理论本身博大精深,所用的教学时数却相对较少,而且它需要回应和解释的现实问题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哲学教师要想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并且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那么他就必须特别注重增强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针对性。怎样才能做到这一點呢?大体上讲,哲学教师可以从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着手来增强哲学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针对性。

第一,优化哲学通识教育的课程思政元素,增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就教学内容而言,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涉及哲学的自我理解、生活基础、思维方式、主要问题、基本派别、历史演变、逻辑基础、批判性思维等众多理论板块,不仅每一个理论板块的哲学知识都很丰富,信息量非常大,而且每一个知识要点都或多或少地蕴含着相应的课程思政元素。因此,任何哲学教师都难以在教学时数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把所有的知识要点及其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面面俱到地传授给学生。为了实现哲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育人目标,哲学教师必须优化整合各种课程思政元素,使它们形成一整套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当然,优化整合课程思政元素并非简单地意味着可以随意降低课程思政要求、减轻课程思政任务,而是要精炼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增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为学生更好地提供优质的课程思政资源。

在精练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时,哲学教师不能简单地从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选取某一部分内容来代替哲学通识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而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它们二者之间的差异:前者是系统化、理论化、专业化的思政内容;而后者则是在哲学基础知识中所蕴含的零散性的非专业化的思政内容。哲学教师在备课时应当深入挖掘整理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内容,并且在讲授哲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自然地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哲学教师在精练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时应当自觉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要贯穿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尤其是要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到以哲学的活的精髓来铸魂育人;二是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来遴选精炼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做到以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课程思政理论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哲学教师在优化课程思政元素时尤其应当着重结合中国国情和民情凸显以下三个方面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首先,要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和民情,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其次,要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把对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最后,要尽可能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造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创新意识、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

第二,选择适合教育对象的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针对性。

一般来说,哲学的人文性以及它注重概念思辨和逻辑分析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适合采用以“精讲”为主、强化学理论证和思想阐释的教学方法。哲学教师应当对自己所精炼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在“晓之以理”上下功夫,力争结合相关哲学理论把思政道理讲清楚、讲透彻,做到以理服人。马克思曾经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9马克思的这一说法对于哲学教师搞好课程思政教学来说是颇具指导意义的。只要我们抓住了哲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根本,把遴选和精炼出来的课程思政内容讲清楚、讲透彻了,哲学通识教育的课程思政理论就能说服学生、掌握学生。

然而,要想把优质的课程思政资源供给学生,并且把精炼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讲清楚、讲透彻,哲学教师仅仅采用一般性的“精讲”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注重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教育对象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不仅精炼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必须针对学生的现实问题,增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解释力和指导力,而且所采用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也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精准而有效地化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思想障碍。

一方面,哲学教师应当认真研究学情,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教育对象,这是增强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针对性的前提。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思想认识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困惑和新问题。作为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年,当代大学生具有思维敏锐、思想活跃、知识面广且更新速度快、求真创新意识强烈、获取信息迅速等诸多优点,同时他们又往往存在着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浅薄,思想方法简单片面,注重技术性而轻视人文性,惯于经验积累而疏于理论学习,行事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逆反心理强等诸多缺点。了解和掌握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对于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哲学教师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快速成才。哲学教师除了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优点和缺点之外,还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他们所面临的共同思想问题和生活问题,并深入分析他们各自因受不同的家庭、社会和个人环境影响而具有的个体性差异问题。只有认真研究学情,尽可能了解和掌握教育对象,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为达成哲学通识教育的育人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在认真研究学情和了解教育对象的基础上,哲学教师应当遴选适合不同教育对象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并结合自己所讲授的哲学原理和哲学观点帮助学生分析、解释和掌握相关的课程思政内容,化解他们的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教育对象在思想上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那些具有共性的问题是矛盾的普遍性一面,哲学教师可以采用一般方法来加以解决,然而不同教育对象所遇到的具有个体化差异性的问题是矛盾的特殊性一面,哲学教师又必须使用不同的特殊方法予以解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方法论原则,哲学教师不应该简单地采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方法,而应当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方法论原则贯彻到自己的课程思政教学中去,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增强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哲学通识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

二、增强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各类课程思政教学都必须讲求实效性,没有实效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是徒劳的。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不仅要增强针对性,而且要增强实效性。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问题与其“针对性”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增强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针对性是增强其实效性的前提,而增强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则是增强其针对性的目的。当今社会日益泛滥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使得学生倾向于注重科学技术的工具性和可操作性,轻视包括哲学在内的人文学科的思想性和精神性,加上哲学探讨的主要是一些与社会现实保持一定距离的抽象的理论问题,它的逻辑分析和概念思辨在处理思想认识问题时往往又不如自然科学和技术在处理物质现实问题时那样直观有效,尤其是在哲学概念、哲学原理、哲学观点的抽象性与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的具体性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很容易弱化哲学理论对实践活动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解释力,从而影响哲学通识教育的课程思政效果和育人质量。增强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只有抓住这个关键,才能提升人才品质。

如何增强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呢?哲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

第一,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哲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基本原理、思政内容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增强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的根本途径。虽然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所蕴含的思政内容是抽象的、普遍的,但是抽象性寓于具体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必须尽可能地使抽象的、普遍的哲学原理及其所蕴含的思政内容与具体的、特殊的客观实际相结合,不仅要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相结合,以便化解他们心中所产生的思想困惑,而且要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以便回答在新时代中国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一切热点难点问题。黑格尔曾经说:"哲学并不站在它的时代以外,它就是对它的时代的实质的知识。"[2]56马克思也曾经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3]220哲学教师在新时代肩负着铸魂育人的新使命,更应该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最大的实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新时代精神的精华传递给广大青年学生,使他们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理论一旦脱离实际就会变成空洞无用的教条。毛泽东同志曾经非常严厉地批评过教书不能把理论与中国实际联系起来的错误做法,他指出:“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诸如此类,其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在延安学了,到富县就不能用。”[4]798毛泽东同志对这种理论脱离实际的批评对于从事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来说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广大哲学教师认真加以体会。哲学教师只要始终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能抓住课程思政教学的根本,就能切实有效地发挥哲学通识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就能极大地增强立德树人成效。

第二,必须加强方法传授,教会青年学生以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哲学水平和认识能力。哲学教师不仅要对青年学生进行哲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知识传授,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思政素质的培养。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加强方法传授也是培养青年学生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思政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青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远比教会他们认识和解释某个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要重要得多。加强方法传授,教会学生用哲学原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观察、思考和研究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方法,乃是增强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令他们在思想上感到困惑不解的疑难问题,往往不是因为他们所学到的哲学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不能满足他们化解疑难问题的需要而造成的,而是因为他们尚未完全掌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存在着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主观性和表面性所造成的。哲学教师应当根据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加强哲学思维方式和方法的训练,教会他们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哲学方法,使相关的课程思政内容内化为他们的哲学态度,外化为他们的正确行动。只要哲学教师教会青年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哲学方法,就能有效地发挥哲学通识课程的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双重功能,极大地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第三,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形势下增强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性的新形式、新手段和新路径。增强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还有赖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首先,要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手段,扬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出现,多媒体、智慧教室等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使用,极大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便捷性、规范性和全面性,同时也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具体性和形象性。一方面,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提供了适合青年学生思维特点的课程思政教学手段,哲学教师应当对之充分加以利用,以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出现因为过度使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而完全抛弃或者否定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片面倾向。毕竟哲学通识教育的人文性决定了其课程思政教学不能完全依赖于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哲学教师应当扬弃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主动舍弃效率低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继续使用仍然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填鸭式教学”、“独白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收效甚微,應当慎用;但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仍然值得充分肯定。其次,要采用“交互主体性”(inter-subjectivity)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活动,放弃用“单极主体性”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是同一教学供需结构上的双重主体,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就“教”与“学”的两极结构而言,如果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片面强调教师在供给侧结构上的主体性,则很容易导致对课程思政内容的“灌输式”、“说教式”教学,最终会使课程思政内容变成僵死的教条,而不能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果片面强调学生在需求侧结构上的主体性,则又很容易导致对课程思政内容的盲目性、零散性、被动性教学,最终会使课程思政内容随意化、碎片化。只有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呈现出协调一致的交互主体性,才能切实增强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最后,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来完善哲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强教学效果。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哲学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课程思政内容和教学环节选择和使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例如哲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使用专题讨论、观点辩论、主题演讲、思政体会写作、参与思政调查和社会实践等教学形式。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来完善教学环节,才能使青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收获理想的课程思政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On promoting the target-oriented-ness and efficiency of teaching IPO liberal arts philosophical courses

Dong Shang-wen

(School of Philosoph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uidelines for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have been launched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 to enhanc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philosophy gener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concerning the educational quality of the course of philosophy general education, which must be solved seriously.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ways to enhance the pertinence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ilosophy general education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probes into how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philosophy general education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eaching principle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 reform.

Keywords:General education in philosophy;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Targeted; effectiveness

猜你喜欢

针对性实效性课程思政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针对性护理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中考英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针对性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