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边界感,就永远拎不清

2020-11-19庄雅婷

视野 2020年23期
关键词:人情边界

我们生命中曾经出现过很多人,也曾以为他会变成爱人、好友、合作伙伴、灵魂伴侣,但最后只能“玩玩”。你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唏嘘,又不敢靠近。

在动物世界里的王者,是靠尿液和搏杀划分势力范围和边界的。人们则需要靠聪敏清醒的头脑和不时的 say no 来完成这件事。

“边界感”是一件微妙的事情,但它会随着你的阅历慢慢变得清晰起来。好多人一提边界就凛然不可侵犯,觉得自我空间应该如何严密设防之类的,我跟你说还真不仅仅是这么简单的事,不是让你割袍割席的成天决绝分手,也不是让你死守严防生怕别人占了便宜或指手画脚你的生活。毕竟,拉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它是双向的,是道理和道理的交界点,是你在漫漫生活中对自己和他人都有明确的认识和判断。当现实和情怀、做人和做事、感情和道理都混在一起的时候,你能清楚地拎出那条线,知道核心问题在哪儿,找到你和他人那条相处的边界,这样才能……

才能怎样?我喜欢清爽简单的生活、不郁闷啰嗦的沟通、愉快不复杂的感情、高效率的做事方式,以及可以看到明确结果的事业回报,等等。这是边界感能给你带来的最好的感觉。

上海话有个俚语叫“拎不清”,大概是指做事没有条理,总是认不清形势。另外一个俚语叫“一泡污”,看字面就很生动形象。它俩简直是绝配,一个拎不清的人,总是会把场面搞得一泡污那么难看,所有人和事夹缠不清,让人烦恼,而你能说出来的最严重的话也只是……“他这个人其实人不坏”。

可生活中哪有太多大奸大惡的坏人,真遇见小奸小恶就已经够呛了。绝大部分你其实遇见的都是没有边界感的小蠢。若你任由那些夹缠不清的道理和情绪拖你下水,你就会慢慢发现自己身处粘稠,总是被吸干精力和热情,简直跟着智力水平下降。好吧,最后抱团死呗。

你应该知道有个文学流派叫“小鸡文学”,通常是讲述未成年女郎的青春荷尔蒙碎片。有一阵子还挺喜欢看啦啦队长爱恨情仇什么的,通常有误会有吃醋,最后热吻就已经是最大胜利。慢慢发现人长大了,但很多人的“小鸡友谊”还在继续——那是一种依然恨不得同食同睡的室友情谊,我所有的事情依然要share给你。

回想起来,“小鸡友谊”确实温馨喜人,那时爱情和友谊几乎是生命全部。没有边界感的生活会营造出一种亲密无间、情义无价的错觉,是因为连自己的世界都还没成形,自然无法刻画边界。

可是慢慢地,当旁人的自我世界已经矗立起来,你若还沉迷这种亲密并且毫无寸进的友谊,就会觉得有一种被拒之门外的微妙苦恼。甚至会想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而对方为什么变了,于是会更紧逼一步,以近乎恋爱的方式去要求自己的朋友。

只有两个都具有强大自我的人,才可能发展出坚固的友情。否则看起来很像游伴或跟班。而两个都没有边界感的人也可以发展出坚固的友情,那是建立在吐槽八卦、互相交换负能量、抱团死基础上的互相耽误。所以你知道为啥闺蜜越多越容易单身了吧哈哈。因为她们都在没有边界的生活中化身对方的理想恋人了呀!

看起来像恋爱的友谊无疑是没有边界感的:你的朋友要有闲暇陪你玩耍游乐,你心情不好的时候要随时一个电话过去安慰,你会逐字逐句跟她分析暗恋对象说过的话,你也会仔细给她讲你和恋人的一切细节,你们甚至还要互赠情人节礼物,甚至对方有新朋友的时候你会吃醋,要么就是对方表示你男友是个渣男不如趁早分手。以上等等,逃不过情感控制,或者总希望有人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你想想,如果单身时都已经如此不能自理,恋爱后是不是会更顺理成章靠在别人身上寻找安全感。要求对方必须和自己三观一致、至爱之间就应无话不说、手机微信必须摊开来看……等等。

在感情中,没有边界感更多表现为主动去入侵别人的领域,需要旁人额外多地对自己负责。虽然这看起来并没什么用,但还是忍不住会去突破和试探一个边界。这么讲起来,为什么很多人过年不想回家?也是因为父母和自己更是互相突破底线到天际,每个人不仅要证明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合理的,还要让对方全盘接受。都不懂哪怕国境线的边界,都还有一两公里缓冲地带。

情感中的边界感,一方面要忍住自己干预旁人的心,一方面要守住自己的天地。在我写了那么多情感话题之后,并没有太多朋友来和我倾诉这方面的问题,其实是因为人们通常大多数知道答案,只是无法安顿流窜的情绪而已。如果你不懂要挂断电话,就难免不被扯入一个黑洞。

我们形容没有边界感的感情是这样的:友情看着像恋爱,爱情搞得像父母教孩子,父母关系搞得像小朋友之间打架……

其实更让我感慨的一种拎不清,是人在江湖的夹缠不清。我认识很多朋友,人真心还不错,也热情有才华,但最后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变成了可以一起玩但不能共事的酒肉朋友,变成了隔着屏幕点赞但是不能工作的热心网友。

不是不感到可惜的,我偶尔会觉得阅历和智慧发生阻障,尤其加入感情之后。还有就是过于设身处地,总以己身去处别人的地。做人+做事的边界感,是衡量一个人行走于世的真正智慧。

和好友一起创业,不好意思拉下脸说好股权分配或管理职责;让亲戚来自己公司上班,顾着面子不好意思严格管理;有时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跟客户讨价还价,这确实不是心肠软的问题,而是拎不清两个重叠关系的边界。有的老板讲情怀总被骂也是一样,虽然事情都是理想+现实,但你不能是自己的理想+职员的现实。(当然这种情况大多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我认识一个人,她曾经在过去的几年中若干次托朋友来找我帮忙。其实我是直接认识她的,并不需要有关系更近的中间人来转达。不知道她是否觉得如果能够找到我的密友,就能提高帮忙概率。但这件事就涉及了人情边界感:你认为你们两个的关系比较密切,你也认为我和中间人的关系比和你密切,那么你求人帮忙,首先免去了张不开嘴的尴尬(要知道大部分非必要求助都是尴尬的),然后又免去了直接欠我人情的尴尬。一切的荣耀和波折都归于中间人。而我只剩下尴尬。那么正常人都会想:为什么我要搭上人情去做一件并不能收获任何感谢的事情呢?

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大部分情况下他不是坏,就是有点傻,不明白自己是如何在消耗朋友的情谊。摊薄了人情不说,做事的环节根本是不可控的。这就是所谓的拎不清。在你的目的和求助对象都如此飘忽无边界的情况下,自然,也不会得到什么明确的结果。

很多社交明星最后都变成了……混子和老炮。在过去文艺的年代,很怕外出聚会。经常是三四个人吃饭,吃着吃着就变成几十个人的大局。结账的时候问题就来了:也许席间有一个人是准备了请三四人吃饭的额度的,吃到后面,为什么要为那么多人买单?这时候钱不是关键,而是“我为什么”的问题。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都来了,他们混了个欢快的大局,互相加了联系方式离开。只剩金主在继续想:我为什么?

后来这种大局慢慢少了,因为最爱呼朋引伴又不爱买单的那些人,已经慢慢开始没人敢叫他们了。他们也真没有爱占便宜,他们有时甚至天真地想,我朋友就是你朋友,我喜欢的你也应该喜欢啊,一起玩儿多好?但大部分人是受不了这样没有目的只图开心的又没有边界和分寸感的社交模式的。后来我见过他们之间有发财的,继续延续这种食客三千模式,然后就没有发财了。这说明拎不清的人,也守不住自己的世界。

创业圈,天真的拎不清就更多。我见过有人在简历上说自己的优势就是大V都认识,可以刷脸转发微博。也见过请人吃饭现场打电话叫KOL来跟公关签字买单的。有人会搭上自己的朋友圈和EMBA校友群,使劲刷自己公司的三俗营销方案。每每看到这些让人惊讶的案例,我就深深感慨,为什么总有人分不清做人和做事的标准,为什么不能守住个人行为和职业行为的边界,为什么总喜欢泥沙俱下的交织,为什么总要把人情和利益搞到一起谈事。

我总是在遇到这样的一点小苗头,就决定审慎地和一个朋友共事。因为分不清感情、人情、职业行为是危险的。他们不坏,但会把事情搞砸,还耻于谈钱,又满腹委屈。从活着的角度来看,这样不甚愉悦,又效率颇低。每次我都会很艰难地说一个“不”字,然后暗暗打算请他们喝两顿酒,揭过“合作”这一幕。

硬心肠的一面是冷静。冷静的基调是理智,理智的某一面就是既能守住自我边界,也能看清他人边界,并不试图去扰乱。退缩和糊涂会影响边界感的清晰,最后大家也就共裹一泡污,欢快抱团死而已。

摘自微信公众号“庄雅婷”

猜你喜欢

人情边界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拓展阅读的边界
探索太阳系的边界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不要透支人情
我读懂了一处风景一种人情
“伪翻译”:“翻译”之边界行走者
思考新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