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季高温对刺参养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20-11-19翟春宇赵文

中国水产 2020年9期
关键词:度夏刺参池底

文/翟春宇 赵文

受温室效应影响,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夏季温度不断升高,且罕见持续的高温和强降雨天气频繁出现,刺参养殖业受灾严重。本文从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以及人为因素三方面分析了夏季刺参死亡的原因,并就刺参如何安全度夏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隶属棘皮动物门,是一种典型的寒温带物种。近年来,受夏季极端天气影响,刺参养殖业损失惨重,如2013年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和强降雨天气,导致刺参大规模死亡,辽宁、山东等地减产30%以上,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而2016年和2018年夏季罕见高温天气再次出现,刺参养殖业又一次受灾,度夏难成为了刺参养殖业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刺参死亡原因分析

高温期间刺参的死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归根结底是刺参无法适应夏季复杂多变的极端水体环境。在生态学中,水环境是指水生生物周围存在的一切事物,包括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

(一)非生物因素

1.水温

温度是影响刺参存活、生长、发育及繁殖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研究显示刺参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0℃~17℃,这时刺参代谢旺盛,体重增长最快,水温超过20℃时,刺参摄食活动逐渐停止,进入夏眠状态。夏眠期间,养殖水温不宜超过28℃,一旦超过会造成刺参发生化皮、排脏等应激反应,甚至会出现致死现象。

2.盐度

刺参属狭盐性生物,适宜盐度范围在28~34,但夏季雨水集中,暴雨时大量淡水进入池塘使得盐度骤降,严重时甚至会降至10以下。研究发现,低盐状态下,刺参生长速度减慢,抗逆能力降低,容易发生病害,尤其盐度低于18时,会出现应激反应。此外,若雨后淡水没有及时排出,还会导致盐度分层,造成缺氧和“底热”等不良后果。

3.溶解氧

夏季高温无风天气,因表层水较底层水升温快,以至于二者温差渐大,最终形成温度分层现象,导致水循环受阻,上层富氧水不能及时输送到底层,造成底层缺氧。并且随着水呼吸的增强,进一步加剧了底层缺氧。尽管刺参耐低氧能力较强,但高温条件下,刺参低氧耐受能力大幅降低,耗氧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加,短时间缺氧(如水温≥25℃,溶氧为1mg/L~2mg/L)刺参便会窒息死亡。此外,若池底溶氧过低,厌气性细菌会对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往往也会造成刺参死亡。

4.pH

刺参pH适应范围,一般在7.4~9.0。由于池塘老化、夏季暴雨和进水海域水质等原因,可能导致养殖池pH波动范围较大(4~10)。当pH在7.4~8.8范围时,刺参生理状态正常,若超过此范围,则会造成刺参摄食减少,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进而引发刺参死亡。

(二)生物因素

高温期间,刺参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弱,经常发生病原生物感染,如弧菌等细菌性病原可导致刺参摄食减少,活力减弱,出现口部肿胀、化皮、排脏和皮肤溃烂等现象。另一方面,夏季刺参多处于休眠状态,活动能力降低,容易被桡足类等敌害生物侵袭,有研究发现日本虎斑猛水蚤在25℃时,从孵化到产卵只需10天~12天,生长繁殖迅速,对刺参威胁较大。此外,夏季温度光照适宜,池中水草和藻类繁殖很快,对刺参度夏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雨后连续晴天,小型藻类暴发,大量产氧,使水中溶氧过度饱和,引发刺参气泡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减少生物因素对刺参的影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引起刺参发病甚至死亡。

(三)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同样是刺参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刺参野生资源滥捕严重,造成原良种匮乏,目前人工繁殖种参多来源于池塘,累代交配后刺参出现种质退化、苗种生长缓慢、抗逆能力差、病害频发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亟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通过选育、杂交、多倍体等育种方式,培育出优质抗逆良种。

技术操作不规范也会造成刺参死亡,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清淤不彻底,由于参池多为数年连续养殖,并且池内设有参礁,清淤难度大,很多参池难以彻底清除淤泥,有些甚至自参池建设起就从未清淤,池塘老化严重致使病原滋生;二是投饵不合理,如残饵过多、饵料营养不全面,缺少维生素等,这加剧了底层耗氧,影响刺参体质和成活率;三是在刺参育苗和养殖过程中,对药效和药量缺乏了解,滥用抗生素和消毒药物,破坏水域生态系统稳定的同时,降低了刺参免疫力与消化功能,增加了刺参患病风险。

二、刺参安全度夏应对措施

(一)培育与推广抗逆良种

培育抗逆良种是刺参安全度夏的重要保障,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培育新品种;二是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参进行良种繁育。研究发现,不同品系的刺参对温度、盐度、病害等耐受性不同,经过多年研发,国内已培育出多个刺参品种,与未经选育的刺参相比,“参优1号”和“东科1号”等新品种具有耐高温能力强、夏眠时间短、生长性能好和成活率高等优点。由于目前刺参新品种种类稀少且培育周期长,提高的耐温幅度有限,一般不超过2℃,难以适应各种养殖环境,因此,在培育新品种的同时,也要做好良种繁育工作。繁育过程中应选取棘刺坚挺、体表无伤、活力旺盛的种参进行人工育苗,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和互补效应,改良刺参性状,同时通过筛选淘汰对种质逐步提纯、复壮,防止累代近亲交配后的种质退化。

(二)转变养殖模式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刺参养殖出现了池塘、底播和工厂化等多种模式,其中池塘养殖是我国刺参的主要养殖模式。高温期间,池塘养殖存在大型藻类繁殖过快、底质容易恶化、病害频发和存活率低等一系列问题,而底播与工厂化养殖模式水温、盐度等环境因素相对稳定,生产基本不受天气影响,因此,推广底播和工厂化养殖可为刺参安全度夏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可改变传统的刺参池养模式,发展立体生态养殖,根据池塘条件混养其他经济品种(江蓠、扇贝、篮子鱼等),以便充分利用水中营养物质和饵料,改善水质,同时依靠大型藻类和吊笼的遮阴作用降低水温。而对于养殖条件不理想且刺参度夏风险大的池塘,建议采用轮养模式,避开高温期,即秋季放养大规格参苗,次年高温前收获,夏季改养其他耐高温经济品种,如海蜇、单环刺螠、对虾等。

(三)优化养殖设施

1.池塘规范化改造

由于我国刺参养殖池很多是由虾塘改造而来,存在面积大、水浅,底质含泥量大等问题,对刺参生存生长极为不利。因此,利用虾塘养殖刺参,必须进行规范化改造。参池面积不宜太大,0.7hm2~1hm2最佳,将池塘面积改小,一方面水质管理较为容易,水环境剧烈变化时能及时采取措施,另一方面也能实现精养,防止疾病等因素引起刺参大规模死亡。而养殖池的水深一般要求在2m~4m,对水深不足2m的池塘,要进行整体深挖或者挖中心沟和环沟。

池塘含软泥量大时,刺参分布密度小、容易发生疾病、成活率低。一些研究表明,刺参适宜栖息的环境为岩礁、乱石底、大型海藻密集的硬泥沙底质。因此,含泥量大的池塘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如清除底泥、铺设细沙、投放乱石、合理设置参礁等。

2.完善配套设施

搭建遮阳网、深水井、池底蓄冷降温系统等降温设施;安装微孔增氧机,既可促进水体循环,打破池塘分层现象,又能高效补充池底溶氧,加快有机物氧化分解;分开建设进排水闸门,其中排水闸设多层闸门,低闸门与池底一致,作平时排水用,高闸门强降雨时开启,以便排出池塘表层淡水。

(四)加强管理

受高温和降雨影响,夏季水环境变化剧烈,而刺参由于进入夏眠状态,不能运动,自身免疫力下降,往往难以适应这些变化。此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刺参度夏的成败。(1)入夏前修整池边,清除淤泥,选取晴天泼洒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2)泼洒发酵后的有机肥,促进水中硅藻、绿藻等优质藻生长,降低透明度,避免阳光直射池底,降低池底水温的同时,还能抑制水草和有害藻类(如刚毛藻、浒苔等)生长;(3)及时换水,保证水质清新,并保持2m以上高水位。日换水量20%,尽量下半夜进水,进水与排水可以同时进行,流水能有效降低刺参体感温度;(4)闷热天气、阴天或降雨前后等情况下,适时开启增氧机,防止缺氧,缺氧严重时,可使用化学增氧剂应急,常见的产品有“高效粒粒氧”和“增氧颗粒”等;(5)加强水质和底质调控,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和水质改良剂净化水质,降解池底有机质和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6)使用化学药品必须谨慎,防止刺参发生应激反应;(7)加强日常巡视并监测温度、溶氧、盐度等水质指标,作好记录;(8)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高温预警和汛期准备工作,提前检查降温增氧设备与排水系统运行状况,保障刺参度夏安全。

(五)病害防治

由于夏季高温和强降雨引起池水环境突变,刺参极易发生应激性疾病。此外水中残饵、粪便和大型水生植物的腐烂,又会产生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加之各种病原和敌害生物生长繁殖迅速,一旦刺参免疫力下降极易引发死亡。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应提高防病意识,控制养殖密度。投饵时要根据刺参的摄食、消化情况,注意适量,避免水底残饵堆积腐烂。定时清理水草、大型藻类及桡足类等,抑制有害藻类和敌害生物的生长。此外,在养殖过程中,尤其夏季高温期间,应定期潜水观察刺参运动、摄食及有无排脏情况,若有患病或死亡个体,及时捞出分别处理,同时使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药物对参池进行消毒,待治疗完成后及时投放抗应激药物和活菌制剂,防止刺参应激。

猜你喜欢

度夏刺参池底
夏眠的刺参
3 种不同体色刺参体壁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超长水池温度应力分析及探讨
度夏
听名画里的人讲述度夏宝典
光照对白刺参、青刺参和紫刺参生长、消化及免疫的影响
雨下多了,没有颜色
游白沙坡温泉
让玩具陪宝宝清凉度夏
让玩具陪孩子清凉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