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域外汉语教科书与现代对外汉语教材中俗语的编排
——以《朴通事谚解》和《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为例

2020-11-19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真知俗语谚语

胡 萧/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一、前言

俗语是一种广泛流传在群众口头上、结构相对固定的通俗语句,大多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愿望以及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俗语不仅是汉民族常用的语言形式,而且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朝鲜时代汉语教材《朴通事谚解》与现代对外汉语教材《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两本对外汉语教材在俗语选用和俗语编排方面的优缺点,探讨其对俗语编写的认知价值和借鉴意义。

朝鲜时代,由于外交和贸易的需要,汉语成为了当时朝鲜人争相学习的语言。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汉语,朝鲜人编写了一大批汉语教科书。在众多朝鲜时代汉语教材中,《老乞大》和《朴通事》独具特色。这两本教材编排以课文为主,采取会话形式,在当时已初具对外汉语教材的雏形,本文所选的《朴通事谚解》是《朴通事》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的版本。

《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是北京大学对外汉语中心编写的汉语口语系列教材中的高级口语教材。这部教材以具有中级汉语水平来华进修的外国学生为主要对象,选取了一些能够反映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场景编写成课文。

二、《朴通事谚解》中的俗语分析

(一)俗语选用

《朴通事谚解》分为上中下三卷,经统计,俗语一共出现80 次,共75 条。其中“人不得横财不富,马不吃夜草不肥”,“常防贼心,莫偷他物”,“老实常在,脱空常败”,“千零不如一顿”,“养子方知父母恩”这5 条俗语在《朴通事谚解》中都各出现了两次。由于《朴通事谚解》的75 条俗语中大部分是谚语,以及下文选用的教材《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中的谚语所占重大,所以在进行俗语分类的过程中,借鉴了一些谚语字典的分类标准,将《朴通事谚解》中出现的俗语大致分为8 大类,包括人生命运类、为人处世类、实践真知类、金钱财富类、爱情婚姻类、家庭伦理类、迷信类以及时政社会类。经统计,《朴通事谚解》中人生命运类俗语13 条,为人处世类俗语23 条,实践真知类俗语22 条,金钱财富类俗语3 条,爱情婚姻类俗语5 条,家庭伦理类俗语4 条,时政社会类俗语1 条。

(二)编排方式

据汪维辉先生分析:“一段结束时常常自然而然地归结到一句‘常言’或古语,甚至可以说,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这些常言和古调编出一段话来,水到渠成,天衣无缝,很值得今天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时借鉴。” 这是《朴通事谚解》俗语编排的特色之一:每则会话的末尾通常采取一句俗语来进行总结,并且这种呈现方式是编写者有意识地安排。由于《朴通事谚解》中每则会话之间没有特别紧密的关联,每一则会话的情境也基本不同,这种方式则为大量的不同感情色彩的、不同类型的俗语编排提供了呈现的可能性。比如,人生命运类的俗语中,“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是感慨人生短暂,告诫世人要惜时做事,不应该虚度人生;“风不来,树不摇;雨不来,河不涨”是告诉世人生命中发生的事情都是有原因的;“闭门屋里坐,祸从天上来”是说人生往往会平白无故地遭受突如其来的灾祸,猝不及防。这三条俗语适用的情境虽不同,但都被巧妙编排进《朴通事谚解》。

其次,《朴通事谚解》选用的俗语大多是谚语。谚语结构对称,朗朗上口,有利于学习者学习。《朴通事谚解》作为汉语学习的教材,传授一些知识性的俗语,能够使人们通过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语言得到经验,获得智慧。

最后,在俗语的类型安排上,人生命运类占俗语总数的17%,为人处世类和实践真知类分别占俗语总数的30%。虽然粗略将《朴通事谚解》中的俗语分为八大类,但每类俗语数量的分布并不均匀。人生命运类、为人处世类以及实践真知类的俗语总数量占《朴通事谚解》俗语总数量的一半以上,类似的比例同样也出现在一些谚语词典中。通过这一现象可推测人生命运、为人处世以及实践真知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关于这些方面的俗语数量也比较多。

三、《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中的俗语分析

(一)俗语选用

《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一共三册,现已出版《高级汉语口语1》(第二版)和《高级汉语口语2》(第二版)两册。通过对已出版的两册教材中的俗语进行统计,可以发现,《高级汉语口语1》(第二版)和《高级汉语口语2》(第二版)分别有24 条俗语,两册教材俗语总数量是48 条。经统计,人生命运类俗语5 条,为人处世类俗语9 条,实践真知类俗语14 条,金钱财富类俗语4 条,爱情婚姻类俗语5条,其他类别俗语共11条。

从选用俗语的数量上来看,《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作为现代对外汉语高级教材,其选用的俗语数量并不多,与同样作为高级汉语教材的《朴通事谚解》相比,数量远远不足。

(二)编排方式

首先,《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通过将俗语与课文内容自然结合的方式,将俗语的意义简单明白地表达出来,这样的编排方式能使学习者比较系统地了解学习俗语的意义。其次,《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的编写者在编排俗语时,很少将俗语反复编入课文中,俗语出现的频率大多只有一次,这样的编排方式对学习俗语帮助不大,缺乏计划性且不科学。最后,《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在课文之后编写了俗语词汇总结以及俗语相关的练习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考察学习者对俗语的掌握程度。

四、古今汉语教材中俗语选用与编排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朝鲜时期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和现代对外汉语教材《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的俗语选用和编排的对比分析,发现关于俗语选用和编排方面,古今教材都各具特色,既有值得借鉴的优点,也有不足之处。

五、古今汉语教材中俗语选用与编排的优点

朝鲜时期的汉语教科书在当时作为学习第二语言汉语的主要工具,已经开始运用现代第二语言口语教材普遍采用的形式——会话体,将俗语教学与情境紧密结合。这样不仅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而且使学习者在记忆俗语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情境联想。这样一种呈现俗语的方式,无疑是值得现代对外汉语教材借鉴的。

作为现代对外汉语教材的《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选用的俗语数量虽少,但形式比《朴通事谚解》略丰富一些,除了谚语之外,还包括熟语、惯用语等。而且《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中还专门设置了针对课文中俗语的练习题,这对学习者学习汉语俗语很有帮助。

六、古今汉语教材中俗语选用与编排的不足

在选用俗语方面,《朴通事谚解》和《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的俗语的重复率并不高。对于学习汉语的人来说,重复记忆是重要的步骤。《朴通事谚解》和《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两本教材中的俗语大多仅在课文中出现一次,虽然在理解俗语意义上没有困难,但是学习者无法达到长久记忆的状态。

《朴通事谚解》没有系统的俗语词汇表,这对学习者来说,无疑是学习汉语俗语的一大阻碍。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很难将教材中大量的俗语总结并形成系统的俗语词汇表,如果没有系统的俗语词汇表,学习者也很难记忆或查询俗语意义。

《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作为现代对外汉语教材,选用俗语的数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高级汉语教材主要是针对具有中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与同样作为高级汉语教材的《朴通事谚解》相比,俗语数量远远不足。

猜你喜欢

真知俗语谚语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实验出真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客家俗语巧诵读
熟知非真知——其庸先生周年祭
分类求难题 讨论得真知
俗语图文对对碰
数字俗语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