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雕细琢方成器

2020-11-18李丹

速读·下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李丹

◆摘  要:針对当前我国大学师生之间相对陌生的现状,指出课堂教学课时不足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并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学伴关系”是建立在熟人的基础上的,充足的课堂教学时间是增加师生相互了解成为熟人的关键。

◆关键词:学伴关系;熟人社会;课堂教学;课时

每年的六月都是毕业生告别母校的季节。与初、高中生们不同,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叫得出名字的老师大约只有班主任和辅导员两个人,对于其他任课老师的印象则模糊不清,同样,很多大学教师对自己教过的学生也基本没有什么印象。这种情况正常吗?不正常!当杨振宁和李政道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时,首先感谢的是他们在西南联大时的物理老师吴大猷。为什么从前师生感情深厚,现在却形同路人?本文试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初步地探讨。

当前,大量的文章在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的同时,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大学教学时间的问题。进入大众化教育之后,很多高校纷纷削减课堂教学时间,有观点认为当前的师生关系已转变为学伴关系(张雄坤2018),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赛等形式以使师生们在活动中有更多自由接触的时间。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我国1265所本科院校中专任教师约有174万人,在校普通本科生人数约为1750多万人,生师比大约是10比1,这之中能够积极参加各种大赛的学生和有能力指导学生参加这类大赛的教师只占极少部分,因此,如何给那些平凡的师生创造更多的接触时间才是教育管理部门更应该重视的问题。最近观看了耶鲁大学席勒教授的《金融市场学》公开课,该课每周有三次课,两次理论课和一次讨论课,每次90分钟。对比而言,我国大学的有关课程的课时却少得多,如我校《金融市场学》的教学安排是每周一次,每次两节课,共32节课。如此少的见面次数和紧凑的教学时间,让教师都没有充裕的时间来传授知识、答疑解惑,更不要谈相互了解了。

作为课时减少的理由,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互联网+的时代,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下降了,任何知识在网上都能找到,还有大师的慕课、雨课堂等网络公开课可供学生自学,大学要把更多地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我们知道学习有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两类,主动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兴趣、爱好和明确的目标这两个方面;被动学习者是指在学校、教师、家长的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现实中,我国在校的1750多万人中有多少是主动学习者呐?应该只占很小部分。在我国,从小学到高中,学子们都在学校和辅导班之间穿梭,在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下,在要考上名校的目标指引下,在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心里安慰下努力的学习。当他们终于踏进了大学的校门,没有了家长的监督,每周又只需上几节课,于是乎很多曾经的莘莘学子变身成游戏狂人或追星一族……。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而要把璞玉琢成器是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心打磨的。而课堂是最好的研磨场所。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课时减少了,似乎大学教师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搞科研了,就能成为专家、大师了,学生们就有机会占在巨人的肩膀上了。话虽如此,但现实社会中,能成为巨人的毕竟是少数的,绝大多数教师是不可能成为巨人的,年轻时看金庸的小说,发现掌门总是在闭关修炼想成为绝代高手,结果其弟子却一代不如一代,也许这正是古代的武功秘籍更受追捧的原因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教师要有甘为人梯的育人之心。科学技术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能获得,而基础人才的培养是保证高层次人才辈出的关键。就像中国的足球,失去了群众的基础只靠十几个足球学校是培养不出足球人才也不可能获得质的突破的。孔子的儒家思想之所以被广泛传播在于他培养出了“荀子”等一批优秀的学生。因此,绝大多数的大学教师更应该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职岗位,成为培养巨人的园丁。

最后,再谈谈“学伴关系”。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见,孔子认为师生关系不只是单纯的教与被教的关系,而是“学伴关系”。《论语》是其弟子记录下的孔子与学生的日常对话,该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孔子与其学生的“学伴关系”,而这种“学伴关系”是孔子带着他的学生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当前的社会正在由“熟人社会”向“陌生社会”转型(杨殿毅、杨胜坤2018),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喜欢“宅”,与同学交流的动力都显不足,更不要说主动找老师交流了,这就更需要以课堂为媒介,增加师生的交流,才能使师生从陌生人变成熟人,才能成为学伴。并且,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生产却是由“陌生社会”向“熟人社会”转型。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分工、合作模式得到了彻底的实现,如果说以前还可以凭着个人奋斗撑起一片天,在当前的生产、科研、社会活动中离开了集体分工合作将一事无成,集体合作的前提条件就是营造一个“熟人社会”,在这个“熟人社会”中每个人才能身心愉悦、恪尽职守。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的那样“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人们会得到一个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因此更需要有一个合规的制度来培养学生们的熟人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这就是课堂。

综上所述,没有充足的课堂教学时间,仅靠教学技巧的改变,是无法保证广大师生能够得到充分的了解,从陌生人变为熟人,成为真正的学伴,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雄坤,李深,张晗,等.高校师生关系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7):299-303.

[2]杨殿毅,杨胜坤.熟人社会向陌生社会转型中的师生关系构建[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38-40.

[3]张莉.高校师生关系现状问卷调查的分析[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64-67.

[4]蒋开君.何为教师:教师存在的伦理内涵[J].高教探索,2014(05):159-162.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从“会读”到“会写”的课堂教学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课堂教学探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中的活与实
课堂教学中示范应注意避免的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