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本贯通专业遴选研究

2020-11-18黄蓉刘磊

职教通讯 2020年4期

黄蓉 刘磊

摘要:冲本贯通试点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事物和重要探索,而中本贯通试点专业的遴选是整个中本贯通试点实施周期的最前端,是中本贯通试点能否成功的关键。从政策视角和现实视角阐述开展专业遴选研究的必要性,专业遴选应坚持科学性、操作性和发展性原则,建立了三维度、六角度的遴选模型,提出基于专家遴选、梯度淘汰遴选环节、群体性评判的遴选路径。

关键词:冲本贯通;专业遴选;遴选原则;遴选模型

基金项目:2018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青年项目“中本贯通教育质量保障研究”(项目编号:B1805)

作者简介:黄蓉,女,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评估所项目主管,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评估、成人教育评估;刘磊,男,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评估所主持工作副所长,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评估、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 2020)04-0030-06

近年来,多个省市开展了中等职业教育和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简称中本贯通)试点工作。中本贯通试点专业遴选作为整个中本贯通试点实施周期的最前端,是中本贯通试点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以上海市为例,从为什么要开展专业遴选,开展专业遴选应坚持哪些原则、关注哪些核心内容,以及开展专业遴选的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研究缘由厘清专业遴选研究的必要性

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牛鼻子”。只有搞清楚为什么要开展中本贯通试点专业遴选,才能为教育行政部门选择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单位和专业提供依据,为院校实施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提供建议,为推进院校实施贯通培养模式工作积累经验。

(一)政策视角——精准落实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战略任务的需要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和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 2014] 19号)的相关要求,上海市发布了中本贯通试点相关文件,如《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一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沪教委职[2014] 29号)。文件旨在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立交桥”,推动各项改革创新举措落到实处。中本贯通试点工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事物和重要探索,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遴选恰当的专业是精准落实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战略任务的需要。

(二)现实视角——顺利推进中本贯通专业实现预设目标的需要

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一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沪教委职[ 2014] 29号)文件中鲜明地提出了中本贯通对专业的基本要求,即“行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技术技能训练周期较长,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社会需求量较大且需求较为稳定,适合中职本科培养目标相互衔接贯通的专业”。作为起点的中本贯通专业遴选,对中本贯通试点的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开展中本贯通是基于其特殊的培养路径,目的是培养特殊专业人才,选择合适的专业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专业的选择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其预设目标。

二、遴选原则:中本贯通专业遴选需遵循三原则

中本贯通试点专业遴选作为中本贯通培养试点工作开展的起点,是一种全方位、前置性的诊断和评估,遴选出的专业将直接关系到后续试点的开展。中本贯通试点专业遴选应该遵循科学性、操作性和发展性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的本质是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1]。科学性原则作为一种普适性原则,对任何实践活动都存在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对中本贯通试点专业遴选而言也是如此。中本贯通试点专业遴选的科学性总体上要求对遴选内容、遴选方法和遴选环节作出科学有序、客观全面的说明,确保遴选专家、数据处理、遴选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专业遴选的合理性。同时,又要做好对申报院校和申报的中本贯通试点专业的需求分析,在了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申报院校原有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坚持质量优先,把最有必要、最合适的专业遴选出来,充分体现长学制培养过程中学生技术技能学习与职业素养养成的规律。

(二)操作性原则

中本贯通试点专业遴选的操作性至关重要。具有操作性是将中本贯通从政策到现实、从应然到实然过渡的前提条件,是确保中本贯通取得良好实施效果的重要基础,如果缺乏操作性,中本贯通则会失去其存在价值。中本贯通试点专业遴选应充分考虑操作层面的模糊性和量大面广的现实性,注重定量与定性的统一,提供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和专家手册,让评估对象和评估专家能正确理解中本贯通专业选择的实质内涵,尽可能做到遴选内容具体明确,遴选环节细化、易于操作,遴选结果处理趋于科学合理,严格把控中本贯通试点专业的入口,适当控制增加试点院校和专业的覆盖面,从而有利于精准落实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战略任务,顺利推进中本贯通专业实现预设目标。

(三)發展性原则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多次提到“发展”,在关于职业教育的论述中也明确提出,“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121。相比于普通高中生通过高考进入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路径来说,中本贯通专业的学生需要经过3年中职和4年本科共7年的长周期一体化培养。这种较长的、不间断的周期能够确保较低年龄的初中毕业生反复进行技术技能训练,强化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彰显“3+4>7”的效用。因此,在专业遴选过程中要注重发展性原则,最大程度地发挥以评促建的功能。

以上三个原则从宏观视角阐释了专业遴选的导向,而专业遴选应根据何种遴选模型开展遴选工作,应主要关注哪些内容,也是开展科学遴选需要明确的问题。

三、遴选模型:中本贯通专业遴选需关注的内容

通过梳理中本贯通专业培养的需要,本研究提出从三个维度构建专业遴选模型,衍生出六个角度作为专业遴选的重要观测点。

(一)专业遴选的三个维度

几何学中提到的维度是一种定义空间模型的基本元素,将维度列出主次轻重,并考虑其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131。根据中本贯通试点专业的基本要求,考虑到中本贯通专业应该关注的内容,本研究构建了以主观准备、客观条件和外部需求为维度的“三维度专业遴选模型”(见图1)。在三维坐标系中,若某个申报专业的主观准备(OX)、客观条件(OY)、外部需求(0Z)离坐标系的零点(0)越远,延伸越长,意味着这三个维度所蕴含的内容越充实,就越符合中本贯通专业遴选要求。

从教育意义上讲,主观准备是基础,即中职与本科两校通过系统分析、科学论证中本贯通专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其内涵应理解为双方协同进行专业人才需求、培养状况和行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共同整体化、一体化设计试点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客观条件是保障,体现在中职与本科两校自身具有良好的基礎,主要包括鲜明的重点建设专业优势、稳定的招生与就业情况、优秀的教学师资和管理团队、优质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紧密的校企合作资源和丰富的中高中本贯通经验等,有条件完成中本贯通教育专业培养工作。外部需求是动力,反映的是上海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行业企业发展的特点,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岗位和人才规格的需求,专业本身的技术技能含量及其对应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等。

(二)专业遴选的六个角度

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是上海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方面,在厘清专业遴选的三个维度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专业遴选应关注的角度,对应关系详见表1。

1.专业定位准确。申报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标准相对接,与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2.教学计划科学。申报专业应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安排等方面制订教学计划,确保其科学性、完整性和递进性。教学计划不仅要能有效支撑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还要与以高中为起点的培养方案有明显区别。

3.试点方案可行。贯通培养方案应该以一体化设计为重点,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共建领导小组、工作小组、联合教研组、专业教学委员会等,让全员都参与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材开发、师资建设的一体化过程中,制订并逐步完善一系列与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相关的文件。

4.专业选择恰当。申报专业应该选择职业岗位学习训练周期比较长,技能复杂程度、技术含量和熟练程度都比较高,人才需求量也比较大的专业,同时也是申报试点院校的重点专业。该职业岗位的学历要求为本科,适合以初中毕业生为起点开始培养。

5.教学保障有力。申报学校应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规范管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同时,申报专业的师资、课程和实习实训等条件也应该满足贯通教育需要。

6.市场调研充分。申报学校在申报专业前应积极开展对人才社会需求情况、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和行业企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全面把握和科学预测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的未来前景。

四、遴选路径冲本贯通专业遴选的技术路径

在遵循三个原则和关注遴选内容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构建多元组合的遴选专家队伍、形成梯度淘汰的两重遴选环节、采用群体性评判结果处理方法三个技术路径,以期形成强有力的质量保障。

(一)构建多元组合的遴选专家队伍

专家在教育评估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评估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组建一个专业的优秀专家组是提升评估工作质量的关键保证。构建多元组合的专家队伍主要有以下要求:一是专家队伍构成体现多元,主要由教育管理专家、高等学校和中职学校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专家组的组成人员应综合考虑其知识结构、年龄情况、行业领域、学术视野等方面,使专家组更快适应专业遴选的需求,也更具代表性和专业权威性[4]。二是专业水平突出。行业企业专家应熟悉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专业能力强,对遴选专业有专门的研究,需具备高级职业资格;其他专家应具有较先进的职业教育管理理念、教育科研能力,需具备副高级(高级讲师或中学高级教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三是思想素质良好。专家应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有良好的人格品质,组织性和原则性较强,能客观、廉洁、公正地参与遴选,作出全面、综合、准确的分析评判。专家队伍确定后,需明确专家组组长和成员的职责及分工,体现遴选的民主性与集中性。专家组组长需要组织管理整个遴选过程和结果,协调专家组成员的分工与工作任务,综合平衡反馈意见和最终结果等。专家组成员主要根据分工要求,提出并撰写个人意见与初步结论等。

(二)形成梯度淘汰的两重遴选环节

在众多的申报对象中,通过一定的程序和环节遴选出恰当的专业需要综合考量,坚持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为此,我们提出采取材料评审和汇报答辩相结合的梯度淘汰两重遴选环节。

1.材料评审。材料评审的目的主要是以院校申报材料为基础进行初次筛选。首先,组织专家组分组独立审阅申报材料。专家根据遴选需要关注的内容和标准,侧重于分析申报专业是否符合中本贯通试点要求,是否符合市场岗位人才需求和人才贯通培养规律;了解申报院校对试点工作精神是否准确领会,职业、行业技能与资格证书能否实现对接,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报告、一体化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充分;考察申报院校对后续试点工作的设想、措施、保障等方面情况等。其次,在独立审阅材料的基础上,汇总专家组专家意见,专家独立投票,汇总结果。再次,材料评审以小组推荐为基础,评审大组对临界点材料进行综合汇总。最后,由专家组形成材料评审书面意见。

2.汇报答辩。汇报答辩的目的主要是以院校汇报和交流为依据进行二次筛选。汇报答辩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弥补材料评审环节只见“文本材料”,不见申报主体思想的情形,防止以偏概全的评估风险,而且也是操作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在材料评审初次淘汰一部分专业的基础上,使遴选工作更具有操作性和便捷性。为彰显专业遴选的客观公正性,汇报答辩环节可邀请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职能处室人员作为观察员参与汇报答辩的评审工作。首先,专家组明确说明汇报答辩的主要原则、工作安排和相关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每个申报专业的本科院校院(校)长为主发言人,围绕中本贯通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汇报和答辩,中职校长进行补充。其次,专家组根据遴选要求,听取通过材料评审的申报院校的汇报并提问交流。最后,专家组参考材料审阅情况和汇报交流情况独立投票,根据投票汇总规则给出投票结果,根据汇报答辩情况出具专家组综合意见。

(三)采用群体性评判结果处理方法

选择适合的、专业的评判结果处理方法不仅是确保遴选环节顺利开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教育评估专业性和技术性的重要环节。专家评判准确程度作为度量专家水平的根本标准,也是影响评判结果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每位专家都习惯于依赖自身的知识经验和主观的心理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再加上评估指标及其内容大多具有模糊性和抽象性,易导致评判结果呈现偶然性和随机性的个体偏差。为了尽量消除个体评判结果的偏差,降低偶然性与随机性对个体评判结果的影响,教育评估中通常采用多人分别给出评判结果的方式,即实行群体评判[5]。因此,在中本贯通试点专业遴选中,推荐选择票选法和排序法相结合的群体性评判结果处理方法,从而更好地增强评估过程的科学性,最大程度地保证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1.票选法。票选法是教育评估中常用的评判方法。在票选法中,考虑到评估周期、评估成本、行业专业专家的专业局限性等因素,防止出现赞成和反对相同的票数导致重新投票,专家人数应设定为奇数,通常为7-9人。所有专家按照遴选标准和要求,对所有申报专业进行独立投票表决。每位专家对若干个申报专业(评估客体)进行“是否推荐”的选择式评判,拟推荐试点的专业打“O”,不推荐的专业打“×”。将每位专家独立投票的结果进行汇总统计,按照事先设定的“赞成票需要达到专家人数的半数以上”原则,将打“O”的票数从高到低排列。

2.排序法。排序法是根据申报专业的总体情况进行综合比较,从而确定每个专业的相对等级或者名次的评判方法。在排序法中,申报专业之间的差距是均等的,该方法操作可行,有一定的可信性。在實际操作中,一般规定排序不能并列,需要专家对若干个申报专业按照从好到差的顺序分别给出从小到大的数字排序,然后汇总统汁所有专家对所有申报专业的排序序号之和,排序序号之和越小,说明申报专业的群体性评判结果越好。在教育评估中,一般将群体评判的汇总结果作为评估客体价值的标准,根据每位专家的评判结果与群体评判汇总结果的相符程度,可以定量分析每位专家的评判准确性[5]。两重遴选环节能有效兼顾专业遴选的科学性和操作性要求,实现发展性的专业遴选导向。

总之,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专业遴 选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败。本文结合上海市的中本贯通实践,对中本贯通专业遴选原则、遴选模型、遴选路径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为其他省市的中本贯通实践提供借鉴和启迪。

参考文献:

[l]陆庆九.浅论历史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应遵循的科学性原则[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9):103-104.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01]. (2010-07-29)[2020-03一11].http: //www.moe.gov.cn/srcsite/AOI/s7048/201007/t20100729—171904.html.

[3]高建普.基于“三维模型”的高职教育创新路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6):32-33.

[4]张民生,许象国,顾志跃,等.普通高中学校教育评估指标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75.

[5]冯晖.专家评判准确性分析及专家星级评定方法[J].复旦教育论坛,2012 (6):59-63.

[责任编辑 贺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