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监测方法对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诱捕效果研究*

2020-11-18兰策介邹亚明刘蕴华王荷生焦建栋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伊蚊登革热蚊虫

朱 丁 兰策介 邹亚明 刘蕴华 王荷生 焦建栋

(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无锡,214023)

近年来,登革热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每年全世界有128个国家的39亿人面临登革热感染风险(Bradyetal.,2012),约有3.9亿例登革热病例,其中9 600万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Bhattetal.,2013),登革病毒Ⅱ型病例的死亡率达到2%,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目前对登革热没有特异的治疗办法,也无有效的疫苗预防(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7)。伊蚊Aedes是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控制伊蚊密度是目前防控登革热的主要措施。伊蚊密度监测是评价蚊虫控制效果和登革热传播风险的重要措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

目前对伊蚊成蚊的监测主要采用人诱停落法和双层叠帐法(韦凌娅等,2019; 刘钦梅等,2020; 柳静等,2020),这两种方法都以人为诱饵,人诱停落法在疫区应用受到限制,而双层叠帐法器材繁重、操作不便。虽有研究数据表明BG-trap诱捕法优于前两者的人诱方法(韦凌娅等,2019),但实验设计未排除生境因素的的影响,尚不能全面的对该方法的捕获效果进行评价,并且该研究结果与部分现场经验不一致。因此,本研究在考虑生境、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下,对人诱停落法、双层叠帐法和BG-trap诱捕法的捕获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为媒介伊蚊成蚊监测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地点

在江苏省无锡市区选择一大型安置房居民区(图1),实验期间环境稳定,没有环境整治、杀虫剂喷撒等影响。在小区内选择3处开展现场实验,分别记为A1、A2、A3,三处位置相互间隔100 m以上,点位之间有2~3栋楼宇间隔,实验现场环境如图1。A1,有条椅、桌子等设施,人群经常在此停歇、活动;A2,废旧轮胎堆放处,有小面积竹林;A3,有2个睡莲盆栽,有乔木和低矮灌木绿化。三处监测位点均有伊蚊孳生环境存在,密度要求达到人诱停落法平均10 min 5只以上。

图1 实验现场生境遥感图

1.2 实验器材

双层叠帐(中国疾控中心专利产品双层叠帐,专利号:CN201520478102.4)、BG-trap、电动吸蚊器、温湿度计、风速仪等,手电筒、乙醚、搪瓷盘、口罩、手套、镊子、计数器等。

1.3 实验方法

下午4点前将监测器材布放好。标记和记录设备布放位置,并记录温湿度、风速和环境类型。16点开始实验:16:00~16:30,同时开展人诱停落法(1人)、双层叠帐(1顶)和BG-trap(1台)诱捕蚊虫,持续30 min,收集电动吸蚊器和BG-trap集蚊袋,并对收集的蚊虫分别以乙醚现场麻醉,鉴定计数后原地释放,记录实验数据,17:00~17:30和18:00~18:30分别更换点位再重复2次上述实验。

1.3.1双层叠帐法 内帐直径1.2 m,外帐与内帐间径向间距35 cm,外帐距地面35 cm,选择避风遮荫处放置蚊帐,工作时注意远离人群,诱集者着长衣长裤,过程中不使用蚊虫驱避剂,位于内部封闭蚊帐中暴露两条小腿,收集者利用电动吸蚊器在两层蚊帐之间收集停落在蚊帐上的伊蚊持续30 min,现场乙醚麻醉后,鉴定计数后原地释放,记录实验数据。

1.3.2人诱停落法 选择避风遮荫处,工作时注意远离人群,诱集者暴露一条小腿,利用电动吸蚊器收集被引诱的伊蚊持续30 min,现场乙醚麻醉后,立即鉴定计数后原地释放。

1.3.3BG-trap诱捕法 选择避风遮荫处,工作时远离人群,根据说明书安装好仪器,放置配套的引诱剂(即BG-Lure,该引诱剂能够释放模拟人体皮肤的气味),不连接CO2气源,引诱持续30 min,现场乙醚麻醉后,立即鉴定计数后原地释放。

1.4 实验设计

实验考虑地点(A)、时间(a)两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比较3种监测方法对伊蚊成蚊的捕获效率。实验设计采用两因素三水平拉丁方设计(3×3)(表1),共进行3次独立实验,每次间隔1周。

表1 拉丁方实验设计安排

1.5 统计方法

在统计软件SPSS 22.0中,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位、方法之间的差异性,采用Bonferroni法对两两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时间对应的数据,首先应用R语言采用Shapiro-Wilk正态检验方法检验数据的正态性,再根据检验结果选择相应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白蚊伊蚊雌蚊诱捕数量与分析

三种监测方法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点位的诱捕白纹伊蚊雌蚊总数如表2。不同时间之间、点位之间、监测方法之间的捕获数差异性分析如表3。不同时间段诱捕的伊蚊雌蚊总数无显著差异(P=0.718),不同点位诱捕的伊蚊雌蚊数亦无显著差异(P=0.921),三种监测方法诱捕的伊蚊雌蚊总数差异极显著(P=0.006)。使用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比较,人诱停落法诱捕的总雌蚊数是BG-trap诱捕法的8.8倍(P=0.015),双层叠帐法诱捕的总雌蚊数是BG-trap诱捕法的9.3倍(P=0.011),人诱停落法与双层叠帐法的诱捕总雌蚊数差异不显著(P=1.000)。

表2 白纹伊蚊雌蚊捕获数量(只)

表3 不同时间、生境、监测方法之间的捕获效果比较

2.2 不同监测方法捕获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BG-trap诱捕法捕获的伊蚊雌蚊总数分别与人诱停落法和双层叠帐法的捕获总数散点图如图2。人诱停落法、双层叠帐法、BG-trap诱捕法正态性检验的w值分别为0.896、0.942、0.752,P值分别为0.230、0.599、0.006。秩相关性分析显示BG-Trap诱捕法分别与人诱停落法(r=00.05)和双层叠帐法(r=-0.11670.05)的相关相关性都不显著。

图2 BG-Trap诱捕法捕获总数分别与人诱停落法和双层叠帐法捕获总数的散点图

3 讨论

伊蚊密度与登革热传播风险密切相关,成蚊密度监测是登革热防控的基础性工作,为有效开展防制措施提供直接依据,寻找灵敏、便捷、科学有效的监测方法,一直是防控人员、应急监测人员探讨追求的一个目标。我国成蚊监测方法有诱蚊灯法、动物诱集法、栖息蚊虫捕捉法、挥网法、人帐诱法、动物帐诱法等,目前应用于伊蚊成蚊密度监测方法主要为人诱停落法和双层叠帐法,由于伊蚊的吸血特性和活动特点,在登革热疫区主要采用双层叠帐法以降低监测工作的风险,这两种方法都以人为诱饵,容易受监测时间、环境和操作者规范熟练程度等因素影响,而且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因此人们开展了一些研究希望开发替代方法。本研究比较了BG-trap诱捕法和前两者监测方法的捕获效率,本研究中人诱停落法和双层叠帐法的捕获率都高于BG-trap诱捕法,与周毅彬等研究结果一致(周毅彬等,2011),人诱法对伊蚊的引诱更敏感。但与韦凌娅等关于BG-trap诱捕法和双层叠帐法的研究结果不同(韦凌娅等,2019),后者研究结果显示BG-trap诱捕法的捕获效率高于双层叠帐法。这可能与两种研究的实验设计不同有关,本研究采用了两因素三水平的的拉丁方实验设计方法,并且每次监测后将蚊虫无损地释放,保证了每种方法的监测环境蚊虫背景密度一致,后者研究结果可能因为监测环境蚊虫背景密度不一致导致。也可能因为韦凌娅等研究中BG-trap增加了CO2诱捕因素,增强了诱捕效果。本研究与田野等对双层叠帐法、人诱停落法研究结果也不同(田野等,2018),后者研究结果显示人诱停落法对伊蚊的捕获效率显著高于双层叠帐法,而本研究结果这两种方法的捕获效率没有显著差异,也可能因为实验设计不同,监测环境蚊虫背景密度不一致。本研究BG-trap诱捕总数与其他两种方法诱捕的总数都无显著相关性,可能因为BG-trap诱捕总数较少,数据呈离散状态,不能反应蚊虫背景密度。

综合本研究结果和文献分析,人诱停落法和双层叠帐法较BG-trap诱捕法更敏感,BG-trap诱捕法与另两种方法无显著相关性,因而BG-trap不能替代另外两种方法进行伊蚊密度的快速监测。而增加CO2后是否适合开展伊蚊监测、是否可以提高诱蚊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双层叠帐法和人诱停落法的捕获效率无显著差异,双层叠帐法较人诱停落法更适合开展伊蚊成蚊密度监测,尤其是在虫媒传染病暴发期间目前仍是良好的应急快速监测方法。

猜你喜欢

伊蚊登革热蚊虫
辛巴狗幽默日常
带您了解蚊虫驱避剂
一类具变系数交错扩散的登革热模型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夏天来了 实用防蚊虫妙招请收好
2018—2019年昆明市191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羟哌酯驱蚊液和柠檬桉醇驱蚊液驱避白纹伊蚊的效果对比
天水市刺扰伊蚊晚秋生长发育的观察
快乐大讲堂③蚊虫叮咬止痒法
埃及蚊子的嗡嗡声原来是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