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线”试题考查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2020-11-18广东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北坡雪线长白山

广东

高山林线,简称林线,又叫树线,是指山地树木和森林生长的上界。乔木树种的树高随海拔升高而显著降低,低矮灌木逐渐取代乔木占据高山植被带,是所有自然植被具有的趋同特征之一。因受到人类活动干扰较小,作为山地森林带与树林稀少的高山带过渡带的林线,与作为高山冰雪带下限的雪线,是两条重要的生态界线。近年来,关于“林线”的内容不断地出现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本文尝试探讨“林线”试题的考查特点,以期为复习备考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全球气候变化与林线分布

林线与雪线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常被喻为气候变化的“监测器”。不同区域响应全球气候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区域气候变化特征不同。例如,一些地方趋于暖干,也有地方趋于暖湿。从试题设计的角度来看,全球气候变化与林线分布的考查类型,包括气候变暖背景下区域林线分布的探讨与林(雪)线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1.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林线分布

【例1】(2020年全国卷Ⅰ,9~11题)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結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9~11题。

9.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10.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1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答案】9.A 10.C 11.D

第9题考查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岳桦林的种群特征。长白山北坡林线是指岳桦林分布的上限,处于岳桦—苔原过渡带,林线上分布着高山苔原带。《长白山岳桦—苔原过渡带动态与气候变化》(《地学前缘》,2002年第9卷第1期,作者:周晓峰,王晓春,韩士杰,等)一文将岳桦胸径按5 cm为一个胸径级,从2.5 cm开始分成不同径级,以反映岳桦年龄(例如,幼苗或幼树是指胸径<2.5 cm)。论文指出:在岳桦—苔原过渡带边缘或者岳桦林线(海拔2 150 m)中的岳桦只有幼树和小树分布,并据此可以推断此处以前没有岳桦分布,岳桦是由于环境改变后迁移而来的。王晓东、刘惠清的论文《长白山北坡岳桦林线变动的水热条件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第30卷第3期)通过对林线附近的岳桦(灌丛和乔木)进行调查,发现小径级数量占明显优势。这是因为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气温的升高改善了岳桦的生存条件,岳桦—苔原过渡带中的岳桦株数增多,过渡带中的岳桦年龄不断年轻化,林线上升。因此,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幼树。

第10题考查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冬季升温幅度与生长季特征的推断。由“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可推测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冬季升温幅度大;由于只有岳桦林带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并且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可推测其生长季稳定。若生长季延长,即生长季节的气温升高,有利于岳桦结实线的上升。

第11题考查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趋于稳定的原因。林线上升与岳桦的种子为风媒,极易传播有关。由于岳桦结实线稳定,即种子传播扩散受到了影响,这可能是造成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趋于稳定的原因。

2.由林(雪)线变化推断气候变化特征

【例2】(2020年全国卷Ⅲ,10题)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

10.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答案】10.A

该题要求基于林线、雪线变化特征来推断所在区域气候变化的趋势。一般而言,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温度和降水上,这也是该题四个选项设计的思路。林线升高意味着气候变暖,雪线降低主要是受降水增多的影响,即该区域气候变化表现为暖湿化。正确选项为A。

二、林线分布的影响因素

1.林线分布的区域差异

【例3】(2015年江苏卷,15,16题)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16.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答案】15.D 16.D

该组试题的背景素材一般被认为是《林线中国》(《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第9期)一文,特别是试题中的图像,与文章中的“中国高山林线海拔分布示意图”关系密切。不同的是,试题中图像的等高线的等高距是400米,而文章中图像的等高距是200米。由于中国林线分布图最早出现在王襄平等人的论文《中国高山林线的分布高度与气候的关系》(《地理学报》,2004年59卷第6期)中的图4“中国林线高度等值线”中,该组试题的图像也可能来源于此处。

影响林线的因素包括气温和降水。第15题考查甲地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的原因。甲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海拔较青藏高原其他地区低,热量条件较好;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多,有利于森林的生长。

第16题考查区域内部差异对森林分布的影响。通常,海拔较高的区域气温较低,但乙地森林却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河谷和平地具有气温较高的优势却少有森林分布,这说明气温不是该森林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乙地位于呼伦贝尔,《林线中国》一文对该地森林分布的描述是:呼伦贝尔的森林大多长在地势隆起的地方,河谷和平地上反而难觅树木踪影。究其原因,河床两侧排水不畅制约了乔木的生长。地表下的冻土层阻挡了水分的下渗,也阻止了树根的深扎。因此,该题的设问很有可能源自于文章中的这段分析。

2.林线分布的坡向差异

坡向是影响山地林线的重要因素。坡向可分为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阳坡与阴坡主要是气温的差异,迎风坡与背风坡主要是降水的差异。关于林(雪)线坡向差异的考查,通常是呈现山地垂直带谱的图像,要求对读图观察不同坡向林(雪)线分布高度差异,并分析原因。2020年全国卷Ⅲ中的堪察加火山群题组是文字类选择题,第9题考查一般情况下火山锥阳坡与阴坡林线、雪线高度的差异。如下:

【例4】(2020年全国卷Ⅲ,9题)(文字材料请参考例2)

9.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 )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

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答案】9.A

与阴坡相比,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热量条件较好,因此林线更高,雪线更高,选项A正确。

三、教学启示

1.加强具有不良结构情境的创设

学生应对复杂现实情境时的外在表现是推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据。换言之,地理核心素养的达成离不开复杂现实的情境。因此,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能对“复杂的、具有不良结构的情境”进行科学的解释。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拓宽教学素材来源渠道,加强复杂的、具有不良结构的情境创设,而不仅仅停留在过去情境化的知识点总结与概括层面。例如,关于气候变暖与山地林线分布的关系,一般认为,气候变暖将导致高山林线上升。在学习的开始阶段,接受这样的结论是有必要的。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的素材就要以真实的情境为载体。笔者在讲述林线部分内容时,曾以王亚锋等人的论文《气候变暖会使青藏高原树线一直上升吗?》(《自然杂志》,2017年39卷第3期)的结论为例:气候变暖背景下树线位置倾向于向更高海拔爬升,但爬升速率受到树线之上种间关系的调控。气候变暖并不一定会造成树线位置的显著上升。如果学生学习过这样的素材,在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趋于稳定的案例时,相信不会产生太大的认知冲突。

2.重视地理必备知识考查迁移的训练

“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确立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必备知识是指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情境时,为有效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形成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的基础。例如,关于坡向对区域分异影响的分析,其原理是坡向所造成的气温和降水的差异。这就是关于坡向的必备知识。2017年全国卷Ⅰ第37(3)题要求“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而2020年全国卷Ⅲ中的堪察加火山群题组的第9题虽然是关于阴坡与阳坡林(雪)线分布差异的分析,但两题涉及的知识与原理有相同的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这些必备知识考查的迁移训练,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实现知识的关联性与结构化。

3.把握近年相关高考试题的引导

分析近年高考真题,是高考复习过程的必然做法。通常来说,要注意把握两点。一是重视对真题选择区域的拓展分析。例如,2016年全国卷Ⅱ中6~8题考查长白山高山苔原带植被变化与气候变暖的关系。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试题分析中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所引起的植被(其他要素类似)变化具有可预见性,如植被带向高纬度区域扩张,同时也有许多不可预见的变化,如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植被的冻害。2020年全国卷Ⅰ中长白山北坡林线题组所考查的就是气候变化引起植被变化的可预见性。二是关注试题的主题及设问方式。例如:

【例5】(2019年全国卷Ⅲ,6题)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6.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答案】6.A

考虑到“全球气候变化”考点的重要性,可以通过查找学术期刊的文章获得相关素材,进行教学案例编写或模拟试题命制,用于课堂教学或测试。笔者有幸在2020年1月参与教学考试杂志社组织的临考押题检测性测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命题工作,模仿例5的主题与设问方式,命制了以下试题(本试题已进行成果转化,出版图书名称为《高考命题预测与题——临考押题卷》):

【例6】(《高考命题预测与题——临考押题卷》)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 m以上,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覆盖整体呈现增加趋势,但是在区域上具有不平衡性。在生长季节,高原东北部草地增加趋势较显著,高原中西部地区呈现草地退化趋势。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覆盖整体呈现增加趋势,是因为气候

( )

A.暖湿化 B.暖干化

C.冷湿化 D.冷干化

【答案】A

上述例2是2020年全国卷Ⅲ第10题要求基于林线、雪线变化特征来推断所在区域气候变化的趋势,与例5、例6的主题相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并且设问方式相似。尽管以考定教并不完全准确,但是当前的教学不能缺少高考试题的引导。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关注高考试题的区域、主题与设问方式的特点,有利于充分发挥高考试题对教学的引导作用。

猜你喜欢

北坡雪线长白山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北坡村 “一抹黄”带动“全民富”
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样的长白山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雪线上的金刚
——致敬其美多吉
雪线上的金刚
“互联网+”下的长白山休闲旅游
陈北坡的火车
陈北坡的火车
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