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 科技将把艺术带向何方

2020-11-18立云

支部建设 2020年6期
关键词:双年展跨学科雕塑

艺术,因蕴含人类情感及其独创性,被视为人工智能时代中人类的最后一块领地。然而在运用“GAN”算法绘制的画作拍出300万高价之后,关于人工智能与艺术关系的探讨越发激烈。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具有超强的图像与形象的制作能力、经过图像学习、储存和分析,人工智能不仅在模仿性的图像制作上占有优势,也逐渐在思维性的图像创作上体现优势。

“一个艺术家可能不再是一个图像本身的创作者,而可能是一个生成图像系统和算法的创作者。”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策展人费俊认为,科技对艺术与设计的实践,可能会在创作价值、创作场域、创作方式、创作输出等方面带来影响,“未来,我们会越来越多的看到基于系统和算法的艺术输出。”

费俊曾在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上展示了他“从事艺术创作以来的第一件雕塑作品”——一个基于时间的“数据雕塑”。作品展现了三位京剧表演艺术家武戏打斗时的一个场景。费俊表示,“它的生成方式是因为有了数据,这不仅是一个形态上的变化,而是彻底改变雕塑创作的一种方法。换句话说,没有这个数据就没有这个雕塑的存在。”

工学博士后、北航副教授韩倚云是以航天宇航技术、智能机器人、工程可靠性、诗词与科学为研究方向的,同时她还喜欢吟诗作对,是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在她看来,独创性是艺术和科学共同的生命,二者互相促进,而非相互否定,科学家的科研思路,很多都是来自于艺术家,而科学总体水平的提高,会促进艺术水平的提高。

一些专家也表示,艺术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取代关系,而是一种共生关系。艺术与科技的交叉融合正是要创建一种跨学科的交互式共生模式,并形成跨领域的产业创新成果。艺术与科技的跨学科实践也将产生新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思想价值、伦理价值,而这种跨学科实践需要新思维、新方法、新模式、新工具和新资源,需要汇聚来自艺术界、科学界、教育界和产业界的多维能量,共同推动全球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建构跨地域、跨领域的文化创新共同体。

据了解,2019年,中央美术学院也正式将“艺术与科技”设立为央美第22个本科专业,并通过举办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未·未来”国际教育论坛、EAST科技艺术季等学术活动逐步形成了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平台。

猜你喜欢

双年展跨学科雕塑
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体系研究
巨型雕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我的破烂雕塑
跨文化、跨艺术、跨学科研究:钱兆明教授访谈录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写实雕塑
自然雕塑
对48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划人哈若德.兹曼的访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