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扇贝都去哪儿了’悬疑剧”迎来大结局?

2020-11-17谭浩俊

产权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悬疑剧獐子扇贝

谭浩俊

由上市公司獐子岛制作的“悬疑剧‘扇贝都去哪儿了”,终于迎来了大结局,一切也将揭开面纱了。

9月11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根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证监会决定将獐子岛及相关人员涉嫌证券犯罪案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020年6月15日,证监会依法对獐子岛及相关人员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案作出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决定。证监会认定,獐子岛2016年虚增利润1.3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158%;2017年虚减利润2.8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39%。獐子岛上述行为涉嫌构成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众所周知,獐子岛进入人们视线,并不是经营有多好,业绩有多优,也不是因为受到证监会调查,而是源于企业这些年来导演的种种扇贝活动悬疑,堪称一部悬念很强的悬疑剧。跑路、冻死、饿死,堪称悬疑系列了。特别是跑路,还有明确的线路——北海道。更重要的,北海道由于已经涉及日本领域,而扇贝又是穿过公海等进入日本,要想将其抓回,还需要通过引渡手段,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獐子岛出现经营状况恶化、效益下降也就很好理解了,且无法深究。只是,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獐子岛仍然实现了盈利,多么不容易,这是一家多么有“生命力”的企业。

对獐子岛出现的种种状况,投资者一直深表怀疑,一直追问不止,一直强烈要求对獐子岛进行调查。监管机构也依据投资者要求,对獐子岛展开了调查。由于獐子岛的这些理由,虽然可笑,但又似乎很难完全否定。扇贝是会死啊,也会跑啊,谁也没有办法杜绝扇贝的死和跑。因此,调查的立足点也就只能放在了獐岛有没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方面。这不,虚增虚减利润的造假行为被查出了。这可比扇贝跑了、死了严重多了,也是近年来证监会十分重视、严厉打击的重点。

很显然,证监会对獐子岛相关人员的移交,终于让这部“播放”了多年的扇贝跑路悬疑剧要拉上帷幕。然而,其留下的思考,却不应当就此打住。要知道,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獐子岛身上所发生的一切,既具有比较明显的个性,如扇贝跑路的可笑说法,又有十分明确的共性,如财务造假。也就是说,从企业为自己辩护的理由来看,可能会五花八门,什么样可笑的理由都能出现。但是,不管给出多少种理由,也不管这些理由有多么可笑,所反映的财务造假等共性问题都不会变。也就是说,寻找各种理由的目的,就是为财务造假等共性问题服务的,是为了让企业财务造假变成正常的事。

而这,显然是白日做梦,根本做不到。特别在反复强调监管、严厉打击造假的大背景下,指望通过编造一些可笑的理由就能掩盖住造假等违法问题,显然是打错了算盘,是太不相信别人的智商了。因此,獐子岛相关人员被移送至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也就十分正常、没有多少可探究的东西。

真正可以探究和思考的,是这样一家垃圾公司,为什么能够一直在市场苟安,而不将其驱逐出市场。因为,像扇贝跑路这种非常可笑的理由,本身就隐含着造假元素。因为,只有与造假密切结合,这样的理由才能站得住脚。否则,编造这种一看就知道不可能的理由,为什么监管机构都没有深入调查呢?为什么还让企业堂而皇之地作为理由存在着呢?显然,与监管还不够严厉有关,与监管还在保持市场的表面平稳有关。正是因为监管没有长出锋利的牙齿,才让獐子岛这样的企业有空子可钻,财务造假等问题才会屡禁不止,才能在市场苟且多年。

也正因为如此,证监会此次对獐子岛的处理和处罚,应当说是向监管从严、市场环境改善、企业行为规范等方面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所以如此说,并非因为对獐子岛这样一家并没有多少影响力的企业进行处理,而是对这样一种行为叫“不”,是想通过对獐子岛的处理,警示其他上市企业,不要玩把戏,不要想通过财务造假等行为让企业获得市场利益。企业要想发展,要想得到投资者认可,还是要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创新,严严谨谨管理,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出现问题后,用耍小聪明的方式玩文字游戏,玩小聪明,是逃不过监管眼睛的,也是无法逃避责任追究的。特别是频繁违规,总有一天要为之付出惨重代价的。可以这样说,對獐子岛相关人员实施处罚并追究刑事责任,高兴的不只是投资者,獐子岛员工,也一定会很开心。一直在造假,对员工来说,也是很累的,是一种精神折磨。

猜你喜欢

悬疑剧獐子扇贝
网络剧场模式的发展嬗变及品牌传播力探析
獐子岛“易主”
迷雾剧场悬疑剧的认同机制研究
獐子岛公司存货管理分析
浅谈中国网络悬疑推理剧的创新发展
扇贝的眼睛在哪里
扇贝的眼睛“排排站”
兴衰獐子岛
从电视到网络我国悬疑剧发展新策略
烤扇贝:贝壳反复利用,壳比肉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