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州市小麦绿色生产防灾减灾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2020-11-17李符孙天梅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邓州市病虫草害播种量

李符 孙天梅

邓州市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内,是国家粮食核心区之一,邓州市小麦生产已从中产迈向高产,正处于稳产、增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但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小麦生产中不可预见的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极大地限制了小麦绿色生产,对小麦提质增效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近年,根据小麦产业体系试验研究示范和生产实践探索,结合国家、省、市不同层面小麦生产研究方面专家建议,提出邓州市小麦绿色生产、防灾减灾、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一、坚持原则

围绕小麦生产“绿色、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目标,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立足小麦丰产丰收,农民增效,走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创新方法

在土地“三权分置”的机遇下,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农户,大力发展订单小麦,坚持绿色生产,把好防灾减灾关,为小麦生产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三、关键技术

(一)提高整地质量,发挥土壤生产潜力

根据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和墒情条件,利用秋收秋种间隔期,采用大型农业机械,逐步加深耕翻深度,力争在25 cm以上,旋耕田连续2~3年,耕翻1次,打破犁底层,活化土壤,提高土壤供养能力。

(二)科学测土配方,构建高效施肥模式

充分利用近年测土化验、配方施肥成果,努力解决重无机肥轻有机肥、重施底肥轻追肥、重大量元素轻中微量元素的“三重三轻”问题,采取大配方,小调整,以地定产、以产定肥,结合化肥用量“零增长”行动,促进用地养地相结合。

近年,邓州市农技中心土肥站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根据灌溉水平把邓州市耕地分为“岗坡丘陵旱作区”和“平原井灌区”两类,在同一类别中,再根据茬口不同把每一大类分为玉米茬和花生茬两个亚类,在同一亚类中又根据产量水平不同分为“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三小类。在推荐施肥时,根据不同小类耕地肥力,结合灌溉条件和茬口进行施肥配方推荐,力求精准施肥(分区推荐配方以高产田为例)。

(三)科学选用良种

南阳盆地南部麦区选用品种的原则:主导品种应选用抗病、耐旱、抗干热风的丰产、稳产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和弱春性早熟品种。有关部门推荐近期以弱春性品种为主,搭配种植半冬性早熟品种。适宜该区种植的弱春性早熟品种有先麦10号、郑麦9023、先麦8号、天民198、漯麦18、新麦21、郑麦101、先麦12、宛麦18、宛麦19、淮麦30、西农509、西农529、瑞华523等,半冬性早中熟品种有西农979、许科316、隆平518、恒进8号、沃德麦365等。

(四)做足底墒,浇好关键水,抗旱减灾

足墒播种,浇好底墒水、越冬水,看天气适当浇拔节水,慎浇灌浆水。

足墒播种是夺取小麦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足墒条件下,种子发芽快,出苗整齐,种子发根多,分蘖早而且快。

小麦生长后期,若天气严重干旱, 灌浆水宜在开花后5~10 d浇水,开花15 d以后绝对不能再浇水,否则会造成氮素流失、倒伏、早衰,影响籽粒灌浆,降低品质。

(五)把握好播种量,保群体、抗倒伏

小麦适期适量及时足墒均匀播种,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培育健壮的个体,避免小麦倒伏。

1.播种期。小麦适宜播种期,半冬性品种为10月10—18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8—23日,特殊年份可推迟7 d。

2.播种量。小麦在适宜播期内,早茬地半冬性品种播种量为10~12.5 kg/667 m2;中晚茬地弱春性品种播种量为12.5~15 kg/667 m2。小麦晚播适当加大播种量,每晚播3 d,播种量增加0.5 kg/667 m2,最多不超过15 kg/667 m2。

3.足墒播种。小麦种子发芽快,发根多,分蘖早。

4.精细匀播。播种均匀,深浅一致,播深4~5 cm。

5.合理的种植方式,可以协调小麦群体和个体的矛盾。生产中常见的播种方式有等行距条播,宽窄行条播,宽幅播种,免耕沟播。

近年,邓州市农技中心结合小麦生产,研究出一种大宽幅、窄行精准匀播技术,即小麦行距10~15 cm,播种6行、8行、12行后,留40 cm的空当。小麦田间布局均匀,空当利于浇水、施肥、打药等一系列的农事操作。经生产验证,该技术配置相应技术,增产效果明显。

(六)抓好春季管理,合理应变调控

春季小麦对水肥需求旺,对气候反应异常敏感,是培育壮秆、多成穗、成大穗的关键时期。要科学进行水肥管理,“三处理三促进搭好丰产架子”。处理好春发与稳长、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和水肥需求临界期与供应矛盾,促麦苗稳健生长,促穗花平衡发育,促两极分化,搭好丰产架子。

(七)后期抓好“一喷三防”,保证小麦生长不早衰

能否实现高产目标,后期管理是保证。后期麦田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保粒、增质量、提质。此期自然灾害多(病虫害、干热风等),以保粒、增质量、提质为目标必须“两手抓”。一是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和根系活力;二是抓好防病虫、防倒伏、防干热风,即搞好“一喷三防”;三是养根护叶延缓衰老,促进灌浆增粒质量。

(八)防治主要病害

小麦病害的种类分为四类,叶部病害有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等;根茎部病害有纹枯病、全蚀病等;穗部病害有黑穗病、赤霉病等;全株性病害有病毒病。小麦病害防控以农业、生物防控为主,化学防治为辅,达到绿色、高效防控目的。

1.根莖部病害—小麦纹枯病。小麦拔节后茎基部叶鞘出现中部灰白、边缘褐色的云纹状斑,病斑扩大相连形成典型的花秆症状。由于花秆烂茎,常引起小麦倒伏,或主茎和分蘖抽不出穗,成为枯孕穗,或抽穗后形成枯白穗。可用50%利克菌或三唑酮或33%纹霉净按比例拌种。此病也可每667 m2用5%井冈霉素100~150 g或20%三唑酮50~80 mL喷雾防治。

2.根茎部病害—小麦全蚀病。病苗根和地下茎变黑腐烂,严重的枯死。抽穗至灌浆期,茎基部变黑腐烂形成典型的黑脚症状,根部和茎基腐烂,植株早枯,形成“白穗”。此病每667 m2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3 kg土壤处理,也可用12.5%全蚀净悬浮剂拌种或粉锈宁、烯唑醇和戊唑醇等拌种,还可在小麦分蘖拔节期,每667 m2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0.1 kg药液喷浇。

3.穗部病害—小麦赤霉病。小麦抽穗扬花期,遇连续3天以上阴雨或连续阴湿天气,可造成小麦赤霉病大流行。最有效的防治药剂是多菌灵,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地区,可选用戊唑醇、咪酰胺、氰烯菌酯等单剂或复配剂,确保防治效果。

4.土传病害—小麦黄花叶病。禾谷多黏菌传麦类病毒是一类世界性病害。花叶症状,有些品种感病后会严重矮化,茎尖和根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分蘖减少,严重影响产量。若田间同时发生多种病毒,发病规律不详,化学防治无效,则可以采用抗病品种、轮作换茬、适当迟播和重施返青肥等综合防治技术。

四、做好“一拌三喷”技术

(一)“一拌”

“一拌”就是把握好小麦播种时的拌种关,在播种前用广谱杀虫剂和杀菌剂复合拌种。既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又可防治锈病、全蚀病、纹枯病、黄矮病等苗期发生的病虫害。

(二)“三喷”

“三喷”是指在小麦拔节期到灌浆期根据病虫的发生情况和天气情况,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和微肥混合喷施,既可防治小麦蚜虫和吸浆虫等虫害,又可防治各种病害的发生和后期干热风。

五、小麦虫害、草害

近年,邓州市小麦生产中的病虫草害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突出表现为次要的病虫草害演化为主要的病虫草害,一般的病虫草害转变为严重的病虫草害,当地以前没有的病虫草害现在出现了。种植者要更准确地了解其发生特点,掌握其发生动态,抓好科学防控技术。

六、小麦生产灾害类型

邓州市小麦生产灾害类型大致可分为气象灾害、病虫害、人为灾害等类型,这些灾害有的人为可控,有的只有通过小麦健身栽培,加强预测预报,减轻或降低灾害程度。气象灾害如干旱、冷害、寒害、霜冻、高温热害、干热风、风灾倒伏、冰雹、渍害、穗发芽等;病虫草害如纹枯病、赤霉病、锈病、土传花叶病、地下害虫、黏虫、吸浆虫及节节麦、燕麦、多花黑麦草、雀麦等;人为灾害如播量大、播种早造成旺长受冻,播种过深成弱苗,施肥不当贪青晚熟、倒伏,品種选择不当产生损失等。生产中只有合理防减避降,适时防控,狠抓三个关键,规避灾害发生频繁、危害程度不断加重、灾害范围不断扩大、因灾损失不断增加的态势。

猜你喜欢

邓州市病虫草害播种量
不同区域小麦播量优化试验研究
水稻病虫草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
2019—2020年度固始县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总结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示范总结
非常时期,网上学习不停步
作物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措施
邓州市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邓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瑜伽课程可行性的调查研究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