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荷花淀》中的听说技巧

2020-11-17范如意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荷花淀中学语文

范如意

摘 要:《荷花淀》是现代作家孙犁的代表作,这是一篇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的“诗体小说”,不仅具有诗情画意,涉及的语言技巧也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本文在明确听说技巧对中学生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讨论了《荷花淀》中各人物“听”和“说”的技巧,并分析了传统文化在人物言行中的体现。

关键词:中学语文 《荷花淀》 听说技巧

语文学科基本素养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教师普遍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教学中的关键,对学生的听说技巧有所忽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听说训练被纳入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明确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是同等重要的。与此同时,在当前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中,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也需要教师加以重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传统文化相关内容融入《荷花淀》一课的听说技巧中,现将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整理为以下内容。

一、听说技巧对中学生的重要性

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而阅读素养包括听与说的能力,教师必须要明确听说技巧对中学生的重要性。

首先,听说技巧的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加强学生听说技巧的训练,对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思维拓展具有明显的作用。

其次,听说技巧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听是说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听说又是读写的前提。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不仅仅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语言交流、传情达意、临场应变等综合能力的体现。

二、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中的重要性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变,教育的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会逐步提高,也会逐渐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中学生的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针对中学语文教育来说,需要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学生的能力以及课文要传递的主旨,详细分析课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行为特点,在不知不觉中为学生树立正面的形象,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就《荷花淀》这篇课文而言,其中通过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笔者针对语言学习中听与说的技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人物的性格阐述了人物语言所呈现出的人物形象,以及其中蕴藏的传统文化。

三、“听”的技巧在《荷花淀》中的体现

1.通过语调,听出言中之“异”

在水生回来后,水生嫂问:“他们几个呢?”水生说道:“还在区上,爹哩?”水生是故意岔开话题的,水生嫂通过与水生的对话察觉到水生有心事,于是只能再次试探。当水生表明他要去地区队的时候,水生嫂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中的重点词语为“总是”,虽是一句抱怨的话,却是一种嗔怪的语气。水生嫂听见这个消息有些惊愕的,课文中显示水生嫂的手指震动了一下,被苇眉子划破了手。但水生嫂并没有干预水生的决定,说明水生嫂即使知道战场上的危险,为水生担忧,也分得清大是大非,大国与小家。水生从中听出了妻子对自己的抱怨,也感受到了妻子的思想觉悟,明白妻子并不是目光短浅的家庭妇女。于是,水生直接表明了现在的状况,既说明了自己的任务和职责,也肯定了水生嫂的“开明”和“不拖尾巴”。通过水生和水生嫂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二人虽然为最底层的农业人员,却具有真挚的爱国情怀。

2.通过语境,听出言外之“意”

四名青年妇女联同水生嫂前往马庄寻找丈夫们,听完亲戚说的话(“你们不用惦记他们”),不由得羞红了脸,亲戚的话语中传递出了有效信息(几人已离开此处),同时几名妇人也在其中听出了打趣的意思。再如,水生临走时嘱咐水生嫂的最后一句话“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分量是极重的,说明水生担心妻子的安危,水生嫂也因为丈夫的这句话下定了决心,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从对《荷花淀》中“听”的技巧的整理,學生就会发现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对话的深层含义,要结合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描写,体会这种语言表达方式的言外之意,并最终通过言外之意来理解人物的性格。可以说,教师在对这种阅读技巧的讲授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物形象背后所传递的情感,将认知提高到家国情怀的高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说”的技巧在《荷花淀》中的体现

1.说一定要注意场合

水生在家中与水生嫂对话时,为了避免妻子的追问,直接转移了话题。在说明具体情况时,为了避免引起水生嫂的反感,采取了小声说话、详细说明的方式,同时夸奖了水生嫂的“开明”,并说明了另外几个人不敢回家的缘由,以寻求水生嫂的谅解。这些都是家中无外人情况下的说话技巧。而水生在战争后发现众人并说了一句仿佛带着很大怒气的话,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环境和众人的处境不妙,水生说出严厉的话表明当时的情况危急。随后,在小队长询问众人的身份时,水生说了句“落后分子”,这个词语与水生当时和水生嫂分开时说的“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截然不同,分离这么长的时间,水生定然也想家,表明了水生对水生嫂以及其他人的“恨铁不成钢”,但环境场合不允许他说出月夜那样的话语来。水生说话的技巧和方式,将儒家“五常”中的“智”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水生不同时期的说话方式进行细致分析,从而明确在不同的地方要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

2.说服别人要循序渐进

水生嫂在与水生对话时以一句“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自己对水生的关怀。随后,水生嫂说了句“你走,我不拦你”,说明她不反对丈夫参军,也利用“家里怎么办”说明了自己的担忧以及对丈夫的依恋。最后,水生嫂在要求丈夫嘱咐她时,已经做好了丈夫随时可能牺牲的准备,做好了独自承担任务的准备,也表明了自己始终与丈夫一条心,请丈夫放心。

3.说的技巧直接决定了说者和听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小队长这个人物在文中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却起到了缓和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也间接地展示出妇女对丈夫的担心。小队长利用“你们干什么去呀”这样一句拉家常的话,瞬间拉近了与几名妇女之间的关系,也使得妇女们紧张的心情得以安定。随后,小队长又与妇女们开了个玩笑,减少了空气中的尴尬、紧张气氛。

“说”的技巧在《荷花淀》中的体现,展现了作者对人物形象的高度概括能力,这种人物塑造能力一方面是要贴近生活,通过对生活细节的仔细观察而获得;另一方面也要有高超的写作技巧,善于运用简练的语言来展现情感特质。这样的技巧,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写作也有了深刻的体会,自然能够形成阅读与写作的完美融合。

五、《荷花淀》听说技巧训练习题

习题1:听水生父亲临别时的嘱咐话,总结他想表达的几层意思。为小华设计几句向父亲告别时的话语。

习题2:几名青年妇女没有寻找到自己的丈夫,在回来的路上是如何议论丈夫的?你能听出她们言语中的那些言外之“异”和言外之“意”吗?

习题3:通读全文水生和水生嫂之间的对话,分析二者的具体形象以及二者的对话中包含的传统文化。

听说技巧方面的习题训练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重视“对话”描写,通过文本细读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并且这种训练题也要从阅读延伸到写作,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完美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荷花淀》这篇课文中涉及的语言技巧值得教师深思,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注重利用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分析不同人物“听”和“说”的运用技巧,在逐字逐句地讲解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字里行间传递的传统文化,在讲解人物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雄《〈荷花淀〉中的人物对话评析》,《文学教育(上)》2014年第2期。

[2] 应慈军《〈荷花淀〉的“才”艺及其教学—兼论小说阅读教学的深化》,《语文学习》2014年第2期。

(本文由2020年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教育教学课题中职内涵建设经费资助)

猜你喜欢

荷花淀中学语文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传统文化情绪的现代书写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在争议的眼光下解析小说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荷花淀》结构上的两两相应
《荷花淀》情节构思指瑕
白洋淀里盛开的美丽荷花——《荷花淀》“五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