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扎根理论的医工融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隐性影响因素探析 *

2020-11-17王辅之孔令超陈兴智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医工医学院校工科

王辅之 杨 枢 张 浩 张 钰 孔令超 陈兴智

(蚌埠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蚌埠 233030)

医工融合是指以临床医学为载体,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医学领域和工学领域知识、技术、方法的交叉融合、协同创新,促进并实现医学科学、医疗技术的跨越式进步[1]。而医工融合人才的培养正是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具有交叉学科思维、通晓医学和工学基本知识,能够主动发现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工学方法加以解决的创新型人才。但是由于工科教育的特殊性,医学院校的医工融合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研究问题,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2]。

如果把医学院校的工科人才培养工作看做一个系统工程,那么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显性因素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监控管理、教师治学态度等。而隐性因素则指那些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又非常容易被忽视的因素[4]。包括: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学生的学习动机,班级学风、学习环境等因素。只有均衡考虑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医学院校医工融合人才培养质量。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由哥伦比亚大学的Anselm Strauss和Barney Glaser两位学者共同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该方法是运用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一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理论模型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分析效果[5]。

目前,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显性影响因素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隐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基于扎根理论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对医学院校工科学生和教师进行焦点小组访谈,收集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隐性影响因素,并构建医学院校医工融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隐性影响因素模型,以期为今后有的放矢地提高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为定性研究。调查对象是某医学院校“物联网工程”“医学信息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个医工融合专业的本科生和部分教师。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收集医工融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隐性影响因素。为了提高本研究样本的代表性,我们将焦点小组访谈分两轮进行,首先进行针对学生的小组访谈,然后进行针对教师和辅导员的小组访谈。学生组访谈对象是在3个医工融合专业的二年级和三年级本科生,分别从学习成绩排在班级前20%、20%~80%和后20%的学生名单中各随机抽取两人,共36人。教师组访谈对象包括专业课教师和年级辅导员,要求访谈专业课教师有至少5年以上的教学工作经验,辅导员要求有至少8年以上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所有受访者被告知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在征得其同意后,将其纳入焦点小组访谈。最终,遴选24位本科生,6位教师(4位专业课教师和2位年级辅导员)组成访谈小组。教师和辅导员访谈在不影响受访对象工作的情况下进行,学生访谈于晚上7点整,在卫生管理学院会议室进行,整个过程持续2h。

1.2 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非结构化访谈问卷完成数据收集。该问卷条目是基于前期已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设计的,经过一轮学生预测试和一轮专家评估后定稿。问卷条目完全采用开放式回答来收集信息,仅规定讨论的内容范围,而不预设标准答案。问卷共有11个开放式问题。见表1。

表1 医工融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非结构化访谈问卷

1.3 资料分析

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通过以下4个步骤完成隐性影响因素的理论建模。第一步,将访谈录音整理成文字资料,通过对文本资料的分析,提取与医工融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相关的论述,并将其拆解为独立的描述性子句;第二步,根据独立的描述性子句所反映的特征和含义对子句进行开放性编码,形成初始概念;第三步,依据开放性编码结果形成副范畴及主范畴;第四步,构建医工融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隐性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

1.4 质量控制

为确保信息收集质量,会前准备好两个录音笔分别设置在会场两端。在会议开始后,首先向与会者充分介绍教学质量隐性影响因素的概念,并将国内外开展的相关研究现状及取得的成果和观点整理成文字材料,发放给与会人员,并安排会前的交流时间,以便受访者充分了解教学质量隐性因素的相关概念。访谈会议中,主持人一方面鼓励与会者就本课题研究内容开展头脑风暴讨论,另一方面注意控制会议节奏和讨论内容与本研究的相关性。对于访谈内容采用双麦克风录音,双人记录、整理、核对录音资料。

2 结果

2.1 开放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是基于原始资料寻找初始概念的过程[6]。本研究共归纳独立的描述性子句139条,分类归纳后形成初始概念29个。见表2。

表2 开放性概念编码及内涵实例

2.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指以扎根理论为基础,明确研究问题主要范畴的动态过程。通过进一步对开放式编码结果进行分析与提炼,本研究将初始概念映射到教学设计、课堂沟通、情感建设、学生管理、奖惩机制、伙伴影响、师资管理、教师成长、校内环境和校外环境,共计10个副范畴,和教学行为、学业管理、师资建设和学习环境,共计4个主范畴中。见表3。

表3 主轴编码结果

2.3 模型构建

根据上述编码体系构建医学院校医工融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隐性影响因素模型,见图1。该模型为一个二维模型。第一个维度是依据主轴编码结果划分的。该维度从工作内涵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学行为、师资建设、学习环境和学业管理是影响医工融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隐性因素的四项核心工作内容,提示需要做好这四个领域中的相关工作,以帮助提高医工融合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第二个维度是依据影响因素所属对象领域划分的。该维度从工作对象的角度出发,认为提高医工融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重点从教师、学生、管理三个对象层面做好相关工作。第一个维度是主轴编码的直接结果,第二个维度是对第一个维度的扩充。

图1 医学院校医工融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隐性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3 讨论

人才强国是我国的国家战略。医学院校担负着培养医工融合相关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又是医学院校做好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保障。前期研究已经证明除了传统的教学软件、硬件保障体系外,还有很多隐性因素会影响到医工融合人才的培养质量[7-8],但是人们对这些因素缺乏深入的认知和思考。本研究基于非结构化访谈方法收集数据,应用扎根理论分析数据,提出可能存在的一些对医学院校工科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的隐性因素。本文结果显示,医学院校医工融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隐性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教学行为、学业管理、师资建设和学习环境4个方面,提示我们,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院校医工融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重视工科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隐性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作用。医工融合专业不同于传统医学专业的显著特点就是授课内容涉及知识面广,更加强调知识点之间、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9]。这就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发现更积极、有效的课堂沟通因素(教学课件的优化、普通话教学、授课语气等)和教学设计因素(课件设计、教师形象、课程衔接等),有助于提高医学院校工科学生对所学习专业知识的接纳程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医工融合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第二,细化工科专业学生管理工作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医学院校交叉学科学生往往缺乏对专业的清晰认识,这种对专业的不确定性会极大影响其学习积极性[10]。在本研究中也反映出类似问题。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关爱,包括重视师生交流,情感沟通,开展专业认知教育,以及加强对学生家庭的了解;另一方面是认识到学生管理中的奖惩机制和同学间的伙伴影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作用[11],尤其是建立对于一些不适用处分处理的违规现象的约束机制,例如对于不良课堂行为、旷课等现象的处理,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第三,合理配置工科专业师资力量,加大工科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医学院校开展工科专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工科师资队伍建设[12]。在本研究中,学生和教师对该问题的相关表述也突显了医工融合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因此解决好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尤为重要。建议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首先,建立合理的校外工科教师聘用制度,以弥补医学院校开展医工融合教育可能出现的师资缺口;其次,知人善任、因材施用,合理布局师资力量。对于双肩挑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其行政工作,而对于骨干教师则应该鼓励其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工作中;再次,重点做好讲师及以下职称、非博士学位教师的教学激励工作,尤其是工科教育背景教师的教学激励工作。在评奖评优、课题申报等工作中予以扶持和倾斜,激励他们做好教学工作。

第四,审视工科专业学习环境的顶层设计。

在学校层面,做好对于自习室、图书馆等学习环境的营造和修缮工作[13],尤其注重对空调、灯光、桌椅等公共配套设施的科学管理。在学院层面,重视学生社团在专业教育中的作用,利用好校内外资源,开展交叉学科的专业学术讲座和科普讲座,加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和成就感。

4 结语

本研究在国内较早地针对医学院校医工融合人才培养质量的隐性因素问题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医学院校医工融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仅需要考虑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和教学软硬件设施的建设,还需要重视隐性因素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作用。而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因素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作用,未来需要开展更加细致的横断面调查,开展定量分析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些隐性因素是如何对教育质量产生影响的。

猜你喜欢

医工医学院校工科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关于医工结合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标注要求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关于医工结合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标注要求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环境下医工教研室构建的设想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医院医工对医学装备的自修难点与破解途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