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8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临床观察

2020-11-17王进芳王小菊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胃肠炎轮状病毒持续时间

王进芳,王小菊

(1.锦州医科大学湖北医药学院研究生培养基地;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湖北 随州 441300)

惊厥是儿科疾病中常见的紧急危重症,而诱发惊厥的常见病因有高热惊厥、癫痫、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s associated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BICE)、电解质紊乱、脑部疾病等。其中BICE的发病率仅低于高热惊厥,位居小儿惊厥疾病谱中的第2位[1-2]。基于国内外儿科学教科书及相关教材暂未对BICE进行介绍,临床工作人员大多也是通过文献及相关报道对该病进行认识、学习、诊断及治疗。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随州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98例BICE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探讨BICE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1~2年的随访预后,旨在更深入地认识BICE,更好地协助临床医生对BICE进行诊疗。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随州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部收治并符合BICE诊断的98例患儿。

目前公认的BICE诊断标准[3]:(1)既往生长发育正常、身体健康的3岁以下儿童;(2)抽搐发作时无发热,或处低热状态(腋窝温度≤38.0 ℃);(3)胃肠炎病程中无中至重度脱水,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4)发作间期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无痫波或棘波;(5)电解质、血糖、脑脊液无异常;(6)排除早产窒息、脑损伤、脑炎、脑病、脑发育异常、既往有明确癫痫病史及家族遗传代谢病史患儿。

1.2 研究方法

1.2.1 收集98例BICE患儿的病史信息 性别、起病年龄、发病月份、胃肠炎表现、惊厥发作时间、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惊厥类型。

1.2.2 相关检查 (1)血常规:静脉血白细胞;(2)血糖;(3)电解质:氯、钠、钾、钙;(4)粪便常规检查、轮状病毒抗原;(5)脑脊液常规、生化;(6)颅脑CT或MRI、脑电图检查报告。

1.2.3 出院后1~2年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 惊厥再发情况,智力、运动及性格变化情况。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98例BICE患儿中,男54例,女44例,男女比例约为1.2∶1。其中发病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36个月,高发年龄段在12~24个月71例(72.50%),平均年龄(16.20±6.67)个月。1年中9~11月份发病人数最多,其次是当年12月~次年2月份,即秋冬季76例(77.60%)占比最高。本组发病年龄及发病季节具体分布,见表1。

表1 本组发病年龄、发病季节情况

2.2 胃肠炎表现

(1)发热:68例出现不同程度低热(腋窝温度≤38.0 ℃),30例体温正常;(2)呕吐:70例出现非喷射状呕吐,平均(2.03±1.66)次/天,28例未出现呕吐症状;(3)腹泻:98例均有腹泻,粪便性状多为稀糊状、稀水样或蛋花汤样,未见黏液脓血,平均(2.73±2.20)次/天。呕吐、腹泻过程中未出现中至重度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严重现象。

2.3 惊厥特点

(1)发作时间:惊厥发作在胃肠炎表现后的第1~3天者93例(94.9%),仅5例(5.1%)发生在胃肠炎表现之前;(2)发作次数:次数不定,多数发作1次,部分反复多次发作,发作次数最多为5次,平均(1.51±0.84)次;(3)持续时间:惊厥持续时间基本在30 s~5 min(94例,95.9%),其中持续时间最长为10 min,平均持续时间(2.66±1.61)min,均未出现抽搐持续状态;(4)发作形式:本组均表现为意识丧失、眼球上翻、口唇紫绀、全身抽动的全面强直阵挛型。抽搐后意识清楚,状态良好,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本组惊厥具体发作时间、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分布,见表2。

表2 本组惊厥发作时间、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情况

2.4 实验室检查

(1)粪便镜检部分可见脂肪滴,余正常;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者35例(35.7%);(2)血常规:静脉血白细胞指标56例(57.1%)属正常范围,1例(1.0%)降低,41例(41.8%)升高,平均计数(10.21±4.12)×109/L;(3)血糖、电解质(钠、钾、钙、氯)均处正常水平。

2.5 其他检查

98例患儿中72例予头颅CT检查,26例行颅脑MRI检查,均未提示颅脑实质或占位性病变。98例脑电图间歇期检查中,仅8例呈慢波表现,未见痫波、棘波,2 w后复查脑电图均恢复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结果也未示明显异常。

2.6 治疗过程

98例患儿入院后常规予胃肠炎治疗方法如:益生菌口服调节肠道菌群,止吐、止泻,补液等。抽搐发作患儿立即予地西泮(0.3 mg/kg)或苯巴比妥钠(5 mg/kg)或10%水合氯醛(0.5 mL/kg)处理,抽搐反复发作者则临时交替予地西泮、苯巴比妥钠处理,经治疗后抽搐均可停止。停止后未再使用任何止惊药物。本组患儿住院期间未出现死亡病例,出院时均恢复健康,出院后无1例预防性服用抗癫痫药物。

2.7 随访结果

出院后最短1年,最长2年的电话或门诊随访中,仅2例在出院1年内出现高热惊厥,再次查颅脑CT、动态视频脑电图均正常,所有患儿均无复发或转化为癫痫者。接受随访的患儿家长诉,其运动、智力水平及性格均未受到此次疾病影响,与同龄儿童相比无明显差异。

3 讨 论

Morooka在1982年第1次让世界学者认识BICE这一疾病[4]。随后Komori在1995年更加确切细致地提出了BICE的诊断标准[5]。2002年吴家骅等在中国首次报道BICE[6]。近20年的数据也表明,BICE的发病率目前正呈上升趋势[7-8]。

虽然BICE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关于BICE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BICE病因及致病机制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至今尚不明确。大量研究表明,肠道病毒或细菌是BICE的主体病原,其中支持轮状病毒是BICE主要病原的学者最多[9-10]。王珺等发现50%以上的BICE患儿为轮状病毒感染[11]。王佩佩等总结国外文献发现,343例BICE患儿中粪便人轮状病毒阳性者占50%左右[12]。而本组98例BICE患儿中轮状病毒阳性者35例(35.7%),与既往研究数据相近,也提示了轮状病毒与BICE的发生有关。

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研究轮状病毒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继而引发惊厥的机制。其中NO及NOS等神经递质研究甚多。NO是一种扩散性极强的气体,可自由通过生物膜,在体内具有双面性,适量的NO能降低血管阻力,调整血液流量、流速,维持正常血压;过量则可能出现晕厥等毒性症状。NO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存在,并充当着逆向信使、气体性神经递质的角色,扩散后可作用于邻近神经元,如:突触前神经末梢和星状胶质细胞,参与突触传递及病理过程。研究报道,NOS是合成NO的关键酶,BICE患儿体内NOS活性显著升高,使得生成的NO过度堆积在血液和脑脊液中,因此导致的感染环境可促使NO水平再次升高,从而增加惊厥的敏感性。Kawashima等研究表明,相比于高热惊厥、脑膜炎等儿童,BICE患儿的血清及脑脊液中NO水平明显升高[13-14]。但此种说法无法解释本组非轮状病毒感染BICE患儿惊厥的发生。与其相反,婴幼儿年龄小,神经细胞结构、髓鞘及神经递质等未发育成熟,呕吐、腹泻症状降低其惊厥阈值,导致大脑皮层细胞放电异常,从而出现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抽搐行为的惊厥阈值降低学说可能更有说服力[15]。

本组资料显示,BICE的高危年龄段是1~2岁(72.5%)的婴幼儿,男女比例相近,全年均可发病,高峰期在秋冬季(77.6%),与相关报道相符。故为避免不必要的医患争吵及纠纷,临床医生在诊治秋冬季胃肠炎患儿时,应提前告知家属,患儿在轻度呕吐、腹泻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生惊厥。

BICE是以无热或低热(≤38.0 ℃)、部分呕吐、腹泻、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疾病。与既往相关报道相符的是,本研究中绝大部分惊厥发作于胃肠炎表现之后的3 d内,仅5例(5.1%)发生在胃肠炎表现之前;持续时间较短,94例(95.9%)在5 min之内,无惊厥持续状态出现;表现方式基本是全面阵挛型,未见部分型等其他发作类型。此结果与陈豪等报道无1例惊厥出现在胃肠炎表现之前不相符[16],原因可能与抽搐表现不明显或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婴幼儿无征兆发生惊厥时,确实给临床诊断增加了一定困难,在排除高热惊厥、低钙抽搐、屏气发作等疾病时,应立即将BICE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同时警惕胃肠炎病程的第1~3天是惊厥发作的高峰期,对抽搐已发作1次者也绝对不能忽视,因为本组资料显示34.7%患儿再次出现抽搐症状。

本组实验室指标中静脉血白细胞、电解质(氯、钠、钙、钾)、血糖、粪便镜检基本正常,颅脑CT或MRI无异常,脑电图多数正常,仅少许间歇期呈慢波表现,脑脊液检查未示异常,与既往报道相符。提示BICE是一良性的临床表现,基本不会对患儿的炎症指标或颅脑相关检查产生影响。故在临床工作中,对BICE确诊患儿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以减轻家长的精神压力及医疗负担。

BICE除常规予调节肠道菌群,止泻、止吐,预防脱水等处理外,及时控制惊厥尤为重要。本组使用的地西泮、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钠三种镇静止惊药物均可使抽搐迅速停止,与国内多数研究相符[17-18]。而国外部分文献报道,惊厥的第一选择药物应该是卡马西平、利多卡因[19]。由此可见,控制惊厥的药物选择具有多样性,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本组资料中98例患儿在惊厥停止后未服用任何预防惊厥药物的情况下,无1例复发或转化为癫痫,仅2例在出院后1年内出现高热惊厥。提示BICE预后多良好,罕见复发或进展为癫痫,故不必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此结果与部分研究相符。

综上所述,BICE是指婴幼儿在轻度胃肠炎病程中伴发反复无热或低热抽搐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该病多见于秋冬季,1~2岁是高发年龄段,男女性别无差异,惊厥多发生在胃肠炎表现后的3 d内,可1次或多次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在5 min之内,发作形式基本是全面强直阵挛型,部分粪便轮状病毒检测呈阳性,予调节胃肠道、临时止惊等治疗后,一般不会复发或发展为癫痫,故不必长期抗癫痫治疗。

猜你喜欢

胃肠炎轮状病毒持续时间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羊急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轻度胃肠炎并发婴幼儿良性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