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自己来”
——母亲中风后

2020-11-17周正丽

银潮 2020年5期
关键词:动弹中风病左脚

文>>>周正丽

2019年11月28 日深夜1 点多钟,94岁的母亲猝然中风,半身瘫痪,左侧手脚不能动弹。“这是谁的手?这是谁的手?”母亲右手摸到左手时,用细若游丝、含糊不清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向我们追问。我们伤心泪目。

医生说,老人严重脑梗中风,年纪又这么大,康复怕是不可能的了。能做的,只能是尽力减轻老人的痛苦。

医生的诊断结论,让我们心疼、沮丧,又深深地无奈。

但3 个月过去后,母亲奇迹般康复了。想起这一过程,我不禁感慨,母亲的康复得益于她时时挂在嘴边那句口头禅:“我自己来。”

犹记得,中风第二天,母亲稍稍缓过神来,“我—要—起—来——我—要—起—来……”母亲低哑着嗓音,一遍又一遍向我们诉求。当时,生命体征监测仪、氧气管、导尿管都缚在母亲身上,甭说起床,就是我们帮母亲在床上翻个身,也须小心翼翼。

我们拗不过,试着理顺各种管线,小心翼翼抱母亲艰难起身,坐在床上……然而,半边身体瘫痪的母亲,哪里坐得住?她只是被我和哥哥勉勉强强架住了,摆出分分钟的坐姿而已。然而,就是这片刻的坐姿,便助力母亲越过了一般中风病人因整日卧床不起而生褥疮的风险。

此后每日,我们都助力母亲假坐片刻。到第5 天的时候,母亲真的能自己坐在椅子上了。

“我—要—走—路。”母亲立刻有了更高的要求,且一遍遍念叨。然而,母亲的左脚一动也不能动。我们征求医生意见,医生及时提醒我们,千万不能强行将中风病人的膀子搭在自己的肩上拖拉,这样会造成永久性不可逆转的撕裂伤,那就彻底断绝了康复的希望。医生让我们买个护腰,陪护病人走路,用力于护腰的抓手,绝不能用力于病人的手臂。遵医嘱,哥哥一手轻扶母亲的患肢,一手用力抓住母亲的护腰,助力母亲身体平衡。我用绳子兜住母亲的左脚拉动其向前。到了第9 天,母亲居然能在我们的搀扶下,不用助力,左脚自动向前移动了。

“我自己来。”到了第20天,我们喂母亲吃饭时,母亲这样要求。我们把勺子递给母亲。没有一顿饭,母亲不像幼儿园小朋友一样吃得泼泼洒洒。但,泼洒的饭粒菜粒,汤汤水水,在我们眼里,都花儿般好看。因为,那是母亲自己在吃饭,她不再要我们喂饭了。

到了第27 天,母亲想喝床头柜上的茶,又不想叫我们,左胳膊居然稍微动了一下。这个细节,被我和姐姐捉住,我们情不自禁地鼓掌。然而,当我们要求母亲再动一次,给我们看看、给医生看看时,母亲无论怎样努力也没能动起来。医生说,很好,放心,康复的进程只会一天比一天好,不会倒退。

高龄的母亲康复到能站能走,赢得医生、病友、病人家属的一片赞誉和羡慕。母亲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成了医院所有中风病人的学习榜样。

果不其然。跨过元旦,到第49 天时,母亲患侧的大臂、小臂和手腕都能稍动,只剩手指头依然一动不动。医生很遗憾地对我们说,发病近50 天,气压、中频贴片、针灸、按摩,几乎所有能够使用的康复措施都已用上,至今还没能康复的功能就难以康复了,你母亲的左手将成为“废用手”。听罢医生的话,我们悲喜参半,带母亲出院,回家过春节。

母亲在家,依然不肯服输于自己的左手。每天,她自己健手拉患手,晃动、摇摆、拉直、弯曲,一遍又一遍揉、捏。我们买了中频治疗仪,继续给母亲治疗。

第53 天,是我们全家人最快乐的一天。这一天,母亲左手中指,在我们全家人热切的目光注视下,居然稍微往外动弹了一点点。啊,全胜康复!因为医生说过,在康复期,中风病人只要有一个手指头能有一点点动弹,就有整个手功能完全康复的希望。

回想母亲的康复进程,“我自己来”,是母亲驱除病魔的金箍棒哟!

猜你喜欢

动弹中风病左脚
你有理有据,我听不进去
抬不起的左脚
我给姥爷来跳舞
中风病针灸穴位的演变与思考
浅析中医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安全气囊婴儿车
中医脾胃论中风病病机及其诊治
脑筋急转弯
论中风病三期辨治
你的双脚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