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堰融媒体在战“疫”大考中的巨变

2020-11-17

记者观察 2020年23期
关键词:日报社十堰市县

一、主动策划主导舆论场,实现可看内容更多

疫情发生后,十堰市委宣传部迅速组建疫情防控应急工作专班,市委网信办启动互联网一级应急响应,十堰日报社、十堰广播电视台分别成立疫情防控宣传报道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加强对疫情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领导。主动策划引导舆论,确保导向不偏,主导了舆论场,为新闻宣传的质效提供了前提保障。

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新闻报道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没有顾此失彼,而是质量并重,真正做到可看的内容更多了。截至3月13日,十堰市在央媒发稿751篇(条)、省媒1460篇(条),市级媒体平台发布信息35870篇(条)。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发布信息46405篇(条),其中电视播发信息3370条,网站发信息20068条,微信公众号推送2432次共8779条,客户端发信息9499条,推出电台音频4135条,原创抖音、微视频554部。

对疫情防控信息爆发的态势,市县融媒体迅速出击,充分发挥各自平台优势,聚焦疫情态势、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公众关切、讲好战“疫”故事。十堰日报社“3报7网4端12微1刊1栏”的28个媒体、十堰广播电视台“3套广播3个电视频道1报1网1端7微”的16个媒体、县市区融媒体中心“电视、电台、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的49个媒体“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进行报道,织密了疫情防控信息网。市委网信办为市县媒体积极协调争取微信公众号发布次数权限,各媒体官微由原来的日发1~3次提升至日发10次,增加了报道的频率和“火力”,新闻推送更快、更及时。疫情发生以来,十堰日报社的“十堰日报”“十堰晚报”“秦楚网”“十堰发布”四大官微共发布3530条微信,总阅读量达1.38亿次,其中“10万+”微信达到270条,超过了前两年的总和。全平台、高频次、高密度的发布确保了新闻量的通道。

二、高效指挥立体发布,一线深挖创作好作品

疫情防控宣传战役打响后,179名市级媒体记者、103名县级融媒体中心记者逆行赴战场,实地采写了一大批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新闻作品,记录了全市众志成城战“疫”情的时代风云,汇聚起全民主动投身战“疫”的磅礴力量。

这些作品中有反映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的文章,如《十堰抗击疫情城乡“一盘棋”》;有反映医疗救治的写实报道,如《为生命出征 为使命战“疫”——解读市西苑医院“两零”背后的秘密》;有讲述感人事迹的人物素描,如《主动请缨就地战“疫”的郧西籍上海医学博士夏进东》;有反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爱精神的特写,如《兵“桂”神速 共克“十”艰——广西对口支援十堰市抗击疫情纪实》;有反映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抗“疫”的工作纪实,如《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也有反映复耕生产的新闻速递,如《扶贫车间复产,农民家门口就业》等等。这些作品,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成为十堰新闻品质的内核。

三、重构生产全媒发声,打造信息高速“中继站”

市县融媒体采用“中央厨房”式模式,构建“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媒传播”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做到“一键齐发,一呼百应”,让信息“加速跑”。十堰日报社旗下的“十堰头条”,在首屏置顶区开辟“疫情快报”“服务电话”“辟谣专区”“权威通告”“出行申请”等专区,集中推介疫情权威信息及资讯服务,疫情期间平台活跃度提升3倍,日活跃度突破10万人(次)。

以信息转发员为传播核心节点,打造信息高速“中继站”。在全域范围内高效、有组织地推送,大幅缩短了信息中转时间(媒体端到用户端),让信息“冲刺跑”。市委网信办组织搭建了四级新媒体矩阵工作群4598个、市直单位建群365个、县级建群4233个。截至3月13日,共组织推送中央、省、市疫情防控重要精神、各类公告、防疫知识以及抗“疫”典型事迹等相关稿件282篇。

各级各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和联络员、网络新闻发言人和网评员、党员干部及新闻工作者等通过入群、入圈、入网,把信息转发推送出去,成为疫情信息传播的“中继站”,用人工的方法链接了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信息“最短路径”,把正面权威声音第一时间传递到群众中。

四、聚焦用户丰富内容,实现网上“云服务”

市县融媒体积极拓展新闻宣传的外延,以“新闻+”为主线,统筹“+媒体服务”“+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增值服务”的融合,打造集合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十堰头条”客户端整合城区各大医院的网上问诊服务,推出“在线问诊”专区;结合小蜜蜂电商平台推出“线上购物”;联合市人社局推出“网络招聘会”;联合教育培训机构推出“线上公益课堂”“公益心理咨询”;联合各大银行推出“线上金融超市”等深受用户欢迎,既拓宽了服务,又增强了用户粘性,提升了平台影响力。

通过打造尊重用户体验,关注用户需求,激发用户兴趣参与讨论有效互动,从而实现媒体价值。如十堰日报社推出的“防疫知识答题”活动累计参与56万人(次),“防疫法律知识有奖答题”活动累计参与69万人(次)。该活动的推出在宣传普及防疫知识的同时,增加了用户黏度,提升了媒体品牌影响力。

五、打造融媒新品,实现媒体融合

市县融媒体在顺应时代发展求“新”做“全”的同时,注重对已有平台做“精”产品向深度融合方向演进。

因网络飞速发展,社交平台特别是短视频的异军突起,“全”的内容从原有的“报纸、电视、电台、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继续向“抖音”“快手”等平台扩展。

以抖音平台为例,“十堰晚报”抖音账号,疫情期间发布作品600余条,累计播放量3.7亿次。《最早发现疫情苗头女医生》单条最高播放量6431.5万次,点赞量363万;《医生怕浪费防护服,憋8小时不上厕所》单条阅读量5837万,点赞量299.4万;《95后小护士勇敢抗“疫”》单条阅读量5047.2万,点赞量238.9万。以上三条新闻勇摘“十堰晚报”抖音点播量前三甲。

疫情期间,市县融媒体还采用新媒体手段、结合地方文化元素,推出一批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抗击疫情短视频、H5等融媒体产品,如茅箭区的方言版顺口溜《茅箭人民有信心》、郧西三弦说唱《众志成城抗疫情》、武当山《武当九式太极拳》电子书等一系列网络“爆款”作品。

六、以疫情为机以战代练,实现自身发展得更强

市县融媒体以疫情为机,“内”提素质,“外”树形象,媒体平台品牌影响力在危机传播中大幅增强,融合发展呈现“几何效应”,彰显了十堰媒体“新闻力量”。

通过本地媒体主动入驻中央媒体、省市媒体搭建的融媒体技术平台,更好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同互动。“十堰晚报”“十堰发布”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视频客户端等开设账号,十堰日报社150余篇报道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强国、今日头条、荆楚网、长江云等国家级、省级媒体转载刊发。

通过以战代练,市县融媒体在战“疫”中树立了全媒体传播理念,在实战中提升了全媒体传播业务素养,创作出了一批受众“愿意听、喜欢听、听得懂”新闻作品,从业素质得到了提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日报社十堰市县
关于日报社新媒体平台发展的思考
多个省的市县机构改革开始实施
Zhejiang in Jin Yong’s Wuxia World
5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竹溪物语,问漆武当"漆乡十堰首届当代漆画展作品展
检察版(四)
十堰市委书记张维国三个词体现十堰特色
一图读懂贵州市县乡三级人大换届选举
为业余棋手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