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

2020-11-17王建芹

民主与法制 2020年45期
关键词:法治化治党依法治国

王建芹

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深刻总结并回答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的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辩证关系中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应中国梦时代要求的重大理论创新。

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系统完备、内涵丰富的思想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特征,就是要始终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进而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法治思想肯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最重要的制度特征,就是党内法规体系与国家法律体系共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的基本格局。事实上,这也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作为具有国家创制意义的常态化领导力量,以及党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的特殊领导地位,是中国法治化建设绕不开的现实基础,也决定了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转型,必须以实现党内治理的法治化为前提和保障。这一法治国情,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充分发挥依规治党对依法治国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从而实现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相互贯通、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相互协调这一基本格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党内法规不仅具备了法的属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即鲜明的党性。法的属性决定了党内法规需要权威,且需要被一体遵循。政治属性决定了党内法规是要求更高、标准更严的治党规范,这是我们党讲政治、讲党性的必然遵循。从这个意义而言,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即党规之度。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有效解决了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制度保障问题。在此基础上,紧紧抓住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这一关键,将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党内治理的实际效能,形成了以上率下狠抓制度执行的强大声势,党员干部遵规守纪意识大大增强,党风、政风明显改善,党的领导力、执政能力明显提升。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决定了执政党执政理念、执政方针、执政行为、执政手段的法治化,对于国家治理整体法治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法治的核心在于权力运行的法治化,“治国理政须臾离不开法治”,是我们党总结70年执政历程历史经验教训中最为深刻的认识之一。因此,善于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律程序上升为法律,并将党的宗旨及规矩制度化,形成管党治党的规则约束,是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在国家治理及党的建设领域的体现和运用,更是为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而进行的一场“自我革命”和深刻的治理变革,标志着党自身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手段,正在不断走向完善与成熟。

与此同时,实现党内治理的法治化,不仅是以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管党治党的最佳表征,也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必然要求。更重要的是,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依规治党不应止于党的制度建设,更是一种文化建设,即从形式意义上的党内法规到文化意义上的党内法治文化的转变。只有将作为外在规范的党内法规,内化为广大党员内心的自愿认同和自觉遵守,形成遵规守纪的习惯和方式,党内治理才能真正实现法治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国家的建设才能更好地阔步前行。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对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意义深远。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党内法规必将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从而为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石。

猜你喜欢

法治化治党依法治国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信访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配置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国企改革法治化的“知”与“行”
坚守人民立场 从严管党治党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思考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