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窑湾古镇的历史布局和建筑分析

2020-11-17

黑龙江史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会馆运河古镇

郑 瑾 徐 毅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200)

一、窑湾古镇概况

号称“中国大运河第一古镇”的窑湾,位于江苏省新沂市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是大运河的第一古镇。其地理位置“东望于海,西顾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岳”,因在秦汉时期设窑烧制器皿故得“窑湾”之名。古镇于春秋时期诞生雏形,于唐代初期建镇,繁盛于明清时期。自明清至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运河漕运繁荣,因地处运河要道,所以在此期间窑湾经济发达,城镇建设完备,被誉为“中国大运河第一古镇”。后随着运河漕运的衰退,古镇褪去光晕,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随着新沂市旅游业的发展,窑湾古镇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古镇旅游热潮的推动之下,合理保护古镇历史遗迹,研究古镇文化是首要任务,对古镇历史布局和空间形态的分析必不可少。

二、窑湾古镇历史布局和沿革

1.古镇区域规划。窑湾古镇现有800 余间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总体规划布局沿地形和河流走向展开。其背枕新沂市,面朝京杭大运河,周围环绕有护城河,整个地形呈三角洲状。因其处在新沂、睢宁、邳州、宿豫的交界处,而有了“鸡鸣四县闻”的声誉。依地势和使用功能,古镇大致可以划分为运河沿岸区、商业区和居住区三个部分。运河沿岸区设有码头,贸易繁忙;商业区地处窑湾古镇的核心位置,其建筑多为明清样式,众多会馆、商铺等重要地标型建筑汇集于此;居住区部分多以合院为单位,路窄巷深,路网复杂,规划之初受风水思想影响,城镇以“九宫八卦”方位布置。古镇至今仍保留明清时的样貌。

2.道路。窑湾古镇的路网规划依托其三角洲地形进行。道路围绕运河,贯穿古镇各功能区域。与其他中国传统古镇的设计规划类似,窑湾古镇的交通路网呈“鱼骨”状分布。以中心炮楼为中心,西大街和中宁街平行于运河走向,贯穿南北,是路网主轴,为“鱼脊”;中大街、南大街和北大街横贯东西,从码头向城镇方向辐射,是路网次轴,为“鱼肋”;其他支路在此基础上发展延伸至挨家各户,为“鱼刺”。中宁街南抵运河码头,北抵古镇中心的商业核心区域,为码头贸易和古镇商业的链接枢纽;西大街连接镇北老沂河与古镇商业中心区域,衔接南北水路、陆路交通;北大街、中大街和南大街贯通运河沿岸、商业区和居住区三个功能区域,连贯东西交通,另一方面为码头货物北上东去陆路运输起始之首。

尽管古镇的道路网承担了交通、商贸和风水等多重功能,然而其道路空间并不十分开阔。道路两侧建筑外立面形式简单,空间层次单一,鲜有起伏。主干道路的宽度为2—2.5 米,建筑高度约为3 米,高宽比约为0.6,这与中国多数传统古镇的数据相一致。道路两侧商业建筑多有廊棚,为固定形式。廊棚上有瓦片覆盖、下有柱子支撑。柱为木质结构,柱体粗壮,下有柱石,这一特点与江南古镇清秀细长的廊柱有所不同,展现了苏北粗犷的建筑风格。几经岁月雕琢,现在窑湾古镇看到的廊棚已为现代仿造而成。

古镇的街道还具有风水意义。南北大街和连接这两街的西大街、中宁街形成八卦图的太极线,分割阴阳两极,也大抵划分了居住区和商业区以及运河沿岸区域的空间位置。

3.运河沿岸。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之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发展,窑湾古镇逐渐发达起来,这个苏北重镇有着“苏北小上海”的美誉。不同于江南水乡的建筑直接临水而建,窑湾镇的运河沿岸设有宽敞的运河大街,这是为方便货物装卸所布置的。运河浪高水深,沿岸没有私人码头。因此沿岸建筑较少在此面设置门洞。其受苏北地区建筑风格影响,运河沿岸建筑的门窗洞面积较小。此区域以民居建筑居多,高低参差不齐。故运河沿岸的界面平面光滑流畅、较少凹凸;立面天际线曲折变幻,洞口面积小于实墙。

4.商业街区。商业街区是古镇的核心街区,古镇因运河漕运而繁华于经济。古镇至今仍保留了大量商业街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信隆酱园”距今已有近400 年历史,是古镇商业街区的重要代表建筑。酱园至今还在以传统做法生产窑湾特产“甜油”。窑湾古镇的商业区兼具南北方建筑风格,建筑形式的立面丰富多样,门窗开洞方式不一,这一点在商业区沿街的界面上表现尤为集中。商业街区居住用房和商业房混杂,很多建筑为前店后坊或上宅下店的形式,层数有单有双。前店后坊形式的多为宅院,沿街形态造型简单、细节突出,多为单层。上宅下店形式与其他地区此种类型的界面类似。上层开窗,窗洞分布呈条状、整齐有序。下层设有门洞、窗洞,因各建筑造型有别,门窗面积有大有小,故下层窗洞与实墙关系在有序中透着变化。因此商业街区的界面纷繁复杂,界面中高低建筑穿插,开间有大有小,门窗洞分布亦没有规律可循。古镇往来商船夜泊窑湾,水手们上岸采购,黎明即起航。因此窑湾古镇的市集夜聚晨散,被戏称为“夜猫子集”,该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夜猫子集”蕴含了窑湾古镇特有的运河码头文化。作为京杭运河上重要的货运集散基地,漕运繁荣、人员众多。由商船补给所带来的集市销售繁华,至早上货船离岸人群散去,第二天再开始由此反复。

5.居住区。居住区的规划与建筑形态与徐州地区其他古民居相仿,因此在空间界面上也颇为相似。普通民居以单层居多,立面开窗少,窗洞面积小。富家宅院多为二层,出于防盗功能考虑,窗洞与墙面实体面积比小。窗洞对称分布在门洞左右,窗洞数量与开间成正比关系,窗口分布呈节奏感,始建于康熙年间的吴家大院是居住区的重要代表建筑。

三、窑湾古镇的历史建筑

走在古镇街头,现在的我们仍然可以从街巷深处的景观,品位到古镇点点滴滴的历史文化。纵横有条的青石板街将林林总总的宅院、店铺贯穿起来。青砖灰瓦、窗影阑珊无不诉说着历史沧桑。而一家家商行、店铺、作坊、会馆经修复保护后,仍向世人展示着古镇的历史繁华。而古镇中的地标性建筑则是最能反映历史人文面貌的主角。

1.桥。窑湾古镇现存有月牙桥遗址和吊桥遗址,重新修葺翻新了三戒桥和汉时古桥。古镇三面临水,桥是连接古镇与外界的重要交通枢纽。桥的造型为明显的北方造型,桥身宽阔高大,桥头空地开阔,对此可对古时繁忙的人流、货流集散窥见一斑。

2.城门、炮楼。古时窑湾是军事要地,富甲一方。为防御外敌侵扰古镇建有城门和炮楼等防御性建筑。其简单高大的形体与其他建筑群形成明显对比。肃穆庄严的建筑风格兀立于整个古镇的建筑群之上,与兴隆繁茂的古镇格格不入。

3.会馆。窑湾是一个移民古镇,众多的外来人口在此经商、开设会馆。古镇现保存有会馆八间,分别为:山西会馆、河北会馆、山东会馆、河南会馆、安徽会馆、苏镇扬会馆、江西会馆和福建会馆,各省会馆风格迥异,展现其地方特色。山西会馆在所有会馆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现经整修对外开放。建筑采用青砖砌墙,卷棚歇山屋顶,沿街立面有7 个开间,其厚重高大的体量散发着山西建筑的雄伟魄力。山西会馆内的戏楼乃是窑湾古镇现存建筑中的精品。戏楼为攒山重檐顶,上覆有琉璃瓦,垂脊上有神兽构建。戏台为方形平面、彩绘斗拱、凿井天花,美妙绝伦。

4.商铺、作坊。繁盛的古镇经济造就了大批特色店铺:典当铺、银楼、邮局等不胜枚举。在此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商铺和作坊进行阐述。赵信隆酱园是至今仍在营业的特色老店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采用前店后坊的建筑形制。店铺沿中大街开设,面阔四个开间,挂有匾额和对联。店铺后有宅院四道,门上有斗拱挑檐。建筑由青砖所砌,窗小墙厚,场院内至今摆放酱缸用来酿造甜油。

5.寺庙。窑湾古镇拥有庙宇众多:观音庵、碧霞宫、城隍庙等众多庙宇。目前经修缮对游人开放的有观音庵、三清观和天主教堂等遗址。中式寺庙均为前厅后堂的格局。

6.民居。民居建筑的数量在古镇所有建筑中占绝大部分比例。按空间形态可以划分为合院和独栋建筑;按使用情况可以分为多进宅院和小型合院。在窑湾本地多以使用情况来划分民居建筑的种类,本文依次来分别对多进宅院和小型合院阐述。合院是半公共性质的围合空间。人们在自家门口吃饭闲聊、洗涤晾晒、养花遛鸟,享受惬意的市井生活。窑湾的合院居住一个或若干家族,人口众多。

普通平民所居住的多为普通小型合院建筑。整体院落坐北朝南,满足北方地区采光、防寒等需求。坐落在合院底部的为正房,朝南方向,一般为三开间,少数有五或七开间,一明两暗,东西两侧设有厢房。合院中各建筑的使用严格按等级制度划分,长幼尊卑有序。墙面为青砖材料,青瓦硬山屋顶。屋脊造型简洁,两端微翘,上有镂空。门窗开洞小,门窗洞口上部有石梁结构。较古镇的其他建筑而言,小型合院多为单层建筑,形式简单,细节装饰也较少。此类住宅多以家族为单位居住,院内空地为公共空间,满足居民洗涤晾晒等日常所需。

在窑湾古镇经商的富甲经济实力雄厚,建造众多的宅院于此。这些院落规模庞大、体量厚重、气质庄严,布局有二到四进不等。比较庞大的多进宅院有吴家大院、徐家大院和顾家大院。建筑屋顶多为硬山式,上覆青瓦,檐口瓦当饰有立体吉祥纹样。墙面由青砖砌成,厚重敦实,为窑湾古镇建筑文化中最为精彩的一笔。康熙年间,吴家官员发配至窑湾,经营烟丝生意。作为窑湾吴家大户,在古镇富甲一方,号称“吴半街”。吴家居住的宅院共四进院落,房屋500 余间。房屋结合其祖籍福建的建筑风格与窑湾地区当地风格。前宅会客和生活使用,后宅为主人生活区。

四、结语

窑湾古镇上的车水马龙早已离我们而去,渐行渐远,留下古镇完整的建筑格局静待我们去寻味去探索。在古镇旅游热潮的推动下,各地相继推出古镇旅游项目。很多过渡盲目地开发,让古镇形态的现状和未来令人叹惜。自2007 年开始新沂市着重开发窑湾古镇的历史遗产,发展旅游经济。2008 年,窑湾古镇的开发还被列为徐州市市政重点工程。在政府倡导性政策的指导下,古镇修旧如旧、建新如旧。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对古镇的研究和保护起到积极作用,并对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会馆运河古镇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一岩九饮会馆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运河古通衢 水韵本天成
邮轮“挤过”狭窄运河
同里古镇
“乡土之链”话会馆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