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走向唯物史观的关键环节

2020-11-16张楚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6期
关键词:异化劳动人本主义唯物史观

张楚

摘要:《手稿》写作之前,马克思对政治异化、市民社会和无产阶级等问题的研究是马克思孕育和建立唯物史观的思想起点。《手稿》是马克思把政治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相结合的首次尝试,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走向唯物史观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唯物史观;异化劳动;历史辩证法;人本主义

一、《手稿》之前是马克思孕育、建立唯物史观的思想起点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一方面对抗反动的封建统治及其舆论工具,另一方面和运动内部的极端分子“左”的行为做斗争。马克思在前一条战线展开斗争的成果,是评关于出版自由的辩论的论文。他首次触摸到了物质利益问题,马克思意识到不同的等级具有不同的物质利益,德国社会饱含了由不同社会利益所支配的各色等级之间的分歧对抗。同《科伦日报》的论战,马克思发现德国哲学“爱好宁静孤寂,追求体系的完满,喜欢冷静的自我审视”[1]的致命弱点。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的论文中,他认识到利益原则对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活动的支配作用,这动摇了他信奉的黑格尔式的唯心主义国家观,成为推动马克思关注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和孕育唯物史观的重要契机。

在后一条战线中,马克思反对“自由人”把现实问题变成宗教问题,和通过批判获得理性的黑格尔式做法,认为应坚持意识和现实统一的观念,批判“自由人”的个人主义和极端唯心主义错误形成唯物史观有非比寻常的意义。《莱茵报》被查封后,马克思从国家和法的批判开始,逐步展开对社会物质关系、对市民社会的批判,自觉向唯物主义转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是孕育唯物史观的重要文本。《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黑格尔的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进行颠倒;《论犹太人问题》坚持将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将鲍威尔政治解放和宗教解放的关系问题转变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问题,表明马克思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思想。《<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分析了德国进行彻底革命的必然性和德国无产阶级的形成,把对完成人类解放的途径和依靠力量的探讨转为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论证。马克思就是这样从黑格尔哲学和革命民主主义立场出发,對思维和存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做出了自己的辩证理解,并诉诸无产阶级完成人类解放,意味着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并开始创立崭新的理论体系。

二、《手稿》是马克思走向唯物史观的关键环节

(一)《手稿》中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前提

马克思考察异化劳动视角的扩大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前提,研究视角的扩大集中体现在《手稿》笔记本Ⅰ初步关注孤立人的自我异化,到《穆勒评注》中马克思着重考察交往异化的变动。马克思在笔记本Ⅰ中对异化劳动理论首次进行全面阐述,分析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穆勒评注》中马克思从社会关系视角论述交往关系的异化,马克思论述了,原本人与人交往无需中介的参与,但私有制的出现致使交往成为通过交换劳动产品获得货币形式的私有财产的一种社会活动形式,货币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异化产生的原因,并且通过阐释信贷业的出现发展来说明人与人之间交往异化程度的加深。从《手稿》到《穆勒评注》,马克思观察资本主义社会的视角逐渐打开,从关注孤立人自身到研究社会关系的人,进而揭示人与人相异化,从社会领域探讨人的本质正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前提。

(二)《手稿》明确提出了劳动是社会历史的基石,世界历史发展的原动力的观点

《手稿》认为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正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德意志意识形态》更加完善了这一观点“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这种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2],所以马克思在写作《手稿》时就发现了劳动这一“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马克思在《手稿》中对费尔巴哈“人是类存在物”[3]的观点进行发挥,赋予人的本质为“劳动”,强调人的本质的社会属性。劳动实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的统一,人的生产活动就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也正是因为马克思把劳动看作社会发展史的决定因素,因而实践也就在《手稿》中被马克思摆在了首要地位,指出“理论难题的解决”“是实践的任务和以实践为中介”,“真正的实践”“是现实的和实证的理论条件。”[4]127-129

(三)《手稿》呈现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萌芽

《手稿》呈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的萌芽。这一唯物史观思想的萌芽主要凸显在异化劳动理论当中,马克思借异化劳动来分析资产阶级社会中“工人”和“工人之外的另一个人”(即与工人相对的资本家)两者之间的阶级对抗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可以理解为生产关系,它们是“异己的、敌对的、强有力的”[4]99,这些哲学性质的话语已经触摸到了人与人之间异化和利益冲突,其理论的实践的、现实的、客观的唯物主义蕴味已呼之欲出。《手稿》中形成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的萌芽,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给予考察,看到了政治上层建筑是由物质生产的一般规律所支配,是被决定的地位,宗教等异化只发生在人的意识中,而经济的异化却是现实生活的异化。虽然此处马克思只是笼统地表达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内容,缺乏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内在结构和不同要素的深入分析,更没有形成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以及物质生产对意识形态的决定作用的运行机制的科学说明,但马克思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三、手稿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辩证法思想。

首先,马克思明确指出黑格尔哲学颠倒了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唯心主义实质,但关键在于马克思也吸收了黑格尔的否定性辩证法的思想,“《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4]163透过黑格尔“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4]159看到了否定之否定的合理性和普遍性,指出这一抽象掉所有实际内容的否定之否定图式是可以适用于一切内容的逻辑范畴。历史辩证法贯穿了马克思考察社会历史规律的全过程,推动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全貌。其次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将人的本质理解为有意识的劳动的思想,对唯物史观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手稿》中马克思剥离黑格尔劳动思想的抽象形式后,看到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4]163马克思看到黑格尔已经通过抽象思辨意识到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正是通过劳动完成了自我创造过程。[5]这些都促进了马克思后来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学中劳动的二重性、人的本质问题等等,对唯物史观的构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手稿》自发表以来,遭到不同理论派别的误读,他们都背离了唯物史观创立过程中的总体性原则。唯物史观区别于单一的经济决定论和抽象的人本主义学说,是唯一能科学的说明历史发展规律的完整理论体系。

《手稿》呈现出的丰富的具有历史统一性的辩证关系,这是马克思思想朝着历史根源方向前进的重要体现,对其进行任何割裂性解读,都只能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精神实质的错误理解。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21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32

[3]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8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林宏彬《:手稿》的经济学思想探究.经济论坛[J].2016(06):146注释:

此处采纳苏东学者拉宾和国内部分学者的观点,认为《穆勒摘要》写于《手稿》笔记本Ⅰ后

猜你喜欢

异化劳动人本主义唯物史观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