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宁县西北部贫困乡镇产业发展困境与出路

2020-11-16张昌盛王雄雄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路径选择效益

张昌盛 王雄雄

【摘   要】 南富北贫,发展不平衡是静宁县域经济的实际。文章通过对静宁县南部乡镇与西北部乡镇的对比分析,指出了西北部贫困乡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对后续产业扶贫路径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产业扶贫;效益;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11-0006-08

[Abstract] Rich in the south and poor in the north, the development imbalance is the reality of Jingning county econom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verty-stricken villages and towns in the northwest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villages and towns in the south of Jingning County and in the northwest, and probes into the choice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path in the following industries 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benefit; path selection

1  引言

静宁是国家六盘山片区特困地区贫困县和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在多年的扶贫开发历程中,全县24乡镇逐步形成了“南富北贫” 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南部乡镇“30年谋一果”,依托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群众由传统农民转变为职业果农的同时,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提升,过上了较为富裕生活;西北部贫困乡镇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冷凉,当地群众经济收入来源仍然依靠传统的种养殖业以及低技能水平的劳务输出,增收渠道狭窄。所以,深入分析静宁西北部贫困乡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一条适合当地乡情村情实际的主导产业,是促进静宁县域经济整体均衡发展,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的关键所在[1,2]。

2  静宁西北部贫困乡产业发展困境

按照地理区划,静宁县西北部贫困乡镇主要包括界石铺、四河、红寺、细巷、三合、原安、灵芝7乡镇(其中原安、四河两镇属甘肃省40个深度贫困乡镇)。7乡镇具体资源禀赋见表1。

表1可见,西北部贫困乡镇在人力、土地资源上占有一定优势,尤其是人均耕地面积达到4.29亩,比静宁全县人均耕地面积3.27亩多出1.01亩。尽管如此,由于一直以来未能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明显偏少,以粮食为主的旱作农业面积偏大),群众生活水平却远低于南部乡镇。这种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极大地制约了全县经济整体持续健康发展。具体而言,在产业发展上这些乡镇主要存在以下困境。

2.1  尚未进行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静宁县委、县政府确立了“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靠劳务”的产业指导方针,但由于西北部乡镇气候和南部乡镇差异较大,加之前期培训跟不上、老百姓缺乏果树管理技术,果产业发展进展不大,当前仍以种植土豆、玉米、小麦为主,产业结构调整举步维艰。事实上,对于西北部乡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和努力一直从未间断。上世纪80年代末,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实际,静宁曾提出“南部苹果,北部梨”的产业规划布局。经过多年的发展,时至今日,南部雷大、余湾、李店等乡镇苹果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苹果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金蛋蛋”。目前,静宁苹果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万亩(绝大部分分布在南部乡镇),以县区为单位局全国第一,成为有名的“中国苹果之乡”。2019年全县苹果产量88万吨,产值39.6亿元,苹果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柱,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西北部乡镇梨产业发展却并不成功,除界石铺镇312公路沿线保留了一部分早酥梨外,其他乡镇的梨树多因疏于管理和见不到经济效益而又被群众砍掉重新种成了粮食作物,静宁也因此痛失了将西北部乡镇打造成全国优质早酥梨生产基地的先机。与南部乡镇的职业果农相比,目前,西北部乡镇群众在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的同时,传统旱作农业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却并不明显。由于土地收益低下,西北部鄉镇各行政村绝大多数年轻力壮的劳动力都选择了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老人只能就近种植一些粮食作物以解决温饱所需,以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土地撂荒现象。

2.2  尚未形成增收的主导产业及产业链

静宁西北部乡镇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目前土豆、玉米、小麦、小杂粮的种植仍以单家独户为主。品种不统一、品质和产量也不高,还远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及其产业链。

这与南部乡镇依托苹果产业带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形成巨大反差。在静宁南部,随着苹果产业的发展壮大,以果品为带动,全县纸箱包装生产企业达到18家,年产纸箱3.1亿平方米,年产值11亿元,产品远销新疆、内蒙、陕西等地,静宁也被命名为“中国纸制品包装生产基地”。同时,依托苹果产业,一批发泡网、果袋、果汁、果醋加工和果品冷藏企业也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可见,小苹果延伸出巨大产业链——静宁已形成种苗繁育、技术推广、贮藏运输、加工增值的苹果产业链,培育、带动果品相关企业160多家,全县果品年贮藏能力达到52万吨,年加工转化能力12万吨。当前,除了玉米以外,西北部乡镇只有数量很少的一些小杂粮、食用菌企业在精准扶贫政策及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而言仍然品质不优、规模不大,品牌不强。这些涉农企业的产品主要依托帮扶单位的订单进行销售,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能力普遍很弱,如果离开帮扶单位的支持很难存活下去,所以,与之相对应的加工、服务等二三产业更就不可能形成和发展起来了。

3  静宁西北部乡镇产业发展的路径思考

当前,脱贫攻坚已到决战决胜期,乡村振兴也即将拉开序幕,而产业发展无疑是推动两大战略的关键和动力源,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巩固农业农村发展成果是最为可行的一条路径选择[3~6]。如果没有静宁县委、政府的统筹规划与政策支持,单凭商品意识本来就淡薄的农户要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几乎是不可能的。静宁西北部乡镇要走出产业扶贫低效发展的困境,急需以县委、政府为主体,整合全县扶贫产业资源,统筹规劃,尽快探索出适合当地发展的主导产业。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静宁西北部乡镇产业扶贫开发中汲取以往经验教训,注重规划引领,走规模化、集约化的路子,形成一业主导,多元发展的格局。

3.1  发展肉牛养殖,形成种养循环产业链

静宁西北部乡镇群众有养牛的传统。脱贫攻坚中,西北部乡镇各村牛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县委、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鼓励牛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实践证明,走以肉牛养殖为主导的多元循环的种养结合的发展路子,具有很强的可行性。首先要增加牛存栏量。根据目前西北部乡镇合作社养殖小区规模小、经营粗放,大多亏损的现状,可以采取以私人养殖为主拓展牛存栏量,在未来肉牛产业发展局面打开时,再及时发展高水平、集约型的养殖公司。其次要跟进技术指导。为解决农户分散养殖技术上的短板,应培养一批兽医及养殖专家,以科技特派员的模式进村入户,巡回做好肉牛疾病防治及养殖技术的指导。第三要形成产业带动。静宁县委、政府可统筹规划,在西北部各乡镇中心区域建立集中的牧草青贮中心,解决农户养殖过程中饲料质量差的问题。西北部各乡镇应整体规划出粮饲兼用的玉米或饲料专用玉米集中种植区域,由青贮中心集中收购打包青贮,用产业扶贫资金补贴以成本价出售给养殖农户。为降低饲草价格,各乡镇应及时普查清理并及时流转撂荒土地,统一种植饲草型玉米或者优质苜蓿,由青贮中心统一储存供应。第四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肉牛养殖—饲草种植—饲料加工—有机肥产业,肉牛养殖末端的粪便其实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料来源。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养牛达到一定规模后,西北部乡镇可以发展有机肥产业,即尝试以养牛大村为单位将牛粪统一收储并集中加工成有机肥料,作为南部乡镇苹果产业的有机肥或西北部乡镇有机小杂粮种植的肥料来源,促进静宁县绿色有机循环农业的发展。

步入新时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必然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所以,绿色有机农业正在成为趋势,这对落后地区农业产业是一次难得的机遇[7]。在以牛产业为主导的前提下,西北部乡镇可以继续做大做强小杂粮、早酥梨、蜜蜂等传统产业,在多元化发展上迈出实质步伐。当地政府可以通过统筹规划、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将这些传统产业打造成绿色、有机农业产业。

3.2  坚持市场导向,尊重产业发展规律

对于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经济组织,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要牢记,只有形成以市场化原则运作的经济模式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带动二三产业发展[8]。雇佣贫困户的企业要按照市场原则,严格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机制,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坚决避免用社会责任绑架企业正常经济创收的错误做法,在收入分配比例上,可以加大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的绩效工资比重,适当降低分红比例,以增强贫困户自食其力的信心,减少等、靠、要的心理。那种无论企业盈亏都要给贫困户入股资金分红的做法不仅不符合市场规律,也会极大挫伤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徐晓兵. 扶贫扶长远关键看产业[N].甘肃日报,2019,08.

[2] 李志平.我国产业精准扶贫的路径分析与政策模拟研究 [J].财经研究,2017,04.

[3] 左停,刘文婧,李博.梯度推进与优化升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4] 孙久文,李星. 攻坚深度贫困与 2020 年后扶贫战略研究[J].中州学刊,2019,09.

[5] 修兴高. 中国产业扶贫模式比较研究——以福建省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8,06.

[6] 陈忠言.产业扶贫典型模式的比较研究——基于云南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实践[J]. 兰州学刊,2019,05.

[7] 吴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机制构建与路径选择[J].中国软学, 2018,07.

[8] 张卫平. 新时期实现产业扶贫到户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7,21.

(编辑:李晓琳)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路径选择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