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在移动视点下苏州园林空间构图的变化

2020-11-16郭健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

摘要: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构图蕴含着深厚的美学哲理,本文通过在动观察角度下采取理性的方式对苏州园林的空间构图进行分析,将古典园林的设计理论和游人对空间的感性认知结合,来分析传统园林空间美学背后的设计依据。

关键词:苏州园林;动观;空间构图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7-0169-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116

古人寄情山水,苏州园林作为江南传统园林的代表,其不仅仅是文人情感的寄托,在空间营造上还处处体现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山水树石为要素,以尤若自然为特点。叶圣陶先生曾在《苏州园林》一文中归纳概括了其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①苏州园林空间元素的组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连续性,移步换景、步随景异、动静结合,将连续视点所观察到的景色展开颇具传统山水长卷的韵味和特色,苏州园林宛如一幅立体的传统山水画使人们遨游其中,乐此不疲。本文旨在探讨苏州传统园林在移动视点下空间构图的变化特征。

苏州园林宜以动观为主,小巧精致的苏州园林迂回辗转。相比之下的北方皇家园林,如圆明园、避暑山庄、颐和园,则以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为特色。北方园林因其庞大规模应以动观为主自不必多言,苏州园林作为江南私家园林,其特色就在于在有限的空间极尽空间的变化,曲折的道路、渗透的景色、层叠的山水,无不显示其空间层次的异常丰富。因而,使游人处园中怡然自得、感受苏州园林方寸之间不断变化的魅力。此外,苏州园林空间的丰富变化正是在动态的观察下所体会的,因此,苏州园林宜以动观为主。

苏州园林空间构图与传统文人精神内涵具有密切联系。园林艺术是中国诗歌文化艺术集大成的体现,无论从造园思想,还是园内各处题额,处处体现着传统文人精神,在空间构造上仍然可见:以取自苏轼的《点绛唇·闲倚胡床》的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为例。题额人隐去答案,与谁同坐?期望在园中观景之人可以与美景为伍,体现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与清新脱俗的气韵。“与谁同坐轩”更妙之处在于其空间构图:临水而建的“与谁同坐轩”屋檐翼角呈扇形,除此之外,其内门窗、洞口、座椅、栏杆、石桌、石凳、匾额等均以扇形的形式呈现。此外,临水遥望“与谁同坐轩”,它与后方山上的笠亭相结合又形成了一柄完整的扇子!构思巧妙,匠心独具,这个巧妙的空间构图需要游人在动观中仔细的观察,才可发现其中妙思!与当代视错觉装置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扇子的构图使用也内涵其与文人与扇子的联系:古往今来,扇子不仅具有扇风祛热的功能,同時也是文人儒雅睿智的象征,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具有高度一致性,园林受人喜爱并且百看不腻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在于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在空间构图上“,与谁同坐轩”紧紧围绕着“扇子”这一文化符号,抓住了人们对扇子的传统情怀,建筑与人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离开赋予建筑物的精神内涵,那么就只剩下一个抽象的躯壳,“有人”园林才会“生情”,才会产生“秋月春风,山影波光”等不同的感受。②

苏州园林的空间营造与传统山水画构图手法一脉相承。由于秉承文人造园的传统,中国园林在营造过程中必然存在文人思想。中国的传统山水画是文人抒发性情的一种排解手段,绘画意境营造的创作手段更是独具文人特色,咫尺千里之势,给人深远幽静之感。此外,传统山水画还与诗歌、书法相结合,若究其源泉,苏州园林的营造手法和诗歌和书法艺术也存在着某些联系。魏晋时期,谢赫在《画品》中提出“六法论”作为评判画家优劣的标准,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谢赫阐明了绘画的艺术要求,并且把“气韵生动”为首要标准,实际上也就是意境的营造的首要评判标准。同样地,文人对待园林的营造也是以“气韵为先”,而后“经营位置”,努力营造园林的文人意境。中国传统山水画以平面形式呈现,而苏州园林则是一幅立体形式呈现的画,造园的文人们,游历江河山川,看遍山河美景,搜尽奇峰怪石,再加入主观感受,传统山水画是文人们在绢素上泼墨挥毫的成果,苏州私家园林则是在有限面积内理水叠山的成果。从清代画家柳遇对苏州园林兰雪堂(如图1所示)的写生描绘上,可以看出园林空间的营造特点:通幽的曲径、婉转的曲桥以及互相穿插渗透的门洞空间,隔而未隔离,界而未界,不仅丰富了风景的层次,同时也从视觉上扩大了园林的空间。

中国山水画中的“三远法”同样适用于苏州园林的空间营造。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一书中论述了“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构图法,此方法同样也适用于苏州园林,例如在山石上搭建亭子供人休憩观赏产生高远之感;拙政园内借景园外北寺塔产生深远之感;园内的景物相互渗透,同时产生丰富层次之感。

移动视角下空间构图的变化由空间布局所决定。动观园林实际上就是按照造园者设定固有观赏路线进行游览,按照固有的空间组织序列进行观赏园林景色。苏州园林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在艺术手法上确有相通之处,但苏州园林是空间艺术,“建筑除了仅有长和宽的空间形式——即面,供我们观看的以外,还给我们三度的空间,就是我们站在其中的空间。这里才是建筑艺术的真正核心。”③相对于传统长卷山水画的传统透视,动观视角下的苏州园林所带来的不仅是视点的变化还有时间这一要素的改变,因而,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尤为重要。苏州园林的空间营造十分重视游览者在园林空间的感受和连贯性。例如图2所示,在狮子林的一处院落与院落的交界处,造园者在门洞的设计上别有用心地设计成不同形状,并且在三个空间的铺地也采用不同的手法,使得游人在跨越空间时从触觉视觉的感知层面上意识到自己即将进入另一个区域,这一设计不仅使得空间具有趣味性,同时也在空间序列上得以连贯。

此外,对比手法,也是保证空间序列连续性的一种常用手法。令人影响深刻的范例要数留园的入口处设计:留园的入口处极为狭窄和曲折,游人步入园内,视线受到了挤压,不禁使游人产生压抑之感,步入中部,侧墙上开了数十个大小、形状、距离不同的漏窗,充满韵律和节奏感,在视觉上吸引了游人的注意。当然,除了营造对比的观赏流线外,苏州园林的观赏路线有所不同,给人感受也各不相同,这也是为何每次逛园林而产生的不同感受的主要原因,不同流线组合下所观赏到景色视角有所差别,因而产生不同的内心感受。

苏州传统园林在移动视点下空间构图的不断变化,这不仅是空间与空间的过渡,也蕴含着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同时也影响着移动状态下游人内心感受。苏州园林艺术是中华传统艺术瑰宝,涵盖前人的空间营造智慧与哲学思想。造园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当下接受西方建筑教育体系的我们更应该加以研究,并且结合当代设计思想运用到日常设计工作中!

注释:

①叶圣陶.苏州园林.

②陈从周.说园.

③杰佛利·斯科特著.人文主义建筑学.

参考文献:

[1]   孟德新.从“气韵生动”看谢赫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的价值和意义[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17.

[2]易炀.对谢赫“六法论”的理解[J].美与时代(中),2016(07):60-61.

[3]   陈晶晶.中国传统园林时间设计的整体空间“模式”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6.

[4]   倪苏宁.论苏州园林空间的艺术特征[D].苏州:苏州大学,2002.

作者简介:郭健(1994-),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
使用说明方法需层次分明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的秋,美得太惊艳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使用说明方法的三个层次
绘画作品赏析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苏州园林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