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纯”舞蹈

2020-11-16陈登

牡丹 2020年18期
关键词:木屐稻香荔枝

近些年来,儿童舞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那么,如何使自己的作品成为一部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呢?作为一名坚持进行儿童舞蹈创编的普通音乐教师,笔者以为,在编创儿童舞蹈时,编导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主张,因为围绕童心创作的儿童舞蹈作品必定会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笔者结合自身的作品及其创作过程,指出儿童舞蹈创作需要体现纯真、纯朴、纯粹、纯美四个要素。儿童舞蹈无须追求专业化和技术化,只要作品能体现儿童舞蹈的纯真、纯朴、纯粹、纯美四个要素,就可以成为凝聚真善美的舞蹈艺术精品。

一、“纯”舞蹈的提出

在字典里,“纯”的概念就是没有杂质,如纯真、纯朴、纯粹、纯美等。儿童的世界就是纯净如水的世界,他们天真无邪、单纯活泼、不矫揉造作。曾经有一位著名的舞蹈编导说过,儿童舞蹈的编导必须从少年儿童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才能创作出贴近儿童生活、贴近儿童实际、受大众喜爱的舞蹈作品。这就要求编导在创编儿童舞蹈时保有一颗童心。舞蹈作品要反映童真、童趣。儿童舞蹈要杜绝成人化、专业化、小众化。比如,有好多孩子去学拉丁舞、街舞等比较成人化的舞蹈,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就会出现孩童模仿成人、矫揉造作的不当现象,自然无法感染观众,获得共鸣。

笔者提出的“纯”舞蹈,并不是说舞蹈多么神圣,高高在上,不可触及,而是指儿童舞蹈要体现儿童的本质。儿童的本质就是纯真、纯朴、纯粹,没有那些故作深沉、矫揉造作的杂质,再加上舞蹈本身赋予它的纯美,就构成了笔者的“纯”舞蹈的主张。

二、“纯”舞蹈的创作实践体会

这些年来,笔者一直坚持实践探索,从《嘻哈猫》《木屐阿妹》,到《妹仔·鱼笼·涌》《童年的荔枝基》,还有最近新创作的《稻香》,这些作品都紧紧围绕“纯真,纯朴,纯粹,纯美”这四个要素进行创作,获得广泛的好评。其中,《木屐阿妹》获得广东省第九届少儿花会金奖,其他几个舞蹈也分别在区、市少儿花会中获得金奖。新作品《稻香》在2019年香洲区第二十五届少儿花会以及珠海市第三十一届少儿花会比赛中均获得全场最高分的好成绩。著名舞蹈家和舞蹈编导万玛尖措在点评这个作品时不吝赞美之情:“这些孩子表演得太好了,从她们的神情里,能充分感受到她们的童真和对表演的热爱。我被她们深深打动了。”舞蹈作品体现童真,小演员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真实地表现她们对舞蹈的热爱,这正是笔者作为一名业余的儿童舞蹈编导对儿童舞蹈作品的追求。

结合个人的儿童舞蹈原创作品,笔者将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儿童舞蹈创作主张。

(一)纯真——童心的单纯、率真

儿童的世界是一张纯净的白纸,人们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案。有人说,只有孩子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生活家和思考者。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奇妙的小天地,他们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用自己纯净的心灵来感受周围的一切事物。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保留着一颗童趣的心,喜欢简单的快乐,喜欢天马行空……而成年后,人们褪去了孩子的影子,慢慢在成熟的外表下变得世故起来。人们总是羡慕孩子们的无忧无虑,羡慕他们单纯的眼神,羡慕他们充满善良的内心世界,羡慕他们纯真的微笑……从孩子们纯真无瑕、天真可爱的笑脸上,人们似乎能看到他们湖水一般清澈的童心。

所以,儿童舞蹈创作者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用真心感受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这既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探索,又是对往昔纯真的一种追忆。在编创儿童舞蹈动作时,笔者不追求技术技巧,舞蹈技巧交给专业院校去做。对笔者来说,儿童舞蹈的教育对象是普通学校的孩子。笔者平时细心观察儿童日常生活,并从中提炼出符合儿童特色的舞蹈动作。源自儿童生活的动作,只要善加处理、运用,就能产生独特的魅力,真正体现童真童趣。比如,《木屐阿妹》中有一段舞蹈类似西方的踢踏舞,但欧美的踏踏舞是高贵、优雅的,而这里的木屐阿妹则主要表现岭南儿童的率真、可爱。如果让孩子们像跳真正的踢踏舞那样高高抬着头,那就过于成人化,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所以,舞蹈动作被处理成稍稍蹲低,两腿分开,身体左右摇摆。孩子们跳的时候,两手抓着裤腿,仿佛怕被地上积着的雨水溅湿,两腿呈八字辟辟啪啪地跳着,显得憨态可掬,趣味盎然,变成广东特色的踢踏舞。又如《童年的荔枝基》,笔者并没有采用复杂的编排和高超的舞蹈技巧,而是运用通俗易懂的舞蹈语言,再配上孩子们夸张可爱的表情,引导孩子们演绎爱荔枝、摘荔枝、尝荔枝的情景,把童真童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纯朴——单纯而朴实的本土风情

先进文化根植于地方特色文化的土壤,只有坚持本土特色才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多年的舞蹈创作实践中,笔者获得很多体会。大量的创作实践表明,舞蹈创作如果偏离了本土的地域特色,就难以踏入成功之途。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身为岭南本土人,笔者有責任去传承、弘扬岭南舞蹈艺术,并使岭南本土特色成为我们舞蹈团的竞争优势。在舞蹈创作中,笔者始终坚持本土特色、地方特色。例如,《妹仔·鱼笼·涌》《木屐阿妹》《童年的荔枝基》《稻香》等作品都是寻访本土风情的创作结晶。笔者的舞蹈音乐也是提炼了广东音乐的元素创作而成,有的还加上一段粤语童谣,更具有地道的岭南风味。《木屐阿妹》里面的踢踏舞不是人们心目中的西方踢踏舞,而是孩子们穿着厚重的木屐跳起来的广东踢舞,脚下仍然是踢踏舞的节奏,风格却完全不同。在舞蹈中,伴随着欢快乐的广东音乐,孩子们穿着木屐,抽着裤子,弯着腰,在雨后的小巷里踢踢踏踏地跳着,舞着,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极具岭南特色的风情画面。同样,《妹仔·鱼笼·涌》里出现的灯笼沙水乡特有的鱼笼、《童年的荔枝基》里的岭南佳果荔枝,《稻香》里广袤的稻田等都具有典型的岭南文化特色。在笔者的作品里,舞蹈动态是从生活中感受到的,舞蹈形象也是从生活中捕捉的。比如,笔者设计的舞蹈作品《童年的荔枝基》中,一开始就是一群农村孩子跑到荔枝园里,舞出各种土里土气的动作姿态,《稻香》中,孩子们笨拙地锄土,这些姿态既符合人物性格,又把孩子们那种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简洁明快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纯粹——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也很纯粹

“纯粹”语出自《易·乾》:“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纯粹就是真实不假的、不掺杂其他成分的。舞蹈要纯粹,纯粹的舞蹈更有吸引力,而儿童舞蹈更应该是单纯而干净的。儿童舞蹈本是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其基本意图是启发儿童自由发挥,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方式,激发儿童对舞蹈乃至整个学业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儿童在欢乐的舞蹈中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并从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但當前,儿童舞蹈的创作同样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一味地强调比赛的结果,使创作存在舞蹈成人化、舞蹈结构繁杂化、舞蹈主题政治化、舞蹈表演模式化等现象。因此,人们要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做好儿童舞蹈的创作。舞蹈要追求真实自然、真情流露,力求让孩子用最天真的心灵、最纯粹的方式去感受世界。比如,《木屐阿妹》里无拘无束的踢踏舞,《妹仔·鱼笼·涌》里孩子们捕到鱼后自然流露的喜悦,《童年的荔枝基》里孩子们喜吃荔枝的憨态,《稻香》里的乡野劳作情趣以及浓浓的姐妹情,笔者都引导孩子们用最简单而又充满童趣的方式去表现。舞蹈不用刻意去长篇大论地说教,也不要让舞蹈主题负荷太过沉重,让孩子们在快乐的舞蹈中去体会肢体的美、思想的美、艺术的美,这就足够了。

(四)纯美——纯美是舞蹈的本质

《乐记》有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笔者认为,舞蹈的美主要是指意境美。一部堪称优秀的舞蹈作品,除了舞蹈造型、基本功底、服装道具、音乐渲染等都需要保证上乘外,还必须表现出其深切内涵——意境美。大凡具有意境的舞蹈佳作,人们往往会赞美其“像一首抒情诗”或“像一幅写意画”。对舞蹈艺术来说,意境美的创造是其审美追求的一种境界,是舞蹈的灵魂。意境不仅对主题起到深化的作用,还会调动观众的想象力,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舞蹈的意境创造达到这种境界,其才能称为艺术品并被观众所接受和喜爱。笔者的很多作品都注重意境的渲染。《童年的荔枝基》开头,虫鸣啾啾、孩童嬉戏,让人体会到瓜果飘香的田园风光。《稻香》结尾部分表现了丰收的季节,孩子们在金黄的稻田中依依惜别,风吹过稻田,使观众仿佛置身于稻香四溢的田野之中,情不自禁地受到小演员表现出来的姐妹之情的感染。舞蹈《木屐阿妹》既有雨打芭蕉、小桥流水的诗情画意,也有笑语欢歌、木屐声声的热闹场面。而雨、芭蕉、木屐、荔枝、稻田,这些都是能够体现岭南特色的元素。巧妙利用这些元素,就可以向人们展现具有岭南特色的质朴的意境之美。

三、结语

经过多年的创作体会,笔者认为,舞蹈编导必须坚决打破以往固有的程式化东西,摆脱那种一味模仿成人舞、没有自己创作特色的过程。儿童舞蹈创作要注重把握传统艺术风范和民族精神内涵。同时,要善于发现传统与时代结合的契机,努力架设传统与时代的精神桥梁,力图用简单的儿童舞蹈表现出民族的精神气质,创作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当代生活气息,既符合民族的审美习惯,又有现实的时代感的舞蹈精品。笔者的舞蹈创作就是紧紧围绕着纯真、纯朴、纯粹、纯美四个要素,立足于丰厚的岭南传统文化,同时又赋予它新时代的精神,以艺术的手法反映当代岭南儿童的真实面貌,歌颂当今幸福的生活。

(香洲区潮联学校)

作者简介:陈登(1972-),女,广东肇庆人,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儿童音乐舞蹈教育。

猜你喜欢

木屐稻香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颗,会上火吗
老爷爷的老木屐
风吹七拱稻香禾花鲤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稻香,稻香
当代情境中的乡村牧歌——评花鼓戏《虾戏稻香》
虾戏稻香
木屐声声忆往昔
荔枝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