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演变视角下历史城区整体保护规划策略探析
——以成都历史城区为例

2020-11-16母冠桦靳来勇

四川建筑 2020年5期
关键词:皇城轴线城区

母冠桦,靳来勇

(1.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41;2.西南民族大学城建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历史城区的空间格局是历史形态的见证,是城市传统生活方式和多样文化内涵的容器,如何处理历史城区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一个城市对待过去和未来的智慧。成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历史城区以成都老城为主体,主要覆盖了唐朝时期形成的两江抱城区域,即唐罗城范围。在快速化城镇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是旧城改造的冲击下,成都历史城区整体环境变化极大,然而其边界、历史轴线、中心等核心要素仍然存在,通过对成都历史城区空间演进的分析,探索提出保护历史城区整体格局的规划策略。

1 历史城区的空间演变

1.1 城郭

秦国吞并巴蜀后在成都先筑“大城”后筑“少城”,“大城”为军事政治中心,“少城”为经济中心,形成了“两城相并、六处城门”的空间格局。唐代人口快速增长,在保留子城的基础上,增建罗城,形成了“两重城墙、八处城门”的城郭格局,罗城建筑工艺采用夯土并内外砌包砖,坚固耐久,罗城的城市边界奠定了成都历史城区的限定边界。明清两代“大城”城墙均为在唐代城墙旧址上叠建而成,明代新建的蜀王府称为皇城,清代在皇城之西建满城,形成了“三城相重、四处城门”的城郭格局(图1)。

图1 成都历史城区城郭空间演变(秦-唐-明清)

1.2 水脉

秦汉三国时期,郫江和检江绕城而过,形成了两江七桥,两江的作用主要是水运灌溉,七桥分别为郫江、检江上跨江联系城市周边区域的七座桥梁,相传七座桥梁分布仿北斗七星布局。隋唐五代时期,清远江和锦江环城、解玉溪和金水河穿城,形成了“罗城四水、水城交融”的水城格局。明清及近代时期,城内部分河渠淤塞,疏浚了金水河,新凿御河,东南西北四个门的桥是成都对外的重要交通桥梁(图2)。

1.3 轴线

秦灭巴蜀后,选定“大城”为中心,新增南北向轴线,重要的历史节点有秦大城规划中心、蜀王船棺葬、武担山。唐承袭前朝轴线,通过严格的里坊制度强化北偏东30°轴线,对称布置大慈寺和青羊宫,强化东西轴线。明代兴建皇城,清代保留皇城用作贡院,强化南北向轴线,加之城门设置变化,导致城市轴线扭变,重要的历史节点有迎晖门、中和门、清远门和大安门(图3)。

图2 成都历史城区水系空间演变(秦汉三国-隋唐五代-明清近代)

图3 成都历史城区轴线空间演变(秦-唐-明清)

1.4 中心

皇城区域是成都历史中心所在,是成都历史坐标原点,其历史沿革大致为刘备汉中王府—五代蜀王宫—明蜀王府—清代贡院—现代成都中心。秦并巴蜀后定正南北向中轴线,置蜀郡郡府;蜀汉时期,刘备建汉中王府;唐设节度使署,后唐蜀王王建称帝,对都城空间进行了帝制改造,称皇宫。明建蜀王府,外设萧墙、内设城墙,明末清初皇城毁,清代康熙年间在蜀王府原址重修成都城,但萧墙已基本消失。清代重建设贡院、东西有号舍。民国初期,御河仍在、贡院城垣被拆。近代天府广场,轴线犹存,“文革”期间,为修建展览馆、毛主席像,城墙建筑均被拆除(图4)。

图4 成都皇城区域空间演变(明蜀王府-清贡院-1955年-1984年后)

2 历史城区空间演变的特征分析

成都两千年城址未变,城郭功能经历了从防御保护为主到市民活动为主的演变。唐罗城奠定了城市基本格局,由唐至清叠建而成的罗城边界延续至今,迎晖门、清远门、中和门、大安门作为环状城郭的重要节点。

两江抱城的城水格局是成都两千年建城史的空间见证,因江而兴的流动市集和游赏风俗是水文化传承的体现,金水河见证了成都向东发展的历史变迁,万里桥、东南西北门桥、笮桥遗迹、九眼桥是河道上的关键格局要素。

城市轴线体现了城市营建的思想,是城市发展的价值引领、城市空间序列的统领。历史城区空间发展轴线聚集了城市重要功能,是城市发展的脉搏。成都历史城区轴线经历了两次的方向扭转和多次的线路变化,这与城市拓展的方向与营城者思想转变相关。古蜀、先秦的轴线方向延续至今,成为城市生长的主要骨架。唐代形成的东西南北四条轴线,由城市中心通向城门,是出城的重要通道,道路空间至今可寻。

成都皇城区域是成都历代城市中心,也是城市重要公共活动和政治中心。皇城方正格局和中轴对称的布局演进形式代表了各历史阶段的城市空间规制。明代是成都皇城发展鼎盛时期,明蜀王府展示了当时城市中心建造水平。皇城位置一直延续,是古代“一坊之地”模数的研究标本。

3 历史城区整体保护规划策略

3.1 历史城区整体保护要素分析

延续“两江环抱、三城相重、两轴一心、多苑环抱”的整体格局,建立边界、水系、轴线、中心等核心要素的整体保护体系,彰显历史城区格局。城郭作为千年城界,水脉是营城之源,轴线体现了礼制精神,中心为皇城居中(图5)。

图5 成都历史城区整体保护核心要素分析

3.2 历史城区边界-城郭保护策略

保护现存的明清城墙遗址,保护由唐至清叠建而成的城墙边界,“以路代墙”、“以滨水绿地代墙”保护边界空间、串联遗存;识别历史城门,增强环状边界感知;利用两江绿带,打造城墙公园活动带,强化公共活动功能。

3.3 历史城区水系保护策略

保护“两江环抱”的水城格局,保护府河、西郊河、南河、浣花溪以及金水河人民公园段遗址。保护由唐至民国存在的金水河河道,保护金水河边界空间、串联遗存。识别历史桥梁遗址,增强桥梁码头文化感知。利用两江绿带、金水河绿地,打造宜居水岸,复兴流动活力的水岸空间(图6、图7)。

图6 成都历史城区城郭保护示意

图7 成都历史城区水系保护示意

3.4 历史城区轴线保护策略

保护历史与现代两套城市轴线空间,历史轴线体现人对自然条件的适应,凸显历史文化底蕴,保护现代轴线,强化公共功能,营造串联怀古、锐意进取的氛围。保护轴线方向,保持轴线道路走向不变,控制轴线沿线街坊建筑高度与风貌,新建建筑延续周边重要建筑风貌,形成协调的沿街立面。延续轴线现存道路绿化方式和道路断面形式,通过植物种植引导空间秩序感,增加轴线节点及标识系统,强化历史轴线意象。

3.5 历史城区中心保护策略

保护明代至今的皇城区域空间轮廓及中轴对称格局,保护“前厅后苑、中轴对称、方城居中”的空间结构。根据历史资料,重塑皇城区域“坊、楼、门”,结合现代工艺科学原貌复建东华门、西华门,构建景观化府院城墙,强化边界感(图8、图9)。

图8 历史城区轴线保护示意

图9 历史城区中心保护示意

4 结束语

成都历史城区作为成都城市传统的主中心,承载着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与传承的重任,同时也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要的功能承载区,保护和发展是成都历史城区的双重任务。保护和发展两个目标或许存在一定的冲突,历史城区核心要素整体格局的保护策略,既可以激活历史城区活力防止“保护性衰败”,同时又可以传承和延续历史城区整体空间逻辑,这可以为历史城区的保护提供一种可选的规划思路。

猜你喜欢

皇城轴线城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利用轴线交错修整砂轮凸度曲线的方法探讨
长沙市望城区森林海幼儿园
复杂建筑群项目的建筑轴线相关性分析
空铁联运+城市轴线,广州北“珠江新城”崛起!
大咖妙语论道!于轴线之上开启广州城央最宜居的大未来!
城区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山西皇城村:从挖煤炭到“挖”文化
旅游搭台 文化唱戏 2019年山西省“免费送戏进景区”省级启动仪式在皇城相府成功举办
沅澧大地楚城文化遗址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