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损伤与心理应激的相关研究

2020-11-15王根深

梧州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个体运动员评估

王根深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朔州 036000)

虽然训练水平、比赛或训练组织、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会诱发运动损伤的发生,但是心理因素是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大量的案例可以发现,心理因素中的应激反应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为此,笔者对心理应激因素如何影响运动损伤进行系统研究。

1 心理因素和应激

1.1 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指的是不同的紧张性刺激造成个体出现的非特异性反应,这种反应不单单是刺激物自身造成的,而是刺激物和个体自身交互产生的结果,这种反应还与个体相对应的激源认识以及处理经验密切相关。

1.2 应激引起的心理反应

个体在应激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个体反应,一般可以划分成情绪反应、自我心理预防反应和行为反应等。在情绪反应中,比较常见的有焦虑、愤怒、恐惧、绝望等心理反应和情绪现象,这是个体在应对刺激时内部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自觉和不自觉的想要摆脱烦恼、获得自身舒适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这种常见的自我心理预防机制一般包括否认、补偿、抵消、压抑、投射等,按照种类划分,也可以划分为积极的心理预防机制和消极的心理预防机制。相对来说,积极的心理预防机制是为了缓解自身的不安和痛苦的一种反应,而消极的心理预防机制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自我欺骗,否认事实,以求获得内心的舒适,但相对来说,这种心理预防机制只是暂时的,很难解决实质问题,有可能还会导致问题加重。在具体的行为反应中,主要包括进攻和退缩,在面对不同的刺激时,个体可能出现主动进攻以求实现自我保护,也有的为了避免在对抗中出现损伤,主动躲避进攻来实现自我保护[1]。

1.3 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

个体在应激的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内部身体机能和相关元素的分泌,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其中,血浆肾上腺素就是应激中可能产生的生理反应,这种生理反应中涉及到同化功能的抑制以及异化功能的激活,这些反应都能够让个体在遇到危及情况时能够实现自我保护。

应激反应主要体现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糖皮质激素(GC)分泌增多,其功能主要是抵抗机体有害刺激。正常人体每天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为25~37mg(如人工合成的可的松、地塞克等属于此类激素)范围内,而在应激的过程中,这些激素可能会随之增加。

2 运动损伤的心理应激模型

在运动过程中,项目本身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运动损伤,在进行该项目运动训练中,可能会因为运动的动作强度以及时间长短而造成相应的运动损伤。例如,在进行短跑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大腿、膝关节、腰部、手臂等,都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正是由于运动损伤的差异化特点,导致各种运动项目的差异性比较大。然而,心理社会因素同样是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尽管它不太明显。

Andersen和Williams等通过对相关运动员的实证研究发现,心理应激导致的疾病和损伤以及事故等属于大概率事件,在相关的运动应激心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涉及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模型,这为相关的运动损伤分析和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框架结构,对于减少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人格(敢为性,竞赛特质焦虑,成就动机,感觉寻求)——应激源(生活事件,日常困难,陈旧损伤)——应对资源(一般应对行为,社会支持系统,应激管理和心理训练,药物)——潜在应激运动环境——认知调整(思维重建,信心训练,现实性期望,团队精神)——放松技巧(冥想,心理演练,药物校正,脱敏疗法),以上因素导致运动损伤。

根据相关的模型分析,应激一般是运动员在潜在的应急环境中的一种自我保护和认知。在运动员感受到自身不能应对相应的环境时,运动员的应激会被激发,相关的生理感应和注意力也会随之变化,运动员相应的身体肌肉会变得紧张,整体视野也会变小,最终大大增加了受伤的概率,所以认知、生理和注意力三者密不可分[2]。

3 运动损伤的心理学评估

在发生运动损伤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降低运动损伤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要进行诊断和评估,而在相应的运动损伤评估中最重要的就是心理评估。

3.1 心理评估的内容

开展心理评估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运动损伤造成的运动员的自身损失和伤害,并能更好地把握运动员的可能应对资源。就运动而言,运动员自身的损伤应激存在,心理上也会对于这种应激做好准备,运动员在开展运动前,对于运动中可能出现的损伤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包括对于相应的运动可能带来的疼痛、肢体损伤、后续身体健康影响等都有一定的预期和准备。这就是运动员在运动中比非运动员在运动中更少出现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不过这对于运动员来说,并不都是有利的,他们在运动损伤后,要想在短期内恢复到正常状态是不可能的,需要更长时间的修整,才能再次竞技。运动员在运动中出现损伤要比非运动员在运动中出现损伤带来的影响更大,对于一些职业运动员来说,运动损伤的发生可能会导致后期的运动训练都会受到影响,造成运动员自身爆发力和潜能发挥受到限制。影响运动员运动损伤康复的心理因素,既包括正向的因素也包括负向的因素。正向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动机、疼痛的耐受性、目标定位、身体训练、习惯,负向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丧失感、自我形象的威胁、对运动成绩的追求、迅速恢复损伤的期望值等。

对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心理评估还可以从另一方面开展,可以针对损伤前后的相关因素和指标进行评估(见表1),这对于损伤程度以及康复质量都有一定的作用。

表1 运动损伤的相关因素

在对运动损伤的心理机制进行评估时,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医生更加注重运动员在运动损伤发生后产生的苦恼情绪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应用,因此在对运动员实施运动损伤评估中,常将运动员个体损失和应对资源作为主要的评估指标。因为在个体损失严重的情况下,个体成绩缺失,竞技状态也会受到影响,这对其竞技发挥也会产生影响。

3.2 心理评估的方法

诊断性心理评估对于整体的损伤程度和损伤影响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需要用到多种损伤评估方法,这种心理评估过程也体现了评估工具自身信度和效度,反应使用者的运动技能状况。

在对运动损伤的心理干预治疗中,往往采取个体面谈的方式进行,这种面谈方式需要提前做好设计,也可以直接实施开放性的面谈。在进行运动员面谈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应运动员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对于一些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的内容进行记录,这种面谈更加强调过程的有效性,通过建立和运动员之间的信赖关系,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内容。同时,在进行面谈过程中,有可能会对被访运动员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因此访谈时,还需要明确相关的访谈内容对于被访运动员的心理应激影响,要尽可能减轻对运动员的损害,避免刺激运动员情绪[3]。

针对个体面谈中的不足,也需要相关的访谈医生能够采用合理的评估工具来弥补,这些工具可以是简单易操作的,也可以是人格问卷。在进行访谈评估中,要注重相应的运动员易接受和心理冲击严重程度的范围,做好有效的时间把握。就摔跤运动而言,摔跤运动需要运动员具备一定的速度、战术和技巧,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力量获胜,快速的反应能力是选拔摔跤运动员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摔跤运动员应有的气质类型模式以强而平衡灵活的神经类型为基础,动作快速善变,心理稳定,热情果断,坚定刚毅,冷静沉着,反应敏捷,顽强的意志品质,依此模式在进行摔跤运动员心理干预时,典型多血质或胆汁粘液多血质混合型的人员为适宜,抑郁质类型的人最不适宜。通过测试研究,相关的研究中也提到这一问题的有效性。针对这类运动员在运动后的面谈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比赛结果和运动员因此受到的影响来合理制定相应的访谈内容,避免出现敏感性话题造成的运动员情绪过激。在开展心理应激调节中,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图文并茂、互动问答、实践体验的方式,对心理压力来自哪里、心理压力形成原因、心理压力解决方法等进行详细讲解,并对其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经济压力和个人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指导。通过心理辅导,让运动员对心理健康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初步掌握如何建立稳定、和谐的婚姻家庭和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方法。

4 小结

运动损伤在运动中是不可避免的,运动员在运动损伤中会出现运动应激反应,针对运动的应激心理进行评估,能够把握运动员在应激过程中的身体机能和情绪变化情况。把握这种影响,就能够在运动过程中,更好地指导运动员进行应激。通过相关的研究表明,运动员在应激过程中心理应激和运动损伤之间的关系紧密,要想减少运动员在运动中的损伤,必须进一步强化对于损伤康复的心理调节,通过合理的心理干预机制应用,提升运动员的康复效果,避免运动损伤造成的相关问题。

猜你喜欢

个体运动员评估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How Cats See the World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