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的你》:青春片中的成长蜕变抒写

2020-11-14

电影文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少年的你陈念青春片

李 瑞

(华南理工大学 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自以《七月与安生》(2016)为略显颓势的国产青春片市场注入活力之后,曾国祥又一次涉足青春片领域,将玖月晞的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搬上大银幕,即《少年的你》(2019),再次让观众眼前一亮。应该说,正是因为《少年的你》在选择成长主题,表现主人公青春蜕变经验时,精心设置了叙事策略,并赋予了故事一定的社会意义,造就了电影在票房与口碑上的成功。

一、对抗与成长下的人物弧光

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获得自我认同,战胜创伤性经历,是青春片惯常采用的主题。在这一阶段中人物外在的行为身份、内在的意识心态等,显露出某种发展轨迹,最终在成长前后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这让主人公具有了人物弧光(Character Arc)。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2011)中柯景腾从令老师家长头疼的、不爱读书的捣蛋鬼,到奋发向上的好学生,再到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熟青年等,其在完成生理成长时,也在社会层面上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在《少年的你》中,人物弧光则主要体现在主人公陈念与刘北山身上。电影的故事始于2011年,其时陈念在安桥市的耀弘高考复读中心备战高考,从表面上看,陈念成绩优良,个性安静沉稳,但由于家庭变故,陈念实际上生活在高度紧张和不安的状态中。在同学胡晓蝶死后,陈念更是因为其他学生的霸凌而濒临崩溃。而刘北山则是一个早早脱离了校园的小混混,其混乱的生活由催债、打架和贩卖手机等组成。陈刘两人的相识正是源于一次刘北山被其他小混混群殴,而陈念试图报警。在电影结束时,陈、刘两人都走上社会,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生活。陈念还得到了一份在培训机构教英语的工作。尽管陈念没能完全实现自己“读书,考试,上好学校,变成最聪明的人,如果可以的话,保护世界”的理想,但两个人都凭借自己的努力,从原先的泥泞生活中挣脱了出来,而刘北山也实现了自己说过的“我保护你”的誓言。

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主人公的成长是要经历一条崎岖路径(rocky path)的,人物要遭遇种种无奈、彷徨和挫折,甚至人物成长的起点和终点之间“横亘了一道鸿沟,挫败了他对现实的幻想,使他与其世界处于一种更大的冲突之中,并把他推向更大的风险”,这也就构成了电影的戏剧性。主人公的成长是在对抗中完成的,其对抗的对象有可能是父辈、社会或自身。如《激浪青春》(2014)中赵家丰对教练阮小月的对抗等。在《少年的你》中,抱有“保护世界”和“我保护你”愿望的陈、刘,所要对抗的是两人连自己都很难保护得了的现实。陈念生活于单亲家庭中,但是母亲长年在外营销劣质面膜和躲债,无法照料陈念,甚至将陈念置于被债主拍门逼债的困境中,而母亲为借债拍摄的照片又被催债公司广为传播,更是让陈念在校园和邻里中抬不起头。除此之外,魏莱和罗婷等女生更是一再凌辱陈念。这使得陈念将高考视为自己和母亲建立新生的唯一途径,从而对他人的霸凌百般忍耐,而这种忍耐又使得魏莱对她的欺负变本加厉。原本就个性叛逆、一再触犯法律的刘北山为了保护陈念所做的跟踪、埋尸等行为,则将两人一起推入更大的风险中。此时作为“少年”的主人公,所要对抗的并非仅仅是自己在身体力量与经济实力上的欠缺,还有社会经验以及法律意识的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在陈念与刘北山两个主人公外,电影中还较为隐蔽地将另外两个角色纳入成长主题中来,一是年纪要略大于陈刘的警官郑易,一是年纪尚幼的、陈念班级中一个也生活于困扰中的女学生。从郑易与老杨和陈念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郑易昔日也是在校园中被霸凌的对象,他也曾一度迷失自我,而他此时已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执法者,能够用自己的力量维护正义。他执着地追查真相,要求陈念认罪,也恰恰是对陈刘感情的维护。而电影虽未交代陈念班级的小女孩经历了什么,但不难看出她个性阴郁消沉,而陈念则对她伸出了关爱之手。在电影结尾中,陈念护送小女孩回家,与曾经刘北山以落后一段距离跟踪的方式暗中保护陈念的情形形成了对比,小女孩的成长之路将得到一种光明的、合乎法理的爱护,郑易对陈念的帮助也在这里实现了传递。这两个分别立足于成长起点和终点的人物,虽然电影并未展现其心理动态和与他者激烈的对抗,但他们对于电影的成长蜕变抒写有着丰富与补充的意义。

二、类型化下的蜕变叙事模式

类型电影要求电影以“定型化的人物、公式化的情节、图解式的视觉形象”等迎合观众的审美期待。作为青春片,《少年的你》在情节以及人物关系的安排上,是符合这一类影片的固有样式的。

首先,具有戏剧张力的对立关系的设计。早在《七月与安生》中,曾国祥就已经较为完美地塑造了“双生花”式的人物关系,类似的还有如娄烨的《苏州河》(2000)等电影。七月和安生一蒂双花,看似家庭背景、性格等截然不同,为了家明而斗争,但她们互为自我与他者,最后各自的人生也实现了转换。而在《少年的你》中,陈念和刘北山的关系则又与七月与安生的“镜像”式关系有细微的区别。作为“好学生”的陈念和作为小混混的刘北山原本在身份上是对立的,刘北山自知永远不可能拥有陈念的前程,故而将“走出去”的梦想寄托在陈念身上,希望以自己顶罪换来陈念自由快乐的生活。但两人在善良、倔强等方面却是共通的。更为情节增加了跌宕性的是,刘北山原本就是向陈念母亲追债的人,他因为陈念曾经救过自己而放弃讨债,从一个施暴者变成一个保护者,而陈念则既是一个被保护者,又是刘北山的拯救者。

其次,两性情感的书写。在青春片中,情感叙事往往穿插于成长中,甚至是激发主人公蜕变的关键。如《最好的我们》(2019)中余淮给予耿耿的帮助和鼓励,耿耿对余淮羞涩而朦胧的爱慕,是电影叙事的主要支撑点。在《少年的你》中,陈念与刘北山之间也萌生了羞涩、克制的感情。陈念原本为了救刘北山,在小混混的逼迫之下亲了刘北山,随后在魏莱带人去陈念家围堵陈念时,陈念不得不去刘北山家借住一晚,写下了“陈念欠小北一次”的字条。在陈念被魏莱等人剃头扒衣殴打时,又是刘北山救了陈念,并且也剃掉自己的头发表示对陈念的陪伴和理解,最后在魏莱死后刘北山甚至愿意伪造出强奸杀人的假象以让陈念置身事外。在警方分别审讯两人,不断对两人施加心理压力时,陈刘二人依然能笃定地坚持商量好的口供。最终也正是对刘北山的爱,让陈念决心认罪,两人在服刑之后终于能光明正大地走在街上。两性情感伴随着主人公的青涩与成熟,出走与皈依。

最后,典型校园环境的刻画。校园环境与主人公的身心成长息息相关。在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3)等电影中,都不难看到导演对校园环境的精心复刻。在《少年的你》中,校园在将陈念与刘北山这样的小混混隔绝开来时,却并没有成为陈念日后追忆的“playground(乐园)”,它不仅使得魏莱这样的施暴者与陈念、胡晓蝶这样的被害者朝夕相处,还以日复一日“高考至上”的话语言说,掩盖了魏莱等人的恶,甚至连陈念自己也认同了这一理念,才会在警方来调查胡晓蝶死因时听到上课铃响便回去上课,在失手摔死魏莱后第一时间想的是不能影响自己的高考等。因此,电影中有大量极其贴近现实的细节,如学生们喊着“不抛弃不言弃,沉着冷静”在操场跑圈,每次考试后学生们根据成绩来重新排座位,高考前学生们的集体宣誓,教学楼硕大的标语以及高考完后学生们的撕书狂欢,等等,完成了图解式的、让观众心有戚戚焉的校园视觉形象塑造。

而曾国祥又在电影中实现了类型杂糅,即为电影注入了悬疑类型片元素,这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审美新鲜感,是值得肯定的。电影中以高考开卷和挖掘机挖出尸体的一组令人毛骨悚然的蒙太奇,将魏莱之死带到观众面前。随后电影以认尸、尸检、审讯等一系列观众在悬疑类型片中常见的情节,以及刘北山用借车、强奸未遂并故意露脸等方式干扰警方破案等内容,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而就在观众都误以为是刘北山为给陈念报仇而杀人时,电影才以刘北山“我就推了她一下”的口供与陈念推人的蒙太奇交代真相,抛出两人是否会复现“白夜行”式故事的悬念。以凶杀、刑侦元素来让主人公的成长更为峰回路转,这正体现了罗伯特·考克尔在《电影的形式与文化》中所说的类型的弹性。

三、从个人逐梦到社会道德理想的追寻

近年来的国产青春片逐渐出现了两种创作趋势,一种是单纯以怀旧或消费主义元素拼贴矫揉造作的情爱纠葛吸引观众,作品毫无艺术灵韵可言,沦为流水线上的同质化产品;另一种则是将人物的青春裂变与社会症结、教育痼疾等紧密结合,在突出青春主体性的同时不忘为电影植入现实基因,如《过春天》(2018)、《狗十三》(2018)等,都较前者具有更高的现实意义与普世意义。

在《少年的你》中,在陈念个人逐梦叙事的背后,是电影对于社会道德理想实现、青少年整体成长环境改善的呼唤。在电影中,校园霸凌问题、家庭教育缺位问题得到揭露。魏莱等人一再欺负胡晓蝶,如朝她身上扔湿纸巾、孤立她等,导致胡晓蝶跳楼,而面对警察的盘问,魏莱的回答竟是:“她死了才好,她爸妈一闹学校说不定还赔她家几十万元,要不然她工作多少年才能孝敬她妈这么多钱!”在陈念给胡晓蝶的尸体盖上校服后,魏莱等人又多次用砸排球、扔小白鼠等方式欺负陈念,甚至带人猥亵陈念并拍摄视频,让陈念的身心受到重创。而从警察的对话中也可得知,曾有男生被其他男生活活打死,因为施暴者几乎从未想过人可以被这样打死。未成年人对校园暴力的冷漠和滥用是触目惊心的。而部分家长和老师等则对此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如电影中一味溺爱孩子的魏莱母亲,矢口否认女儿有霸凌行为,试图用钱解决一切问题。罗婷等人的父母在警察面前也只顾指责胡晓蝶等受害者自身的问题,这正是电影中陈念不信赖成人而求助于刘北山的原因。当郑易想查清胡晓蝶之死的真相时,老杨却告诉他:“校园霸凌这件事不好办,你找校长,校长就让你找老师,老师让你找家长,找家长,他跟你说我在深圳打工,一年才见一次孩子。”原本有责任为青少年成长提供良好环境的学校与家长,在此都是存在问题的,而最终,胡晓蝶与魏莱死去,陈念与刘北山服刑,即使在陈念走上工作岗位后,她教学的表情依然是疏离而悲怆的,是“少年”而非成人为尚不完美的社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少年的你》为观众展现了陈念与刘北山的一段令人唏嘘的青春岁月,以两人的成长蜕变传递出了追求理想、坚守正义与善良、直面坎坷的价值观。并且,《少年的你》的成长蜕变抒写,是克服了情节的程式化、摒弃了情爱小格局的。在对当代青少年成长状态进行还原时,《少年的你》吁请人们关注校园霸凌问题、家庭教育缺位问题,呼唤社会与公众也进行成长,这正是电影成长叙事的价值所在。在国产青春片有滑向娱乐化和程式化倾向的当下,《少年的你》的意义是不可小觑的。

猜你喜欢

少年的你陈念青春片
《少年的你》:青春片中的成长蜕变抒写
倘若情意,错班而行
《少年的你》:少年的你,如此美丽
《少年的你》:国产青春片“破局”
《少年的你》深陷“融梗”指控
“少年的你”,要相信警察(点评)
《少年的你》,面对的是现实
国产青春片2018年黯然退潮
艾丽·范宁青春片学生存
欠你一句“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