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00后”大学生特点的第二课堂研究

2020-11-13王文静

公关世界 2020年19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建设

摘要:本文在调研承德市四所高校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结合“00后”大学生特点和专业需求,指出第二课堂建设的思路和路径,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同融合发展,力求实现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第二课堂,大学生特点,建设

第二课堂更准确的表述是“Activities on the open Classroom”,即开放式课堂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1]。第二课堂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育人环节,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调查研究发现,超六成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以获取学分为目的,缺乏主动性,因此需结合“00后”大学生特点和专业需求建设第二课堂,力求高质量开展第二课堂,实现全方位育人。

一、“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

“00后”作为一个群体步入大学以后,以其价值追求个性化、学习方式自主化、娱乐生活网络化、人生理想务实化等群体特点[2]给高校第二课堂的开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价值追求个性化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时代,“00后”大学生对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的应用极其丰富,他们更注重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实现、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自我意识强烈,过于强烈的个体意识造就了部分“00后”集体意识淡泊、团队协作意识差,抗挫折、受打击能力较弱。

(二)学习方式自主化

“00后”大学生接受的家庭教育是陪伴教育和情感教育,他们和父母之间是一种开放、平等、互动的亲子关系,这使得“00后”大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愿和积极性,他们不拘泥于书本、不是一味被动学习,更注重实践学习、网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但是,他们辩证看待问题能力较差,在尝试新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误入歧途。

(三)娛乐生活网络化

“00后”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网络消费、娱乐、社交、学习能力,他们能够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愿意尝试网络等新鲜事物。但是,部分“00后”过渡依赖网络,甚至沉溺于网络世界。

(四)人生理想务实化

“00后”大学生更注重当下,在他们的人生规划中,大多数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成长和未来,在此基础上考虑国家、社会和他人。他们清晰地认为雄心壮志不如脚踏实地地奋斗。因此,他们可能对当前阶段做的事情更加有目的性,更加功利化。

二、第二课堂存在问题

通过线上问卷调查、随机访问、班委座谈会等,针对承德市四所高校的第二课堂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结合“00后”大学生特点分析现阶段第二课堂开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存在问题

第一,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培养模式不同、侧重点不同、分管部门不同,不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很难保证两者协同育人取得显著成效;第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缺乏融合的共同目标和有效衔接。学生不能把第一课堂教授的理论灵活地运用到第二课堂,教师开展第二课堂时也未必会明确第一课堂的目标。由此导致了第二课堂成效甚微,也愈发不受学生重视。

(二)教师资源和师资力量不平衡

第一,总体设计角色难以胜任[3]。第二课堂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由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实施,制定第二课堂课程标准、选择课程内容、实施方案、确定最终设计评价指标等非常专业的工作对他们来说仍然是不小的挑战;第二,大量缺乏项目实施角色。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志愿服务和社团活动等项目制的活动,相当于小班教学的课程模式,需要投入巨大的师资力量,承德市的几所高校的项目制活动都是依靠学生工作、共青团系统教师以及专业课教师的主动参与开展的,他们大多数身兼数职,往往有心无力。

(三)内容设计缺乏创新,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第一,高校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缺乏有效、具体的引导,没有专门的老师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学生对是否参加、如何参加、参加何种模块活动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时更关注兴趣、获取学分的容易程度,导致第二课堂的开展往往形式大于内容;第二,当前高校学生以“00后”为主,他们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思想多元多变,对认为与自己无关、不感兴趣的活动置之不理,对第二课堂的重要性缺乏科学认知。

三、承德市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与实践研究

(一)第二课堂建设思路

建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机制,切入专业人才模式的关键点,通过第二课堂补充第一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法及时吸收的知识点,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竞争优势 。

(二)第二课堂建设路径

1. 协同第一课堂,“订单式”规划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积极性。

基于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脱节现象以及“00后”大学生发展特点,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如下建议:第一,面对大一新生,实施双班主任制(辅导员和专业班主任),每月开展1次班级活动,注重基础学科知识和专业核心知识的培养;面对大二学生,实施师生午餐制,每学期2-3次,每次安排2-3名专业教师和8-10名学生参加,拓宽专业知识的广度,注重创新科研能力训练;面对大三学生,实施导师负责制,每位专业教师指导4-6名学生,根据学术前沿和不同行业应用的需求,个性化设置实践模块,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前面三年循序渐进的学习,大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毕业论文、研究领域及未来的工作方向自愿选择参与到老师的科研团队;第二,建议专业教师将第一课堂作业与第二课堂的开展有效结合,真正实现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自发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重新认识、发现和创造新的东西,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制定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指导的积极性。

针对第二课堂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参与第二课堂积极性不高的现实情况,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定期组织培训,培养老师对科研竞赛、社会实践、公益志愿、创新创业、课题研究等活动的指导能力;第二,完善导师制度,明确导师在学生科研竞赛、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和考核机制,对成绩优异的老师给予奖励。

3.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

针对“00后”大学生学习方式自主、人生理想务实但对现实社会缺乏了解的特点,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以暑期“三下乡”、“体验省情”等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借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公益、志愿服務活动,引领广大“00后”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公益、志愿服务中传递青春正能量。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4]。”加强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高校铸魂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是落实习总书记各项要求的重要举措和题中之义[5]。高校应牢牢把握“00后”大学生的发展特点,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科学、规范建设第二课堂,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育人模式,力求实现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1(1).

[2]王海建.“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90-94.

[3]梅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研究[D].复旦大学,2013.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5]郝东超.基于大学生特点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175-176.

基金项目:2020年度承德市政研会立项课题(CDSZYKT-2020064)“我市高校推进“第二课堂”建设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文静,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建设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寒露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成长课堂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