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场妈妈如何平衡工作与陪伴孩子

2020-11-13陈秋红

幸福家庭 2020年13期
关键词:个体化职场陪伴

陈秋红

很多职场妈妈都存在这样的矛盾心理:既想好好地在职场打拼,获得职业成就感,又想在家多陪孩子,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好妈妈。可时间有限,怎么做这道难题呢。其实,不同年龄的幼儿需要陪伴的时间是不一样的,高质量的陪伴并不会占用家长太多的时间,且没时间照顾孩子所带来的焦虑与内疚也是可以缓解的。

要工作还是要孩子,这是很多职场女性不可回避的问题和烦恼。很多年轻的妈妈正处在职位的上升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妈妈也不得不花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幼小的宝宝。因为这是孩子与妈妈建立亲密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一旦错过将很难弥补。如何处理工作与孩子的关系确实非常棘手。正如电视剧《二胎时代》中的女主,冒着重要岗位可能被取代甚至被辞退的风险在工作与孩子之间忙得焦头烂额。

似乎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有的人认为应优先考虑工作,因为没有工作,便无法负担孩子各种各样的开销与费用。且通常情况下,职场女性比全职妈妈更有自信,也拥有更多的人脉资源,这也是日后妈妈留给孩子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有人认为这与每个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和个人的育儿观有关。

其实,很多妈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分配工作和照顾孩子的时间。有些妈妈害怕跟孩子的分离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其实,科学研究表明,分离不一定会导致孩子形成精神病态型人格。催生灾难的是剥夺式分离,会导致孩子无法形成一段真正的依恋关系。

如何分配工作和陪伴孩子的时间

在时间分配上,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划分比例,从全身心的照顾逐渐退回职场。正如知名作家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有一个从亲密接触到逐渐分离的过程。著名的儿科医生、精神分析师玛格丽特·马勒认为,人的心理成长关键在于前三年,她把人从出生到三岁的心理成长分为四个时期。职场女性可以大致参考这个划分来决定陪伴孩子的时间。

(一)自闭期的陪伴

孩子从出生到两个月内绝大多数时间是在睡觉。马勒认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和外界没有交流和沟通,是一元关系阶段,也称为自闭期。大概两个月左右,孩子开始和母亲有信息的交换。细心的母亲会发现大概在两个月时,孩子会朝母亲笑,这个微笑对孩子来说意味着社交活动开始了。有的学者将它称为人类的第一次社交反应。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被羊水包围,出生后,妈妈的拥抱、乳汁、气味都是宝宝最好的保护伞。当他感受到妈妈的存在时,心里就会很踏实。因此,在这段时期,不建议妈妈离开孩子。

(二)共生期的陪伴

微笑預示着自闭状态的结束,也表示宝宝结束了一元关系进入两元关系,开始了和母亲关系的共生期。这个时期持续到宝宝六个月左右。宝宝开始破开“自闭的壳”,进入最早的人类联结,即“正常的共生”,孩子会觉得母亲是附属的自我,母亲的存在就是自我的存在,他不能把自己和母亲分开。母亲在这个阶段需要尽量满足孩子的共生需要,随时出现在孩子的身边。

(三)分离个体化时期的陪伴

宝宝六个月到两岁这段时间,要完成“分离个体化”的过程。六个月开始,孩子变得独立、个体化。孩子逐渐开始区分母亲和我是不一样的人,感觉到我和母亲不是一体的,意识到“我咬母亲一口,我不疼”。区分母亲和自己有差别,是人类走向个体化独立的第一步,这非常重要。

这个时候,孩子看到母亲会微笑,看到陌生人会紧张焦虑。很多精神分析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陌生人焦虑期,孩子开始害怕陌生人,探索母亲和陌生人的差别。

孩子处在这个时期时,会有探索世界的需要,也有逐渐离开妈妈的能力。他需要通过母亲找到自己的形象,此时,“镜像反应”就出现了。如果母亲经常心情不好,是忧郁的、痛苦的、压抑的,孩子看到母亲的脸,就会在内心留下阴影,认为自己不讨妈妈喜欢。因此,母亲的状态对孩子非常重要。

在孩子七个月时,母亲可以重返职场,但需要注意刚开始时的过渡,例如母亲可以先离开孩子的视线一到两小时,到半天再过渡到全天,让孩子逐渐适应和明白母亲虽然不在,但每天都会回来。同时,母亲也要安排一个固定的人(亲属或者保姆)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让孩子拥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替代性依恋对象,不可以不停地更换保姆或者照料者。处在哺乳期的孩子到了晚上会特别想念妈妈,多数孩子需要妈妈的哺乳才能入睡。因此,在工作的同时,母亲要尽可能避免出差,在孩子入睡前赶回家,陪孩子入睡。同时,陪伴孩子时,母亲要尽可能放下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焦虑,给孩子一个开心的妈妈形象。

(四)客体永恒性阶段的陪伴

如果孩子前期发展正常,到24~36个月,孩子可以发展出“维持客体稳定形象的能力”,特别是维持母亲的稳定形象。此时,母亲可以分配更多的时间投入工作中,偶尔出差也没问题。

高质量的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

母亲下班后开始陪伴孩子时,要学会暂时放下工作,全身心地投入与孩子的互动中,根据孩子的喜怒哀乐调整自己的情绪,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并尽可能地满足他。这种和孩子有很多内在联结的陪伴就是高质量的陪伴。

有些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多,但陪伴时无法全心投入,或者玩手机、看电视。这种低质量的陪伴并不能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与关心。因此,母亲下班回家后,可每天留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完全陪伴孩子,与孩子有高质量的互动与联结,让孩子愿意和妈妈一起玩,看到妈妈就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开心愉悦。

养育孩子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全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位家人都要积极主动,用心陪伴孩子,让孩子拥有大家的爱,充实宝宝内心。

猜你喜欢

个体化职场陪伴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陪伴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陪伴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