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

2020-11-11叶世超

关键词:经济社会倡议应用型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探析地方本科院校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努力通过建立学科专业体系、完善课程体系结构、搭建新型智库平台、构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等途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地方本科院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一带一路”倡议是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式提出的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为沿线各国共谋发展、共同繁荣提出了新的重大契机,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积极回应。地方本科高校牢牢地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充分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积极主动作为,高度重视行业和地方发展, 紧密联系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通过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文化和人才支撑 ,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落地生根。

一、“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意义

(一)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是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新需求的重要举措。[1]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进与实施,我国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需要更多有高端翻译、经贸投资、创新创业、旅游顾问等复合型、多样化、创新型人才为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应积极响应此需求,及时调整其高等教育的使命,创新大学治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责任担当,根据需求不断完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等,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迫切的需要

各个地区特别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应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机遇,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急需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大批符合行业产业岗位要求的新型高级应用型人才。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必将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变化要求地方本科院校专业结构与之相适应。[3]地方本科院校应立足产业升级与转型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发展应用型专业,形成特色专业集群,发展一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专门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对人才需求的转变,加快专业调整,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应用型专业体系。

(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自身需求

虽然地方本科院校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对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传统老本科院校,存在本科办学历史不长、办学经验积累不足等劣势,普遍存在缺乏特色、特色不鲜明、特色同质化、为特色而特色等问题,[4]且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想保稳定、求生存、谋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办学原则,主动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对接,全面深化转型改革,走“差异化、特色化、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培育特色课程、打造特色学科、建设特色师资队伍及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形成服务转型升级的新優势,逐渐探索出一条以特色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适合学校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器。

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面临重大的战略机遇与挑战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志愿者服务等,要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等。[5]首先,国内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发展途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更高的平台及更广的范围得以传播与弘扬,地方本科院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功能,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适应传统文化发展需求,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方高校之间进行文化交流;其次,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多元化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为地方本科院校迎来了人才培养的新机遇[2]再次,面对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一带一路”倡议指出了中国高等教育机构转型发展的方向,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带来了新机遇,地方本科院校应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对高校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功能的需求,在服务所在区域融入、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规划的过程中,把握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实现转型发展。[6]

然而,地方本科院校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还远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整体实力较弱,高层次人才不足,缺乏学科领军人才和地方产业发展急需的工科专业高层次人才,不能满足地方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在科学研究上科研能力较弱,教师队伍学科分布不均衡,各学科高层次人才数量差距比较大。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偏低,专任教师缺少企业与社会工作经历,实践经验不足,还需不断将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地方本科院校还存办学定位不准确、自教育模式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服务机制不健全、专业建设与经济转型脱节、国际交流合作的水平较低、中心文化交融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不仅要牢牢地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也要扬长避短,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以期提高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三、“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本科院校要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努力通过建立学科专业体系、完善课程体系结构、搭建新型智库平台、构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等途径,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努力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路,更好服务泉州“海丝”先行区和重要门户城市建设。

(一)构建学科专业体系

学科是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高等教育教学职能施展的基础。[6]地方本科院校充分发挥自身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适时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开展一流学科建设和特色专业建设。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增强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关联度,找准与地方支柱产业需求的结合点,坚持社会需求导向,把学科专业建设转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构建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形成与地方支柱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组建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学院和有本校本地特色相关学科专业群,以产业的人才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研融合,与行业企业深入对接合作,注重应用性,体现特色,制订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着重支持区域支柱产业、特色领域等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泉州师范学院培养建设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型学科--工商管理学科,服务“海丝”核心区和先行区电子商务、创新金融、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该学科致力于“海丝泉州”电子商务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的建设,着力培养创新创业型的工商管理领域人才。[7]其中,作为电子商务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的核心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主要致力于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制造2025”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完善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层,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素质与专业能力的核心环节,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8]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不断优化完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专业课程新体系。开设小语种课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语言复杂多样,各国之间在文化、历史、宗教、哲学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必然需要大量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小语种人才,因此要立足“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沿线国家的小语种课程,加强学生语言交流能力培养。开设沿线国家概况、文化概况课程。加强“一带一路”沿线高校的交流与联系,进行相关课程的对接,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概况、文化概况等课程,增加学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发展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了解,扩展学生全球化视野。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设置创新创业及专业素质能力实践模块,开设形式多样、与专业深度融合的模拟实训类创业课程体系,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工作坊、科研项目孵化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搭建新型智库平台

作为咨政建言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力量,智库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9]高校智库具有发挥咨政建言的重要作用,能够围绕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符合实际、专业优质的政策咨询与建议,为社会提出新的价值目标。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不断完善新型智库体系,构建结构合理的科学人才队伍,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研究,进行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研究,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智库研究平台,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全面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泉州师范学院拥有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海丝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该研究院是唯一依托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立项建设的新型智库,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福建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战略的需要,致力于海丝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海事法与海事立法文化、海丝历史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海上丝绸之路与华侨华人、海丝贸易与海疆问题、海丝文化与侨乡体育经济等六大方向的研究。[10]

(四)构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通过建立健全国际交流运行机制,构建完善学校乃至學院层面的国际交流合作组织,以及建立完善人员交流与学术交流机制,可以提高地方高校国际化建设水平。[11]举办海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启动建设文化联盟,立足本土丰厚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海丝文化的内涵,加强沿线国家、地区及高校人文交流,通过举办海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搭建互动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历史和传统文化研究与交流合作,推进“丝路”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丝路”文化软实力,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积极建言献策、贡献真知灼见。搭建教育合作交流平台。通过建设教育联盟,加强与沿线高校之间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拓展对外交流平台,建立合作办学项目,开展科研合作,承办学生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人才培养互动、学生间交流互动等,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为培养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人才创造了有利环境,为所在区域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脉基础。成立海外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大力开展海外留学生教育,通过设立国际交流基金、国际学生奖学金和争取省政府留学生奖学金支持,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秀留学生,加快国际化办学进程。泉州师范学院设立国际海员培训项目,成立中泉航海学院国际海员培训中心,开展国际海员培训工作,为孟加拉、尼泊尔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训无限航区船员。

【参考文献】

[1]孙文琦.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17(03):102-107.

[2]何瑾.“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7.

[3]常飞云.沿海地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7(06):111-114.)

[4]吕跃森,孙惠利.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9):65-66+69.

[5]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建设进展课题组,刘伟,王文,何帆,贾晋京,相均泳,刘英.坚持规划引领 有序务实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进展报告[J].中国发展观察,2016(Z1):23-27.)

[6]张国军.地方高校服务“一带一路”的转型发展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37(03):104-107.)

[7]泉州师范学院.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型培育学科——工商管理[DB/OL].http://www.qztc.edu.cn/tsbit/2018/0522/c1437a210865/page.htm

[8]马立新,宋广元,刘云利.地方院校如何构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24):34-35.

[9]郭业洲.加强智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DB/OL].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3_127403.html

[10]泉州师范学院.我校海丝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入选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DB/OL].http://www.qztc.edu.cn/kyc/2017/0629/c790a194732/page.htm

[11]李庆成,刘云.“一帶一路”倡议下特色地方高校国际化理念及路径探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6,4(05):26-31.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编号JAS18034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叶世超( 1986-) ,男,福建南平人,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实习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管理工作,联系电话:18759989892,邮箱:470901140@qq.com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倡议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欧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新倡议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