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一流港口建设背景下北部湾港发展路径

2020-11-11魏俊辉孟全全

交通企业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陆海北部湾港口

□ 魏俊辉 孟全全 程 军

北部湾港作为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的国际门户,承担着三大历史使命:一是要加快建设成为我国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二是要逐步构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与发展的新战略支点,三是要打造成为我国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2019 年11 月,交通运输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是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重要举措,给我国港口建设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提供了总体指导建议,也为北部湾港口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北部湾港的发展历程

北部湾港下辖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防城、钦州、北海等三港。北海港于1953 年建港,防城港始建于1968年,钦州港最早为军港。直到20 世纪90 年代初,三港才开始较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逐步成为西南地区的重要出海口。2000 年以来,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陆续建成投产大型泊位,不断增加航线覆盖率,服务能力和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2006 年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开始整合,2009 年正式启用“广西北部湾港”,有效提高了港口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三大港口区域功能结构实现了优化调整,分工更加明确合理,货物吞吐量迅速增长。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由2008 年的8 090 万吨增长至2018 年的23 985 万吨,期间年均增长率为11.5%,其中“十三五”头三年期间年均增长5.4%。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由2008 年的33.6 万 TEU 增长至 2018 年的 290.1 万 TEU,期间年均增长率为24%,高于全港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速,尤其是“十三五”前三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7%,高出同期全港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率21.6 个百分点。

二、北部湾港的发展优势

2017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部湾港时指出,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很重要,一定要把北部湾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广西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为扩大开放合作多作贡献。北部湾港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枢纽,担负着北部湾经济区对接东盟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任,在世界一流港口建设背景下具备独特的发展优势。

1.国家战略引领

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重点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2019 年,国家发改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提出将陆海新通道作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通道、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海联动通道、支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陆海贸易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印发广西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实施方案和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加快部署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完善以港口和海铁联运为主的海上通道已成为广西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家自贸试验区战略惠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引领北部湾港发展。2019 年发布的《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将钦州港片区纳入自贸试验区范围,提出要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和向海经济聚集区。

2.区域合作支持

在国家层面,中国-东盟区域合作逐步深入,由“黄金十年”发展为“钻石十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投资和互利合作迎来跨越式发展,未来与东盟国家间在贸易往来、产业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还将进一步深化。在自治区层面,广西以北部湾经济区为纽带,在战略规划、产业发展、港口建设、政策设计等方面将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北部湾地区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节点和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平台,随着区域经济、产业、基础设施合作的推进,区域间海陆联动和港口合作也将不断加深,北部湾港将有更多机会与区域港口在设施建设、航线开辟、通关服务、港航物流、临港产业等方面实现合作发展。

3.腹地经贸发展

腹地经济贸易的发展是港口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北部湾沿海港口的直接经济腹地为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间接腹地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主要为云南、贵州、重庆、四川、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和西藏等省市。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的影响下,1999—2010 年腹地合计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12.2%,2010 年达到81 410 亿元,占中国大陆总量的19.8%;“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为11%,2015 达到142 200 亿元,占中国大陆总量的20.7%;“十三五”头3 年年均增速为7.8%,2018 年达到184 302 亿元,占中国大陆经济总量的20.5%。

在对外贸易方面,2008—2018 年腹地贸易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2.3%,其中,“十二五”间年均增速为15.8%,2015 年达到18 126.3 亿元,占中国总量的7.4%;“十三五”头三年年均增长率为10.4%,2018 年达到24 366.1 亿元,占中国贸易总量的8%。

4.政策措施保障

国家和自治区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推进港口建设,也对港口升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引导北部湾港着力提高发展质量。

2014 年6 月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国内港口转型升级,立足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拓展港口功能,提升港口的服务质量、社会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2014 年12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北部湾港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北部湾港在广西战略资源中的核心地位,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依托北部湾港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2018 年1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发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行动计划》,部署北部湾港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推进码头及航道建设,积极拓展国际班轮航线,明确北部湾港口智能化发展方向。2019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出台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物流业发展规划(2019—2025 年)》(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优化港口功能布局与分工协作,建立钦州-北海-防城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培育北部湾港航物流产业带等重点任务。

三、对标世界一流找差距

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提出了2025 年的建设目标:在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主要港口在绿色、智慧、安全发展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以北部湾港现有条件为依托,可以对照世界一流港口建设的标准,立足于保障安全生产、推动智慧港口建设、实现港口绿色发展的目标,结合港口发展现状寻找差距,探索港口发展的路径。

1.安全生产体系有待完善

北部湾港已经建立了危险货物视频监控系统和作业信息日报机制,港口风险分级管理控制体系和港口隐患排查管理体系正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广西口岸采用电子物流联动系统,提高了作业单证电子化率,口岸作业场站多个环节实现电子化业务办理,服务项目在线率不断提升,单证合规和边境合规的时间成本逐步降低,但与国际先进港口相比,在日常业务电子化、提高服务效率等运输便利化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改进空间。

2.港口智能技术投入不足

北部湾港在港口智能化、自动化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虽然已建立初步的调度系统、生产系统、多式联运系统、业务预约系统和对外服务系统,但在5G、北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方面尚未起步,对比国内外先进港口,尚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北部湾港的新技术自主研发度及可控程度较低,尚未建立成熟的自主研发团队,然而国内上海港、国外新加坡港等港口均具备成熟、先进技术研发团队,并将研发成果应用到实际运营中。

3.绿色港口体系亟需完善

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防城、钦州、北海等三港已初步完成了智能船舶岸电系统的建设,逐渐推进绿色港口建设,但从获取的统计信息来看,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污染物排放统计及评价体系,还需要持续完善绿色港口体系的建设。

四、建设一流港口促发展

1.完善制度,保障安全生产

(1)建立健全港口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完善港口生产安全环保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港口安全环保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进港口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控制和隐患排查管理双体系建设,加强对第三方、劳务用工单位等相关方的安全管控。

(2)全面建成北部湾港危化品作业管理系统,对港口危化品的装卸作业和仓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建立危险货物作业信息日报系统,推动港口安全管理控制。

(3)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生产安全事故警示教育,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港口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稳步提升港口安全管理水平。

2.顶层设计,建设智慧港口

(1)做好智慧港建设方案的顶层规划设计,在总体架构、综合管理、使用效能等方面进行整体的充分考虑。立足于北部湾港的实际,结合具体港口相关业务的需求,规范信息化开发体系和开发标准,构建港口航运服务应用管理平台,完善港口相关业务信息化系统建设。

(2)推进信息化系统的互联互通,提升港口智能化水平。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在海关闸口、集装箱闸口、自动计量设备、装卸和水平运输设备上应用自动扫描、卫星定位、无线射频、无线通信等新技术,提升港口作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加强与政府、海关、海事等管理部门信息化系统的兼容整合,简化客户办事流程,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传输标准,实现口岸部门与码头生产管理系统的自动对接及自动放行,最终争取实现通关等手续的网上高效办理。

(3)发展智慧商务,推广大数据应用,提升客户体验。通过移动互联、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构建完善的港口客户服务平台,实现港口业务的网上或手机办理、预约,使货主能够在网上或手机终端及时便捷地查询到自己货物的仓储信息和作业进度。组建港口大数据研发中心,实时采集客户交易和智能设备上的数据信息,实现各港区的经营管理、客户营销、生产作业信息的统一整合和集中管理,为港口的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提供全方位数据支撑。联合大型船舶公司和物流公司,探索研究客户需求,积极采用智能手段提升客户体验。

3.全面优化,实现绿色发展

(1)大力提升堆场抑尘排污能力。继续完善钦北防三港的大宗散货码头环保设施,对全部大宗散货堆场实施围闭式管理。完善堆场防风网、洒水除尘系统,针对不同的货种采取不同的苫盖方式,提高大宗散货堆场的苫盖率。增加港口区域绿化面积,加快推进防污减排设施的建设,加强港区排水排涝和处理污水的能力。

(2)优化港口能源利用结构。探索使用LNG、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推广使用LNG 装载机、LNG水平运输车辆。对现有港口设施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大力推广岸电、大功率LED高杆灯等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建立港口装卸设备的能量回馈系统。

(3)建立有效的绿色港口评估系统和设施能效监控管理平台。收集和统计港口单位货物吞吐量所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新能源、洁净能源消耗量占港口综合能源消耗总量之比等数据,并利用相关模型进行分析评价。制定能效管理体系,实施全面能效管理,建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监控平台,对钦州、北海、防城三港的码头设备设施能效进行监控与管理,实现对港口“三废”排放24 小时全过程监控预警,建立港口区域拖轮油耗监测系统,实现区域内拖轮油耗精细化监控。

猜你喜欢

陆海北部湾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陆海之纵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港口上的笑脸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惠东港口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2016 Pan-Beibu Gulf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