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分析

2020-11-11

报刊精萃 2020年1期
关键词:言志背景意象

林西县第一中学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诗歌鉴赏过程,提高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在高考中也是必考内容。诗歌是记录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采用高效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诗歌鉴赏教学。诗歌鉴赏除了要理解基础的字面意思,还要感知字句中暗含的文学意韵。这要求学生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和想象力,因而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鉴赏过程,多通过问题引导,提高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而非照本宣科,灌输式地教学。诗歌注重遣词造句,情感渲染,表情达意。在当下教学设备日渐先进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诗歌吟诵的视频来帮助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和情境。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戴望舒的《雨巷》等,诗歌较长,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教师在鉴赏前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吟诵,既有音乐美,又有节奏感,让学生把握住诗歌的节奏感,体会诗歌的意韵美,能更好地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学生也更能主动参与鉴赏过程,更能深入理解诗歌。

二、通过意象分析深入鉴赏

在诗歌鉴赏中,意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意象是指带有诗人主观情感色彩的事物。在诗歌中,诗人常用到意象来表情达意:梧桐芭蕉是悲伤凄苦、凄凉愁思的象征,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流水则多传达诗人对命运无常的哀愁,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诗歌中的意象看似写景,实则写情,它们相互联系,形成诗歌完整的意境,奠定诗歌的整体基调。诗歌鉴赏既要整体感知,又要从细节出发,从诗歌中的意象入手,来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教师可以针对诗歌中的重要句子、重要意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意象进行探讨和分析。例如,在鉴赏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教师可以将“秋风”“黄花”等经典意象指出来,向学生抛出问题:“这些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承载着什么样的情感?”同时向学生介绍诗歌创作背景,从而来让学生自主地深入鉴赏和理解诗歌。

三、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又要总结归纳诗歌的鉴赏技巧

不管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诗歌的种类和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诗歌本身的语言是片段式的,且古诗的语言表达与现代有一定的差异。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积累有限,因此在诗词鉴赏中很难透彻,常常只知其一,难知其二,能大致了解诗歌基调,但难以具体阐述清楚。在语文考试中,诗歌鉴赏需要从细节把握。因而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想象,通过想象还原诗中的情景,在想象中深入理解诗中内涵。

例如,在学习《雨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诗人在那条“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到底遇到了怎样的“丁香姑娘”,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诗人的情感。但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的同时,也要为学生归纳总结诗歌鉴赏的角度和技巧,比如前文中提到的意象、语言、形式、情感等角度,也要让学生多积累归纳阅读过的诗歌中的经典意象,比如,“杜鹃”暗含悲苦、哀怨、凄凉、乡愁乡思之意;“鹧鸪”有乡思、羁旅行役之意;“鸿雁”是指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之意;“长亭”有依依惜别之意等。学生要多积累,厚积薄发。

四、诗歌鉴赏中,基于写作背景,鼓励学生带入式鉴赏

每一首诗歌都有其写作的背景,这是学生理解诗歌的入手点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讲解《雨霖铃》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预习完诗词之后,提问学生:“诗(词)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诗歌?诗(词)人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从而引出柳永仕途失意,四处漂泊的写作背景,并让学生分组演绎情景剧,让学生融入诗人的角色中,真真切切地换位思考,理解诗人情感以及诗中意象所承载的重量。

五、具体而言,接触到诗歌,要学会看类型,定感情,定主旨

诗歌类型一般是从内容方面来说的,诗歌的类型一般有送别诗、怀古诗、思乡诗、边塞诗、借景抒情诗、托物言志诗、爱情诗、家国民生诗等。不难发现,这些不同类别的诗歌各具特点,比如送别诗中多用到“柳”“酒”“长亭”等意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诗歌中一般先写物后抒情言志。诗歌有其大致的规律和特点,学生在日常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要进行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引导和必要的归纳。在对新的陌生的诗歌进行鉴赏时,学生在阅读两三遍之后,通过意象和句式,不难判断出诗歌的类型。为诗歌定感情是指通过诗歌的阅读,来概括诗人表达出来的情感。诗歌中一般常见的情感有欢快、愤懑、悲痛、悲愤、悲凉、赞美、惜别、豪邁、淡泊、恬静、孤独、忧伤、思念、忧国忧民、坚守节操等。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为诗歌定感情,主要通过意象和写作背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锻炼学生通过意象来分析诗中的情感,而非依赖写作背景。知道了诗歌表达的感情,诗歌主旨就不难总结了。诗歌鉴赏不是无从下手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

猜你喜欢

言志背景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之 托物言志法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言志说及其诗歌史上的体现
如何巧妙地托物言志
黑洞背景知识
意象、形神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