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训云的“云计算”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0-11-10陈晓丹曾德生庞双龙唐玉芳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计算技术云计算华为

邵 翠,陈晓丹,曾德生,庞双龙,唐玉芳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东莞 523960)

为促进云计算的健康快速发展,2017年,国家工信部印发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中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工业云服务,协同推进政务云应用,支持软件企业向云计算转型,以工业云、政务云等重点行业领域应用为切入点,带动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云计算的普及推广与深入应用[1]。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云计算相关人才需求的井喷增长,供需矛盾凸显,越来越多企业萌生出“上云”的需求。如今,我国已经迈入产业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开始积极“上云”,云计算等相关人才需求与日俱增[2]。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为响应国家号召,同时紧密结合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于2016年建设完成教育部认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电子信息(基于云计算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省级公共实训中心,并于2018年再次建设完成“华为网络技术学院公有云+实训云公共实训室”,基于以上实训环境,积极探索计算网络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并以云计算系列课程为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 调研云计算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并转化为专业领域知识

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国内云计算人才在互联网岗位占比不到5%,而在未来5年,我国云计算产业面临高达150万的人才需求[2]。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云计算技术人才的状况,了解社会未来几年对云计算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调研了企业现有云计算技术人才需求情况,结合2019年人社部发布的“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2-02-10-12)”要求与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整体专业水平,主要为本专业云计算技能型人才制定了以技术服务为主的基础实施维护型技术岗位,并将云计算技术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转化为专业知识,制定云计算技术岗位及所需专业技能,为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云计算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依据。“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3]岗位能力需求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岗位与能力分析表

2 深化校企业合作,共建“开放共享、设备先进”的多功能实训云平台

随着云计算行业的高速发展,云计算专业人才匮乏,云计算实验环境配置复杂,基础运维工作繁多,普通的实训室资源弹性伸缩性差,资源利用率低,因此如何构建利用率高的可用性实训环境供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实现上述需求,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下的云计算方向的技能需求,以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为主线,以设备和资源开放共享为重点,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建设了开放共享、设备先进、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大的高职教育多功能实训云平台。

2016年,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与广东恒电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成完成由广东省财政资金资助的“电子信息(基于云计算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省级公共实训中心,该实训中心总面积1 300多平米,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360多万,拥有5间实训室及一个数据中心机房,可同时容纳300个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该公共实训中心以私有云技术为基础,围绕电子信息专业大类专业建设和技能训练需要,面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高端创新科技产业,可开展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等相关课程教学,目前已服务4年,已供10 000多学生实现云计算与大数据课程的学习实践,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显著提高,师生总体评价高。

2018年,为紧跟云计算行业发展,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与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建成“华为网络技术学院公有云+实训云公共实训室”,该实训中心依托于华为公有云,利用虚拟化与容器技术集中部署,通过云管理平台实现底层计算、存储、数据处理和资源的调动,快速自动化部署和伸缩,实验资源可按需使用,并基于实训云环境,将课程实训资源上云,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便于互动交流及管理的实训云平台。目前该实训云平台已正常运行两年,为1 000多位学生提供了华为“云计算”课程的学习实践,教学环境稳定,效果良好。

3 校企合作,培养“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的“双师型”师资力量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更新,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教师固有的知识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云计算技术行业需求,教师队伍存在着来源单一、校企双向流动不畅、专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尤其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

2019年,教育部等4个部门印发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要从完善“固定岗+流动岗”的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4]等12个方面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贯彻执行这一重要通知,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主要通过以下3个方面为“云计算”课程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开展校内专任教师系统化培训,提升其知识结构及业务水平,每年暑假安排专任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帮助教师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和业务工作流程,从实践中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个人实践能力。

(2)围绕“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培训”,安排骨干教师参与云计算、大数据等国培、省培项目以及行业企业组织的相关认证培训并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了整体师资力量,目前已有8名专任教师参加华为云计算培训并取得HCAI华为讲师认证。

(3)选取企业的优秀工程师,企业优秀名师均为高级工程师且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为企业工程师开设专门的教师职业能力培训并聘请他们到学校兼职任教,并建设了一支技术精干的兼职教师团队。

通过采取校企合作、内培外引的方式,本着“学校教师走出去,行业专家请进来”的开放式原则对师资进行建设,将力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建设成为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兼顾的专业教学团队,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4 重构“云计算”课程体系,构建“共享”教学资源

为了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潜力和动能,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9年国务院和教育部等多部门分别于1月和4月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举的发展思路与政策措施,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提出了构建“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与“书证融通”的教学资源,并以“云计算”课程体系为例进行重构,以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高效的获取相应的专业技术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课证融合,“课”是指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云计算方向的课程,“证”是指华为认证,是华为集先进技术、工程案例、课程资源和企业文化的职业标准。它不仅表明持证者具备技术应用能力,而且表明持证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与广州腾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将企业面向在岗云计算工程师的认证融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云计算方向的人才培养中,共同开发课程,制定了HCIA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课程与华为HCIA-Cloud Computing认证、HCIP云平台部署与管理课程与HCIP-Cloud Computing认证有机融合,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优化教学资源向产教融合方向转型。

书证融通,即书本内容要与证书考核标准有机结合,帮助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体现在教材建设,为此专业教师紧密围绕云计算产业,经过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合作,进行项目化教材建设,联合开发高等学校应用型规划教材一本《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该教材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理论为辅,“理实一体”帮助学生学习与理解华为云计算相关知识,以便学生更高效的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经过一年的实践教学改革,2017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有50%报名考证,其中已有95%已考取华为HCIA云计算认证证书。

5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依托于广东省公共实训中心“电子信息(基于云计算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及“华为网络技术学院公有云+实训云公共实训室”,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云计算方向以实训云平台为指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开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重点、以产学研用相结合为途径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手段先进、培养途径开放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通过实训云平台,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教师只需通过网络登录自己的实训云平台账号进行教学管理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安排实训项目及学习练习内容,同时通过该平台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与答疑;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登录实训云平台进行项目的练习及课程的自主学习。在改善学生学习的移动性、自主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6 以分层次分阶段的多元评价形式,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点的作用,既能促进学生在平时认真学习,也可引导他们系统且重点的复习。在教学评价和考核中采取能力本位的理念,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1)日常记录:对学生日常出勤、课堂互动、提交作业等情况做记录,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

(2)过程考核:将课堂及学生实训云平台上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按照学生任务完成的时长及完成质量给予评分,考核学生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的同时,也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实践。

课程中需要学生动手实操的部分,以学习情境或项目为单位,进行过程性考核。根据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程度所需完成的任务量和难度,占分比重有所不同。

(3)集中闭卷笔试:理论掌握情况,采用了闭卷集中考试的方式。

学期教学评价=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课堂互动)X20%+过程考核(主要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单元测试)X40%+期末集中笔试成绩(项目或任务成果)X 40%。

7 结语

经过为期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基于实训云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提高了学习的学习兴趣与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在2019届学生毕业前,已有10名学生取得了HCIP-Cloud Computing证书。在2020届学生毕业前,已有80名学生取得了HCIA-Cloud Computing证书,有部分学生成功入职了国内知名的互联网企业从事云计算技术运维工作。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基于实训云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通过在课程体系中引入华为职业认证,融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确实提高了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云计算技术行业的迅速推动,云计算相关人才需求呈井喷增长趋势,供需矛盾凸显。因此,在2020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继续以云计算技术方向改革成果为指引,推动该专业其他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充分利用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的实训云平台环境,以华为职业认证在当前ICT技术生态产业链中的就业优势为契机,探索引入华为其他相关职业认证,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机融合,将职业认证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行成果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及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与就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云计算及其他ICT技术生态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计算技术云计算华为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22年总目次索引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FLAC3D软件计算平台的研发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6年1~6期总要目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实验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器
云计算中的存储虚拟化技术应用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