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教于图,提升课堂实效

2020-11-09张峰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9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张峰

摘要:图像是人类视觉的基础,是自然景物的客观反映,是人类认识世界和人类本身的重要方式。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图像资源有利于积极地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切实地提升课堂实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图像资源 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 科学素养

图像是人类认知社会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它通过丰富的色彩、优美的线条以及各具特色的形状,对客观事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这些都会引起人们的视觉反应,给人们造成视觉冲击,从而激起人们内心潜在的各种欲望,为人们进一步地探索未知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字就是由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演变而成的,图像赋予了汉字蓬勃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寓教于图,把内心的想法转换为图像,让学生看清楚你在讲什么,用直观的图像讲述科学知识和科学故事,这样不仅更容易抓住学生的视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图像引入,催化科学兴趣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对于文字类的抽象内容,很难做到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兴趣不高。小学低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更易于接受直接作用于感官刺激的知识,从而对这部分知识更感兴趣,更愿意去探索。合理地利用图像资源便可以让单一、枯燥的知识学习变成真正快乐的趣味学习。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执教一年级《轮子的故事》一课。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轮子,但是对于轮子的作用、轮子的发展史以及如何给小车安装轮子这些内容,学生还是较为陌生的。如何愉快地让这节课达成教学目标呢?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习惯,我认为小学科学课堂应以兴趣为主,让学生乐学爱学。于是课堂教学的一开始,我便出示了一幅幅闻名于世的金字塔雄伟壮观的图片,同时告诉学生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名的人工建筑之一。它是由成千上万块巨大的石头垒成的,但当时古埃及人没有现代化机械,是怎么做到的呢?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知不觉中就被激发出来了。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还不失时机地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如轮子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轮子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运用,既体现出轮子的重要性,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好。

二、图像指引,优化科学探究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给我们小学科学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即教学中要采用探究式的科学教学模式。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亲身经历、个性思考、创新意识等都得到了发展,无形中也就实现了科学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登月之旅》一课中,对模拟实验“研究环形山成因”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先展示月球上环形山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接着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我们观察到的环形山的特点,再结合地球上各种“坑”形成的图景,引导学生探究环形山形成的原因。学生眼中有物,心中就有了更多的想法,思维更活跃了,探究和实验的效果也就更明显了。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情况来看,小学生对于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更乐于参加,活动也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探究活动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理论知识,更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对学生理论知识的重建、科学素养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图像提示,细化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与其他课程主要的区别在于很多情况下学生要通过动手做来学习科学。学生更想通过科学实验来验证自己所学的科学理论知识。科学实验是小学生最喜欢,也最乐于参加的活动。科学实验既能满足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可是在小学实验教学内容中,有些实验教师讲解起来都感到繁杂、枯燥,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科学以及进行实验的兴趣。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教学资源日益丰富,教师充分运用图像资源进行教学,可以将复杂的不易理解的知识和实验过程直观化、简单化,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接受。通过图像展示,学生的眼前呈现出一幕幕直观形象的实验过程。这样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细化实验步骤。如二年级“制作小板凳”的科学实验过程中,学生一开始都以为制作一个小板凳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当我把一大堆制作材料(螺丝、螺帽、木板、木条等)放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学生傻眼了。二年级学生虽然在平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小板凳,但是对小板凳的结构和这些材料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同时动手能力也较差,所以不知从何下手。即使有少数学生大胆尝试,结果也是手忙脚乱,小板凳做得歪歪扭扭、缺胳膊少腿。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展示一张张制作说明图片,并按顺序排列好,标清每一个步骤,甚至细化到每一根螺丝和木条。有了这些图片的提示,学生制作的效率和成功率显著提高。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小板凳,学生的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四、图像反馈,亮化科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启蒙课程的小学科学更是离不开评价,因为老师的一朵小红花或一个大大的赞,都会让小学生高兴一整天,甚至是好几天。教学和评价同样是课程实施的两个重要环节,互促互进、相辅相成。教学评价既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监测,也与教学过程相互交融,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学的目标。传统的课堂评价,我们主要通过语言来表达,但语言信息通过空气介质时会大量流失,而可视的图像评价能让信息擁有长时间的保有量,同时也让科学课堂的评价更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活动中的表现,利用图像资源直接对学生做出评定。比如我在每个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张能反映每个学生每一节课表现的表格,辅以小红花、小星星等作为奖励。学生某一学习活动中表现优异,我便给该学生在小展板上贴上一颗小星星或奖励一朵小红花。除此之外,我还常常采用拍照、贴展示墙、学期末授予“小小科学家”证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可视化的评价。学生踊跃参加,积极动手动脑,都希望成为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小小科学家”。

五、图像概括,简化科学概念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科学与生命科学,又有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地球与宇宙科学,更有实用性、创造性的技术工程。这么多领域的科学知识,小学生要完全掌握,确实难度不小,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小学生的记忆特征和思维特性,运用形象直观的思维导图来进行概括、提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既能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整理和分析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思维导图丰富的色彩、形象的图案和多样的设计对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学生爱玩、爱画、爱学,兴趣浓,易于接受。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当下,课堂仍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寓教于图,有效提升课堂实效,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科学兴趣,还提升了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像科学家那样具有逻辑思维、质疑精神和实证意识的科学小达人。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卜煜婷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3]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